負面評價話語的語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01 20:27
【摘要】:評價話語涉及說話人的態(tài)度和觀點,說話人針對特定客體進行評價、表明立場。根據(jù)說話人的態(tài)度積極與否,評價話語可以分為正面/積極評價和負面/消極評價。本文擬從語用學角度探討負面評價話語的基本特征,并結(jié)合特定語篇分析說話人實施負面評價時所遵循的原則及常用策略。 評價研究引起了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等多個領域的關(guān)注,而語用學角度的研究相對較少。語用學把評價作為一種言語行為進行分析,強調(diào)特定語境中評價話語的理解。評價話語可以通過具有評價意義的詞匯、短語和句子結(jié)構(gòu)得以實現(xiàn)。以往的評價話語研究主要涉及會話分析、評價的功能、評價策略等三個方面:會話分析著重研究與評價話語相關(guān)的話輪轉(zhuǎn)換,總結(jié)常見的話輪類型;評價的功能重點分析作者或說話人通過評價話語表達態(tài)度和觀點、勸說讀者或聽者的過程;其策略研究與面子、禮貌等概念密切相關(guān),旨在分析作者或說話人選擇的評價策略。然而,上述研究很少專門分析負面評價話語,所用語料多集中于書評、廣告等書面形式,并且較少提及社會語境和文化語境。 本研究針對負面評價話語,主要以SBC語料庫、COCA語料庫以及報紙中的口語語料為基礎進行分析。所用理論框架主要涉及言語行為與語境研究(包括情景語境、社會語境和文化語境)、禮貌、非禮貌等相關(guān)的原則與策略研究(Leech,1983;Brown&Levinson,1987;Culpeper,2011)以及Du Bois(2007)的立場三角。 負面評價話語的基本特征分析涉及負面評價行為的分類、觸發(fā)物、評價標準、評價強度、聽者反應、評價的功能等多個方面。依據(jù)不同的分類標準,負面評價可以分為自評(針對說話人的負面評價)和評他(針對聽話人或其他人)、真實和虛假負面評價、以及直接和間接負面評價。負面評價的觸發(fā)物包括被評價者的外貌、能力、行為、性格、特定事物或狀態(tài)等。評價標準涉及說話人的個人喜好、社會規(guī)范或行為準則、包括文化態(tài)度在內(nèi)的文化標準等三個方面。說話人可以通過詞匯手段或評價策略的選擇實現(xiàn)不同的評價強度;負面評價強度與情景語境、交際雙方的親疏關(guān)系和權(quán)勢關(guān)系、特定文化中負面評價的強制性等因素相關(guān)。負面評價在交際雙方的互動中得以實現(xiàn),聽話人的參與體現(xiàn)為對負面評價話語的反應,如接受、反對或詢問等。負面評價話語的功能主要包括表明負面態(tài)度、改變評價客體、與聽話人拉近距離、以及獲取權(quán)力。 在負面評價基本特征的研究基礎之上,本文選取Obama-Romney政治競選相關(guān)語料,分析了這一特定語篇中負面評價話語的特征,并重點研究了說話人所遵循的原則及常用策略。說話人對原則的違背或不恰當?shù)脑u價方式可能威脅說話人自己的面子,削弱負面評價的影響力。在Obama-Romney個案分析中,雙方的負面評價主要基于兩黨之間的利益原則:(1)最大化自己的利益;(2)最小化對方的利益。在此原則指導下,說話人通常遵循有據(jù)可依準則、客觀準則、道德準則及建設性準則。評價策略分析從策略類型、修飾成分、修辭手段、說話人的立場表達等四個方面進行。語料涵蓋了七類策略類型,包括負面態(tài)度的明確表達、指出問題、提供事實或數(shù)據(jù)、預測將來、明確評價標準、要求改變、做出比較等。修飾成分可以分為內(nèi)部修飾和外部修飾:內(nèi)部修飾成分主要包括標記語和強勢語,而外部修飾成分主要包括正面評價、引入成分和解除成分。修辭手段包括隱喻、典故、反問、嘲諷等。在實施負面評價行為的過程中,說話人同時進行著自我定位、對客體的評價以及與其他會話參與者的比較;說話人通過疏遠對手、與聽眾建立一致性而實現(xiàn)自我的定位。 本文探討了負面評價話語的基本特征,并結(jié)合Obama-Romney政治競選嘗試了特定語篇中負面評價的原則和策略研究,是言語行為研究的有益補充。研究結(jié)果對人們恰當?shù)乩斫夂蛯嵤┴撁嬖u價行為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030
本文編號:2810217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03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昌萍;;教師課堂評價言語行為基本模式及語用策略[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宗世海;葉花;;廣告對抗的語用分析[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趙端陽;;禮貌策略在大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的調(diào)查與分析——教師的指令性、否定評價和批評的言語行為對學生的影響[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7期
4 劉戈;評價行為的話語分析[J];外語研究;2000年01期
5 楊家勝;從語言學角度看評價意義[J];外語學刊;2002年03期
6 金城;;評價語句的言語行為分析[J];外語學刊;2009年06期
7 高春雨;俄語形容詞的評價意義[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何剛;;文化理性的語用學解釋[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唐麗萍;學術(shù)書評語類結(jié)構(gòu)的評價分析[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10 劉戈;“評價行為”的語用觀[J];中國俄語教學;1999年03期
本文編號:28102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281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