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zhàn)爭后外商對華貿易的阻礙因素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發(fā)布時間:2017-02-27 09:48
本文關鍵詞:晚清海關年度貿易報告與西方經濟思想的輸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對華貿易的法律約束
【引言】鴉片戰(zhàn)爭后對華貿易受阻的原因研究引言
【第一章】鴉片戰(zhàn)爭前后限制外商對華貿易活動法律措施的興廢
【第二章】鴉片戰(zhàn)爭后約束華人涉外貿易活動的法律措施
【第三章】鴉片戰(zhàn)爭后阻礙外商對華商品傾銷的法律實踐
【結論/參考文獻】 鴉片戰(zhàn)爭后外商對華貿易的阻礙因素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政府被迫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的規(guī)定廢除了西方商人對華貿易活動的各種法律約束。但是大清帝國對中國人的舊有法律約束并沒有隨之改變,繼續(xù)約束著中國人與洋人的貿易行為。
鴉片戰(zhàn)爭前,清政府對外國人有很多的限制。首先,清政府限制外國人的活動區(qū)域。清政府只允許外國人在廣州和澳門指定的區(qū)域生活。其次,清政府對中外交易貨物的種類和數量有著嚴格地限制。清政府不允許外國人從中國人手中購買史書、器、硝磺、牛角、銅器等物。外國人購買的生絲,大黃不能超過清政府規(guī)定的數量。最后,,清政府對交易人員的限制。清政府不允許中國人與外國人直接進行貿易活動,外國人只能與行商進行貿易活動,行商再與華商進行貿易活動。這給西方商人對華的貿易活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去除了清朝對外國人活動區(qū)域、交易貨物和交易人員的限制。清政府允許外商自由地選擇華商進行自由的貿易。即使去除了外商對華貿易的法律約束,西方商人對華的貿易活動仍然遲遲不能展開。
造成西方商人對華貿易活動遲遲不能展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清帝國對中國人舊有的法律約束并沒有隨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而改變,這繼續(xù)約束著中國人的貿易行為,這也就阻礙了西方商人的對華貿易活動。清政府首先對華商出口絲及絲織品的限制,其次對華商出口茶葉的限制。清政府一方面廢除了行商,又一方面不允許華商與外商直接進行貿易活動。這就造成了外商可以隨意地購買中國的絲和茶,但是華商不能把絲和茶直接賣給外商。面對這樣的情況,外商只好雇傭掮客或買辦與華商進行絲茶的貿易。通過這些特殊的中介人員,外商獲得了中國大量的絲和茶。
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對中國船只的限制并沒有因為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而改變。
中國船只從制造到出海都有著嚴格地限制。中國的船只逢關納稅,遇卡抽厘。而外商的船只沒有任何地限制。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國人就購買外國商船的旗號,豎立外國商船的旗號,假借外商名義進行貿易活動從而逃避清政府的嚴格檢查和征稅。
在商品銷售方面,清政府允許外商自由地選擇華商銷售洋貨。西方商人向中國輸入鴉片和匹頭。由于清政府既廢除了公行制度,同時又不允許華商與外商直接進行貿易,這就造成了西方商人沒有交易的對象。面對這樣的情況,西方商人只好雇傭買辦,讓這些買辦與華商進行鴉片、匹頭貿易。買辦與華商之間的貿易是中國人與中國人的貿易,這符合大清的律例。西方商人通過買辦從而大量地銷售了自己的洋貨。
西方商人對華貿易受阻有很多的原因,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清帝國對中國人舊有的法律約束并沒有隨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而改變,這些舊有的律例在戰(zhàn)后繼續(xù)約束著中國人的貿易行為,這也就阻礙了西方對華的貿易活動。這些舊有的法律約束就成為了西方對華貿易活動的法律障礙。戰(zhàn)前中國舊有的法律條規(guī)在戰(zhàn)后仍然約束著中國人的貿易行為,客觀上雖然有力地遏制了西方各國殖民勢力對華原料掠奪和商品傾銷活動的順利展開,但也極大地延緩了中國封建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解體進程。
參考文獻
史籍、檔案:
[1] (清)大清律例卷二十兵律[Z].武英殿本,1740.
[2](清)大清律續(xù)纂條例[Z].乾隆四十三年刻本,1778.
[3] (清)兵部處分則例卷十三海禁[Z].官刻本,1820.
[4] 李鴻章。通商章程成案匯編(第 4 卷)[M].1886.
[5](清)乾隆官修。清朝文獻通考卷三十三市糴考二·市舶互市[Z].北京:商務印書館十通本,1936.
[6] 嚴中平,徐義生,姚賢鎬。中國近代經濟史統(tǒng)計資料選輯(第一種)[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
[7] 李文治。中國近代農業(yè)史資料第 1 輯 1840-1911[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7.
[8] 姚賢鎬。中國近代經濟史參考資料叢刊第五種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 1840-1895 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2.
[9] (清)紀昀。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G].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卷 630.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0] (清)紀昀。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G].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卷 629.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1] (清)紀昀。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G].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卷 77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2] (清)紀昀。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G].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卷 120.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3]聶寶璋。中國近代航運史資料(第一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4]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鴉片戰(zhàn)爭檔案史料(1)[Z].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15](清)大清律例[Z].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6](清)乾隆官修。清朝文獻通考[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17]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匯編。 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叢刊[G].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
[18]孫學雷,劉家平。國家圖書館藏清代孤本外交檔案(第 20 冊)[G].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3.
[19] (清)大清會典事例[Z].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專著、譯著:
[20]福士;貞涗沎M].波士頓,1882.359. 復慶。1853-1856 年旅華紀事[M].倫敦,1857.
[21]容閎。西學東漸記[M].商務印書館,民國四年譯本。
[22]周慶云。南潯志(第 33 卷)[M].民國 12 年。
[23]格里芬。飛剪船與領事[M].密歇根州,1938.
[24]費正清。1842-1854 年中國沿海的貿易與外交[M].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哈佛大學出版社,1953.
[25]劉廣京。英美在華輪運勢力的競爭[M].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哈佛大學出版社,1962.
[26](美)馬士(著);張匯文等譯。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第一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27]聶寶璋。中國買辦資產階級的發(fā)生[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28]蔣良騏。東華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9]胡繩。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0]王方中。中國近代經濟史稿 1840-1927[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2.
[31]沈云龍。林文忠公(則徐)奏稿[M].臺北:文海出版社 1986.
[32]郝延平。十九世紀中國的買辦:中西之間的橋梁[M].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33]劉鑒唐,張力。中英關系系年要錄(第一卷)[M].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1989.
[34]許滌新,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第 2 卷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國資本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5]褚德新,梁德。中外約章匯要 1689-1949[G].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
[36]蔣立文。中國近代社會變革史綱要[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37]趙靖。中國經濟思想史述要[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
[38](清)梁廷枏。粵海關志[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4.報刊、報告[39]北華捷報[N].1859-3-12.126.
[40]英國駐華領事商務報告[R].漢口:1864.116-117.漢口:1865.132-133.
[41]英國駐華領事商務報告[R].上海:1865.131.
[42]英國駐華領事商務報告[R].牛莊:1865.10-13.
[43]字林西報[N].1867-3-22.2723.
[44]字林西報[N].1867-7-11.3099.
[45]北華捷報[N].1873.274.
[46]北華捷報[N].1877-4-5.354.
[47]英國駐華領事商務報告[R].1878,鎮(zhèn)江。66.
[48]字林西報[N].1885-3-20.263-264.
[49]一八八五年海關貿易報告[R].漢口:英文本,74.
[50]字林西報[N].1890-9-29.
[51]海事雜志[N].第 17 卷第 1 期 1957-1,50;第 17 卷,第 3 期,216-217.論文
[52]胡思庸。清朝的閉關政策和蒙昧主義[J].吉林師大學報,1979(2):55-69.
[53]林祥瑞。關于清朝閉關政策性質的商榷[J].福建論壇,1981(1):70-77.
[54]郭蘊靜。清代對外貿易政策的變化--兼談清代是否閉關鎖國[J].天津社會科學,1982(3):52-57.
[55]王永曾。清代順康雍時期對外政策論略[J].社會科學,1984(5):100-106.
[56]陳東林,李丹慧。乾隆限令廣州一口通商政策及英商洪任輝事件述論[J].歷史檔案,1987(1):94-101.
[57]許增纮。對清朝前期“閉關政策”的再思考[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2,(1):55-62.
[58]鄭德華。“一口通商”與“澳門航道”[J].學術研究,1999(12):35-42.
[59]常筑。論清閉關鎖國政策的歷史根源及其教訓[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5):50-57.
[60]陳尚勝。“閉關”或“開放”類型分析的局限性-近 20 年清朝前期海外貿易政策研究述評[J].文史哲,2002(6):159-166.
[61]呂鐵貞。晚清涉外經濟法律制度研究-晚清來華外商經濟行為的法律調整[D]:[博士學位論文].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4.
[62]李卓華。晚清時期美國對華政策研究(1840-1911)[D]:[碩士學位論文].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63]李曉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若干問題再研究-以“修約”、“換約”為中心[D]:[碩士學位論文].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64]王磊。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列強在華“合作政策”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65]張曉堂。論清朝對外貿易法及其屬性[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版),2007(4):90-94.
[66]王建花。論清朝閉關政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7-10.
[67]喬瑞雪。從多元視角解析清朝閉關鎖國政策的產生根源[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111-114.
[68]張群。明清外貿立法的正當性研究-以海上貿易為中心[J].北方法學,2011(5):125-130.
[69]鄭元。晚清海關年度貿易報告與西方經濟思想的輸入[D]:[博士學位論文].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70]楊秀云。赫德與晚清中外約章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致 謝
三年研究生的學習生活即將過去。在這期間,我學到了很多專業(yè)知識,開拓了我的視野。這三年的學習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旅程,在很多方面受到了教育與啟迪。
尤其是經歷了大半年的論文寫作過程,不僅完成了碩士論文,也使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讓我體會到,碩士論文的寫作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需要耐心、信心、認真和刻苦努力。從最初的選題、搜集資料、整理資料一直到論文的初稿,再到論文的修改,我都認認真真地完成了整個過程。
感謝蔣立文老師和薛剛老師對我的幫助。蔣老師是一位平易近人并且做事嚴謹認真的導師。他的指導使我獲得了很多知識,對我以后的學習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導幫助。
感謝我的室友和同學在這三年里對我的幫助和關懷,希望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前途似錦。
感謝父母對我的支持和幫助。
最后,我想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本文關鍵詞:晚清海關年度貿易報告與西方經濟思想的輸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59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24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