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簡·奧斯丁生活的時代——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音樂是英國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文化力量,它尤其廣泛深入到中上層社會女性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于女性意識的建構(gòu)發(fā)揮了其他話語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巨大影響。奧斯丁小說中可以看到大量與音樂相關的表征,它們不僅是敘事本身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生動地反映出音樂與女性生活的關系、音樂文化對女性意識的塑形的歷史真實,成為奧斯丁研究以及18-19世紀之交英國社會文化研究中的一個蘊含豐厚的學術(shù)議題。音樂的特殊重要之處在于,它不僅是一門藝術(shù)形式,更是一種社會話語,表達人們對理想生活方式的訴求,包括政治、道德、情感和審美等多方面的價值取向。在奧斯丁生活的時代,由于物質(zhì)生活條件和音樂技術(shù)的限制,使音樂活動成為中上層階級社會生活中特別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也成為社會主導意識形態(tài)潛移默化地進行鞏固和擴展的方式,最終實現(xiàn)維護政治經(jīng)濟秩序、加強文化凝聚的目的。在奧斯丁小說中,豐富的音樂場景、音樂活動以及音樂語言清楚地顯示出音樂對于女性意識的建構(gòu)作用,當然細察之下,應該說這種作用是雙重的或雙向的。一方面,音樂文化按照主導意識形態(tài)對女性意識進行培育、引導、規(guī)訓和約束,使之符合主流社會的規(guī)范要求。這一作為是頗為成功的,因為奧斯丁小說人物的女性意識中,確實融入了父權(quán)文化所期待的那些自我克制、自我犧牲、謙卑溫順、柔婉“可愛”的品格。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女性意識中同時包含著對性別不平等狀況和自身的屬下處境的憂憤、對父權(quán)的抵抗和消解、對作為主體的自身潛在能動性覺醒、對真正幸福和理想存在方式的追求,等等。本文以歷史背景、哲學、美學、教育以及音樂知識為參照,綜合借鑒當代意識形態(tài)理論、知識-權(quán)力理論、女性主義等批評視角和概念,對奧斯丁小說中的音樂表征與女性意識建構(gòu)關系展開較為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具體對女性的性別意識、主體意識、道德意識和審美意識進行集中分析和探究。論文正文分為四章。第一章主要闡述音樂對女性性別意識的映射。社會借音樂之力,對女性的性別意識的建構(gòu)加以符合父權(quán)話語體系的誘導和約束。音樂訓練活動的效果之一就是對女性的身體進行逐步的調(diào)整、馴化,音樂分工使女性從心理上確立對性別二分法的認同,音樂社交既是主流社會規(guī)范對女性性別意識的進一步規(guī)訓,也是對馴化效果的檢閱。不過,也有一種音樂“邊緣人”,她們對父權(quán)話語體系下的性別兩分法產(chǎn)生質(zhì)疑,提出挑戰(zhàn),嘗試建立具有個體特質(zhì)的性別意識。第二章探究音樂與女性主體意識的建構(gòu)的作用。這一章從作為主體的“我”、自我與他者兩部分展開,認為女性的主體自我由理性的“我”和感性的“我”構(gòu)成。音樂教育旨在賦予女性理性思考的能力,音樂表演培養(yǎng)女性的感性表達能力。無論父權(quán)話語傳統(tǒng)如何借“理性”“感性”的種種說辭來固化性別等級,二者兼?zhèn)渲蟮摹拔摇被蚺灾黧w無疑會有力有效地打破父權(quán)社會的話語秩序和物質(zhì)束縛,實現(xiàn)真正的性別平等,正是在這個層面上可以說,奧斯丁關于“理智與情感”的審美表征是對女性主體意識進行的一次具有很大啟發(fā)意義的積極而嚴肅的思考。論文第三章分析音樂在女性道德意識建構(gòu)中的作用。奧斯丁小說世界中的各種音樂活動并非純粹的娛樂消遣,而是發(fā)揮著調(diào)整、訓導、規(guī)范女性的道德觀、倫常準則、行為尺度以及社會禮數(shù)的功能,是主流社會對女性社會行為實施規(guī)范化管理的一種重要方式。當然像任何權(quán)力的實際運作情形一樣,女性的道德意識中也必然包含著對父權(quán)道德價值體系的修正和反撥。第四章對音樂之于女性審美意識的影響進行分析闡述。該章在對審美與審美化作出區(qū)分的基礎上,就審美化對女性審美意識的扭曲和遮蔽、女性直覺在審美活動中的喚醒和獨特作用、女性的審美異質(zhì)性及其意義以及“趣味”選擇對于女性日常生活品質(zhì)的影響等問題,結(jié)合小說文本作了具體的探討,認為對女性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的突出觀照,恰當?shù)伢w現(xiàn)了作為小說藝術(shù)家的奧斯丁對審美活動在解決女性困境中所起的巨大獨特作用的理解和愿望,因為音樂畢竟首先是一種藝術(shù)形式。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561.0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暢;;“風景”的階級編碼——奧斯丁與“如畫”美學[J];外國文學評論;2011年02期
2 伍艷萍;;奧斯丁文學思想探析[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年01期
3 崔靜靜;;奧斯丁對傳統(tǒng)婚姻敘事的解構(gòu)與超越[J];芒種;2012年18期
4 羅紅衛(wèi),聶漣濤;奧斯丁與英國女性文學的興起[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5 彭玲姣;用特定手段達其目的——論奧斯丁作品中的戲劇表現(xiàn)手法[J];邵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6期
6 冷惠玲,吳曉燕;論奧斯丁的實用婚姻觀[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蔡嵐嵐;;奧斯丁與英國女性文學傳統(tǒng)[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8 譚雪霏;從人物結(jié)構(gòu)設置看奧斯丁女性意識[J];中國西部科技;2005年04期
9 孫麗紅;;奧斯丁為何不朽[J];大學英語(學術(shù)版);2006年01期
10 周亞明;;后現(xiàn)代文化研究視野中的奧斯丁[J];北方論叢;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建軍;;奧斯丁“法律命令說”的憲政之維——基于文本分析與歷史考察[A];當代法學論壇(2008年第3輯)[C];2008年
2 柯瀟;儲祖旺;;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地學教育變革趨勢[A];中國高等地質(zhì)教育歷史經(jīng)驗與科學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愷蒂;現(xiàn)代女子奧斯丁[N];東方早報;2013年
2 詹姆斯(英);家有男孩要識字[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3 北京鐵路運輸法院 郭思媛;“法理學之父”奧斯丁[N];人民法院報;2011年
4 李宇先;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宣言書[N];人民法院報;2005年
5 毛尖;沒有曲折就不能幸福了[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6 鄭明;節(jié)食少女易染煙癮[N];大眾科技報;2001年
7 孫峰;惟獨她的嘲諷與情趣經(jīng)久不衰[N];文學報;2005年
8 章蓓如;沒有英雄美人,仍叫人欲罷不能[N];華夏時報;2006年
9 鄢曉霞;享受閱讀 感悟經(jīng)典[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10 曉霞;經(jīng)典也可以很有趣[N];中國教育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雅瓊;奧斯丁小說中的音樂與女性意識的形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傅小林;奧斯丁分析法學的政治現(xiàn)實性[D];重慶大學;2008年
2 譚雪霏;奧斯丁小說的紳士道德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甜;奧斯丁小說的反諷特征[D];長江大學;2012年
4 李云鵬;重評約翰.奧斯丁的法理學理論[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5 史亞菲;自我與他者[D];河南大學;2015年
6 成媛;猶如命令般的法律[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7 金陳銘;奧斯丁小說中反諷誤解的語用解讀[D];廈門大學;2008年
8 趙靜;奧斯丁小說的政治和道德傾向性[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陳麗娟;景觀在奧斯丁小說中的作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鄭紅艷;奧斯丁小說中的雙重聲音[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
24176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241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