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松素預處理對肝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01 07:33
目的:研究喬松素(Pinocembrin,PIN)預處理對肝缺血再灌注損傷(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保護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機制。方法:實驗分為體內實驗和體外實驗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體內實驗:(1)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選取40只8周齡的C57小鼠,用血管夾阻斷肝左葉與中葉的血流造成70%的肝缺血,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分為假手術組(Sham組)、缺血再灌注組(I/R組)、低濃度喬松素預處理組(I/R+PIN40組)、高濃度喬松素預處理組(I/R+PIN80組),缺血1小時后再恢復灌注6小時,然后采集血液及肝組織標本;(2)通過試劑盒檢測各組血清中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含量;(3)對各組肝臟標本進行HE染色,評估肝組織損傷情況;(4)通過試劑盒檢測各組肝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還原性谷胱甘肽(GSH)和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MDA)的含量;(5)采用Tunel染色法檢測肝組織中細胞凋亡情況;(6)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肝組織中TLR4的表達情況,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跡法檢測肝組織中凋亡相關蛋白(Bcl...
【文章來源】:西南醫(yī)科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喬松素結構式
西南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結果1成功建立C57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通過阻斷C57小鼠肝中葉和左葉供應血管的血流,可見肝中葉和左葉顏色明顯泛白缺血,成功使70%的肝臟組織缺血;然后恢復血流灌注,可見缺血肝臟恢復紅潤;證明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成功。缺血及恢復灌注后肝臟顏色變化如圖2。圖2缺血及恢復灌注時肝臟顏色變化(左圖:缺血右圖:恢復灌注)Figure2livercolorchangesduringischemiaandreperfusion(left:ischemia,right:reperfusion)2喬松素能夠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臟損傷使用試劑盒檢測了收集的各組血清中谷草轉氨酶(AST)和谷丙轉氨酶(ALT)的變化情況,結果如表1和圖3、圖4。與Sham組相比,I/R組血清中的AST和ALT的水平顯著升高(P<0.01),說明28
西南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缺血再灌注處理能夠引起嚴重的肝臟功能損傷;與I/R組相比,兩個喬松素預處理組,I/R+PIN80組和I/R+PIN40組血清中AST和ALT水平顯著降低(P<0.01),并且I/R+PIN80組血清中的AST和ALT水平均低于I/R+PIN40組。表1各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Table1TheserumlevelsALTandASTinmiceofeachgroup肝功能指標組別Sham組I/R組I/R+PIN40組I/R+PIN80組ALT(IU/L)14.8±7.7225.0±22.6**148.4±21.8##99.1±25.0##AST(IU/L)27.9±7.6235.7±16.7**178.2±17.7##115.4±13.6##注:**P<0.01,與Sham組比較;##P<0.01,與I/R組比較。圖3各組小鼠血清ALT水平Figure3TheserumlevelsALTinmiceofeachgroup2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線粒體自噬在缺血再灌注誘導凋亡中的研究進展[J]. 韓雅茹,劉宇琳,賀翼飛,付宇,習瑾昆,賀永貴. 華北理工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9(04)
[2]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機制研究進展[J]. 王耀華,秦春宏. 西南軍醫(yī). 2019(02)
[3]線粒體通路、氧化應激在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細胞凋亡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李歡,熊靜,楊樹龍,洪芬芳. 山東醫(yī)藥. 2018(40)
[4]缺血后處理在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中保護機制的研究進展[J]. 賈德功,程穎.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 2018 (07)
[5]不同時程七氟烷吸入對肝臟部分切除術患者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J]. 吳言悟,蔡暢.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8(07)
[6]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機制研究進展[J]. 龔建華,袁觀斗,何松青.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18 (01)
[7]趕黃草中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 張劍,伍淑明,楊肖,郭燕,熊月洋,羅進. 中草藥. 2017(21)
[8]右美托咪定對肝缺血再灌注損傷影響的研究進展[J]. 崔美蘭,閆會敏,張賢亮.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16)
[9]喬松素臨床應用和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張海威,張力. 神經藥理學報. 2016(05)
[10]中藥預處理保護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研究進展[J]. 薛佩彤,李宏.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 2016(05)
博士論文
[1]全反式維甲酸在肝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 仲晨.南京醫(yī)科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561908
【文章來源】:西南醫(yī)科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喬松素結構式
西南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結果1成功建立C57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通過阻斷C57小鼠肝中葉和左葉供應血管的血流,可見肝中葉和左葉顏色明顯泛白缺血,成功使70%的肝臟組織缺血;然后恢復血流灌注,可見缺血肝臟恢復紅潤;證明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成功。缺血及恢復灌注后肝臟顏色變化如圖2。圖2缺血及恢復灌注時肝臟顏色變化(左圖:缺血右圖:恢復灌注)Figure2livercolorchangesduringischemiaandreperfusion(left:ischemia,right:reperfusion)2喬松素能夠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臟損傷使用試劑盒檢測了收集的各組血清中谷草轉氨酶(AST)和谷丙轉氨酶(ALT)的變化情況,結果如表1和圖3、圖4。與Sham組相比,I/R組血清中的AST和ALT的水平顯著升高(P<0.01),說明28
西南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缺血再灌注處理能夠引起嚴重的肝臟功能損傷;與I/R組相比,兩個喬松素預處理組,I/R+PIN80組和I/R+PIN40組血清中AST和ALT水平顯著降低(P<0.01),并且I/R+PIN80組血清中的AST和ALT水平均低于I/R+PIN40組。表1各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Table1TheserumlevelsALTandASTinmiceofeachgroup肝功能指標組別Sham組I/R組I/R+PIN40組I/R+PIN80組ALT(IU/L)14.8±7.7225.0±22.6**148.4±21.8##99.1±25.0##AST(IU/L)27.9±7.6235.7±16.7**178.2±17.7##115.4±13.6##注:**P<0.01,與Sham組比較;##P<0.01,與I/R組比較。圖3各組小鼠血清ALT水平Figure3TheserumlevelsALTinmiceofeachgroup2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線粒體自噬在缺血再灌注誘導凋亡中的研究進展[J]. 韓雅茹,劉宇琳,賀翼飛,付宇,習瑾昆,賀永貴. 華北理工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9(04)
[2]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機制研究進展[J]. 王耀華,秦春宏. 西南軍醫(yī). 2019(02)
[3]線粒體通路、氧化應激在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細胞凋亡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李歡,熊靜,楊樹龍,洪芬芳. 山東醫(yī)藥. 2018(40)
[4]缺血后處理在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中保護機制的研究進展[J]. 賈德功,程穎.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 2018 (07)
[5]不同時程七氟烷吸入對肝臟部分切除術患者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J]. 吳言悟,蔡暢.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8(07)
[6]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機制研究進展[J]. 龔建華,袁觀斗,何松青.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18 (01)
[7]趕黃草中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 張劍,伍淑明,楊肖,郭燕,熊月洋,羅進. 中草藥. 2017(21)
[8]右美托咪定對肝缺血再灌注損傷影響的研究進展[J]. 崔美蘭,閆會敏,張賢亮.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16)
[9]喬松素臨床應用和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張海威,張力. 神經藥理學報. 2016(05)
[10]中藥預處理保護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研究進展[J]. 薛佩彤,李宏.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 2016(05)
博士論文
[1]全反式維甲酸在肝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 仲晨.南京醫(yī)科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5619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mpalunwen/35619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