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超聲定量評價頸動脈斑塊易損性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25 21:19
本文關鍵詞:三維超聲定量評價頸動脈斑塊易損性的臨床研究 出處:《安徽醫(yī)科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目的應用基于三維超聲成像技術(3D-US)的灰階中位數(GSM)及標準化管壁指數(NWI)分別對不同組織成分的回聲及不同斑塊負荷進行定量分析,從而反映斑塊的組織學及血流動力學特征,評估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斑塊的易損性。方法選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在陸軍總醫(yī)院就診且存在頸動脈斑塊的患者,根據《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梗死,首次發(fā)病且頭顱CT或MRI證實責任梗死灶位于頸內動脈系統(tǒng)的分布區(qū)域的102例患者為腦梗死組,經頭顱CT或MRI證實無腦血管疾病的非腦梗死10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收集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身高、體重、BMI、吸煙、飲酒、家族史、糖尿病史、高血壓病史、收縮壓、舒張壓、血脂等。應用血管斑塊定量分析(VPQ)軟件自動獲取頸動脈斑塊的超聲參數,包括GSM、斑塊厚度(PT)、面積狹窄百分比、斑塊體積(PV)、血管腔面積(LA)、血管壁面積(WA)、NWI等。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兩組一般臨床資料以及超聲參數之間的差異,并進行3D-US定量分析的可重復性檢驗。結果1.一般臨床資料對比:腦梗死組共有180個斑塊納入分析,對照組共有179個斑塊納入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發(fā)現,年齡、性別構成、BMI、吸煙、飲酒、家族史、糖尿病史、高血壓病史、收縮壓、舒張壓、TG、TC和HDL兩組間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腦梗死組患者的LDL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51±1.20)mmol/L vs(3.10±1.07)mmol/L,t=1.58,P0.05]。2.超聲參數對比:腦梗死組斑塊GSM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44.78±11.58 vs 54.36±11.99,t=7.70,P0.01);腦梗死組斑塊WA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53.73±7.82 vs 47.86±11.26,t=3.18,P0.01);腦梗死組斑塊NWI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52±0.12 vs 0.46±0.09,t=5.27,P0.01);腦梗死組與對照組的PT、面積狹窄百分比、PV以及LA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兩組狹窄程度比較顯示,腦梗死組與對照組均以輕中度狹窄為主,腦梗死組重度狹窄所占比例較對照組更為明顯(P0.05)。輕中度面積狹窄情況下,腦梗死組斑塊GSM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42.57±7.07 vs 52.86±6.09,t=6.89,P0.01);然而,在管腔面積重度狹窄時,腦梗死組與對照組斑塊GSM值無明顯差異(49.33±8.67 vs50.41±7.34,t=0.59,P0.05)。以NWI均值為界劃分的不同斑塊負荷所造成的面積狹窄程度是不同的,NWI≥0.52的斑塊負荷更容易導致管腔面積的狹窄。3.3D-US所測定的頸動脈斑塊的超聲參數在觀察者間和觀察者內變異度較低,具有較高的一致性。結論3D-US所測得GSM及NWI能夠定量評估頸動脈斑塊的易損性,GSM值越低,斑塊破裂導致血管栓塞的風險越高,而NWI反映了不同斑塊負荷的管腔狹窄程度不同。因此,應用3D-US技術獲取GSM和NWI等參數在頸動脈斑塊易損性的評價和缺血性腦卒中事件的風險預測方面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445.1;R74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張敏郁;王建華;高宇;黃曉玲;王艷霞;;年齡與頸動脈重塑:血管結構的三維超聲定量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5年03期
2 張祖建;張勇;陳淑君;周玉梅;王友杰;唐繼芳;;MSCTA、2D DSA和3D DSA對頸動脈狹窄測量差異比較的實驗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5年03期
3 周建軍;王若冰;林江;曾蒙蘇;嚴福華;王建華;周康榮;;頸動脈斑塊脂質和纖維成份高分辨MRI表現及其病理基礎[J];放射學實踐;2011年03期
4 趙輝林;劉曉晟;許建榮;路青;;應用3.0T MRI定量評價頸動脈斑塊負荷與缺血性腦卒中的關系[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9年01期
5 李雪梅,蔡劍鳴,于慧玲,彭超英,婁昕,肖玉蘭;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檢查頸動脈粥樣斑塊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相關性分析[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5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敏郁;3D-US與MRI定量分析頸動脈斑塊易損性的對比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13344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mpalunwen/13344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