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點及直接經(jīng)橈動脈介入治療療效評價
本文關鍵詞: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點及直接經(jīng)橈動脈介入治療療效評價 出處:《安徽醫(yī)科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老年患者 臨床特點 經(jīng)橈動脈 療效
【摘要】:背景與目的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2012年歐洲心臟病學會關于急性STEMI治療指南指出:直接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STEMI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能早期、持續(xù)、有效地開通梗死相關動脈,實現(xiàn)心肌有效再灌注。目前PCI術常用的有橈動脈和股動脈兩種路徑,近年來的較多研究表明:相比與股動脈路徑,經(jīng)橈動脈路徑PCI術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出血風險和改善術后生存率。老年急性STEMI患者在臨床和冠脈病變方面與年輕患者有所不同,且老年患者的血管常存在變異,橈動脈、頭臂干扭曲發(fā)生率高,經(jīng)橈動脈路徑能否取得較好的手術效果,目前國內外尚缺乏大規(guī)模的臨床研究。因此,對老年急性STEMI患者經(jīng)橈動脈直接PCI術的手術效果、術后并發(fā)癥及主要心臟不良事件等進行探討頗具臨床價值。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觀察老年急性STEMI患者臨床和冠脈病變特點,評價老年急性STEMI患者經(jīng)橈動脈直接PCI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連續(xù)入選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因急性STEMI急診來我院行直接PCI術的患者共207例。根據(jù)患者年齡分為老年組:年齡≥65歲,平均年齡73.9±4.9歲,共105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31例;對照組:年齡65歲,平均年齡52.8±6.5歲,共102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15例。術前予阿司匹林腸溶片300mg、硫酸氯吡格雷片300mg(手術前未曾服用硫酸氯吡格雷片者予600mg)、阿托伐他汀鈣片80mg頓服。術前行Allen'S試驗(尺動脈通暢試驗)排除陰性者,經(jīng)橈動脈進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和PCI術。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特點、冠脈病變特點、介入治療效果、術后并發(fā)癥及心臟不良事件。結果1.臨床特點:與年輕患者相比,老年組中男性發(fā)病率較低;老年組中有冠心病家族史及吸煙患者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老年組中合并有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患者的比例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老年組發(fā)病時有典型胸痛癥狀患者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有明確發(fā)病誘因患者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發(fā)病至入院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術中行臨時起搏和電復律的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2.冠脈病變特點:老年組中存在多支冠脈病變和術中行球囊預擴張患者的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單支病變、術中行血栓抽吸和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抑制劑(glycoproteinⅡb/Ⅲa receptor antagonists,GPIⅡb/Ⅲa)患者的比例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罪犯血管分布、置入支架比例及個數(shù)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3.介入治療效果:橈動脈穿刺成功率、路徑交叉率(橈動脈路徑改股動脈路徑比例)、橈動脈穿刺時間、經(jīng)橈動脈手術成功率和手術時間兩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老年組門-球囊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但門-球囊時間90min的患者所占比例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所接受的放射劑量、透視時間及對比劑用量無明顯差異(P0.05)。4.介入治療并發(fā)癥和心臟不良事件:兩組患者中發(fā)生出血、心源性休克和支架內血栓形成患者的比例無顯著性差異(P0.05),雖然老年組心臟功能Killip分級≥Ⅲ級患者的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24小時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住院期間兩組死亡率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1.老年急性STEMI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相比年輕患者低,在危險因素方面與年輕患者存在差異,通常有明確的發(fā)病誘因、發(fā)病時缺乏典型胸痛癥狀、行電復律和臨時心臟起搏的患者相對較多。2.老年急性STEMI患者冠脈病變廣泛,多數(shù)患者存在多支血管病變;血管狹窄嚴重,術中需行球囊預擴張,而行血栓抽吸及使用GPIⅡb/Ⅲa的患者較少。3.老年急性STEMI患者經(jīng)橈動脈行PCI術的門-球囊時間可能稍延長,但絕大多數(shù)患者能夠在指南規(guī)定的門-球囊時間90分鐘內完成心肌再灌注治療。4.老年急性STEMI患者經(jīng)橈動脈行PCI術手術成功率高,大出血、腦卒中、支架內血栓等并發(fā)癥少,與年輕患者同樣安全,可考慮作為老年急診PCI手術的首選入路,具有較好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542.2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有強,劉玉輝;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源性休克[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4年13期
2 Schulman S.P.,騰增輝;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療[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心臟病學分冊);2005年06期
3 葉玉玲;一過性急性損傷型ST段抬高伴房性期前收縮二聯(lián)律1例[J];心電學雜志;2005年03期
4 Alexander K.P;Chen A.Y;Roe M.T. ;劉宇;;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治療中的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過量[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心臟病學分冊);2006年05期
5 Westerhout C.M;Hern餼ndez A.V;Steyerberg E.W;馬超;;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30d內卒中的預測因素[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心臟病學分冊);2007年06期
6 賈鵬;郭萬華;;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9年12期
7 陳紀林;無ST段抬高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年08期
8 都興偉,尚艷麗;迷走神經(jīng)張力增高致ST段抬高的臨床分析[J];黑龍江醫(yī)學;2001年04期
9 胡大一;重視無ST段抬高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防治[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02年02期
10 劉品明;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處理原則[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2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捷;韓雅玲;王效增;荊全民;王守力;馬穎艷;;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減低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治療預后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11次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趙明中;胡大一;陳學英;劉如輝;朱天剛;許玉韻;;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預測無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臨床預后[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4年
3 傅向華;樊延明;王學超;汪雁博;谷新順;范衛(wèi)澤;姜云發(fā);郝國貞;;預防性冠狀動脈內應用山莨菪堿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心肌微循環(huán)灌注的影響[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陳淑芳;張鵬強;孫樹杰;陳淑芳;;胸痛時間、肌鈣蛋白水平及心電圖ST段下移對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預測價值[A];2010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5 鄭渝娜;許秀麗;孟慶義;;風險指數(shù)在評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危險性中的護理意義[A];全國心臟內、外科?谱o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6 趙昕;荊全民;韓雅玲;王守力;馬穎艷;臧紅云;王耿;;早期和延遲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隨訪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1次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趙明中;胡大一;姜立清;朱天剛;王士雯;晏沐陽;;TIMI危險評分對無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不同干預策略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6年
8 趙昕;;直接和延遲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高血壓合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左室重塑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8年
9 丁超;;超短期應用辛伐他汀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介入術后的影響[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郭俊林;楊毅寧;馬依彤;;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漿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的表達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心血管病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呂樹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抗凝治療新動態(tài)[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劍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院前及院內延誤的相關研究[D];鄭州大學;2017年
2 劉新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單核細胞亞群與單核細胞—血小板聚集體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及臨床意義[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宇璇;缺血后適應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中對梗死面積及心功能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孫世坤;心電圖預判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關動脈的價值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3 廖鑫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院內影響因素分析[D];廣東藥學院;2015年
4 鄭清文;兒茶酚抑素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鐘靜;心電圖缺血程度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預后的預測價值[D];南京大學;2014年
6 蔣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經(jīng)皮冠狀脈介入治療后院內及出院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D];南京大學;2016年
7 熊春蓮;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期間發(fā)生心力衰竭的臨床特點及治療現(xiàn)狀分析[D];吉林大學;2016年
8 屈會娟;營養(yǎng)預后評分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診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臨床結果的預測價值[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年
9 藍淦秋;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應用研究[D];暨南大學;2016年
10 劉振良;急診PCI與擇期PCI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對比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3171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mpalunwen/131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