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菌株細菌感染患者炎癥指標水平的差異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不同菌株細菌感染患者炎癥指標水平的差異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細菌感染 降鈣素原 炎癥指標 革蘭氏染色陽性細菌 革蘭氏染色陰性細菌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部位不同菌株細菌感染患者炎癥指標的差異。方法:對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經(jīng)我院急診科收住的細菌感染性疾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結果將菌株分為革蘭氏染色陰性(G-)細菌組和革蘭氏染色陽性(G+)細菌組;按感染部位,分為肺部、尿路、血流三組,每組根據(jù)其細菌培養(yǎng)結果分別分為G-細菌組和G+細菌組;分析總體G-細菌組和G+細菌組的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細胞計數(shù)(white blood cell,WBC)等炎癥指標的差異;分析不同感染部位G-菌組和G+菌組的炎癥指標差異,并使用ROC曲線分析血流感染時PCT和IL-6對于G-菌的鑒別能力。結果:(1)324例細菌感染的患者中,G-菌感染194例,占59.9%,G+菌感染130例,占40.1%。在革蘭氏陰性菌中以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占大多數(shù);G+菌中甲氧西林敏感性金葡菌29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13例,凝固酶陰性金葡菌15例,屎腸球菌34例,糞腸球菌13例,棉子糖腸球菌1例;(2)總體上G+菌組與G-菌組之間炎癥指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3)肺部感染G+菌組與G-菌組之間炎癥指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4)尿路感染G+菌組與G-菌組之間炎癥指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5)血流感染G-菌組PCT水平較革蘭氏G+菌組高(t=2.355,P0.05),G-菌組IL-6水平較G+菌組高(t=2.588,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CT在0.73 ng/ml時(AUC:0.733,P:0.001,95%CI:0.601~0.865),預測G-菌感染的敏感性為82.8%,特異性為71.4%。結論:PCT、IL-6水平在血流感染G-菌感染時較G+菌高,在單純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時G-菌和G+菌間無差異。PCT可作為預測G-菌與G+菌的,可作為早期急性感染患者抗生選擇的參考。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446.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志敏;;社會因素與70~79歲老人血中炎癥指標水平間關系[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2007年05期
2 靳寶英;徐緯;董慶來;;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炎癥指標的含量和比較[J];天津醫(yī)藥;2006年02期
3 李宏;;益氣活血祛痰法對老年冠心病炎癥指標和生活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年02期
4 王曉紅,趙淑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冠心病患者內(nèi)皮功能、纖溶活性及炎癥指標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年05期
5 李萍;蓋魯粵;;影響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心肌酶及炎癥指標變化的多因素研究[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8年05期
6 莊超;劉瑞平;徐南偉;王黎明;徐燕;;兔骨關節(jié)炎模型血清炎癥指標的動態(tài)觀察[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7 姜建平;;肥胖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血漿炎癥指標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年08期
8 鄭曉文;陳一強;張劍鋒;周林英;;不同炎癥指標聯(lián)合檢測在AECOPD中的診斷與應用[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9 李燕屏;江慧琳;陳曉輝;許松青;張弋;;心臟復蘇后犬血清炎癥指標的變化[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7年04期
10 石秀林;徐明彤;李芳萍;黎峰;嚴勵;李焱;程樺;;血糖控制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血單核細胞核因子κB活性及血清炎癥指標的影響[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9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石秀林;李芳萍;黎峰;蔡夢茵;嚴勵;李焱;程樺;;不同降糖藥物治療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炎癥指標變化的影響[A];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第十次全國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張慧;王鎮(zhèn)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肖林海;基線免疫和炎癥指標與胃癌預后的關聯(lián)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2 滿全戰(zhàn);外周血炎癥指標對上尿路腫瘤分期分級的預測意義[D];山東大學;2016年
3 楊藝;隱源性機化性肺炎44例臨床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7年
4 殷富康;不同菌株細菌感染患者炎癥指標水平的差異性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7年
5 劉秀娟;健康及營養(yǎng)良好人群血清中炎癥指標隨增齡的變化及相關因素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6 王亮;類風濕關節(jié)炎血液學和炎癥指標的變化及炎癥指標間關系的探討[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6年
7 連曉清;不同時間段運動對冠心病患者血脂及炎癥指標的影響[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2638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mpalunwen/126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