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Sn系變形鎂合金組織結(jié)構(gòu)及力學性能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Mg-Sn系變形鎂合金組織結(jié)構(gòu)及力學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鎂合金是當前工業(yè)應用領(lǐng)域中最輕的金屬結(jié)構(gòu)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強度比剛度、阻尼減震性及電磁屏蔽性優(yōu)異等特性,應用前景廣闊。Mg-Sn系合金是一新型時效強化鎂合金。Sn在鎂中是典型的沉淀強化元素,固溶度在561℃時達14.85wt.%,當溫度降低至200℃時又迅速降至0.45wt.%,該特性是Mg-Sn系合金熱處理強化的重要基礎(chǔ),主要強化相Mg2Sn具有顯著的高硬度(119HV)高熔點(770.5℃)特性。論文根據(jù)上述特性設(shè)計了三種Sn含量不同的Mg-xSn(x=1.0,3.0,9.0)-1.5Y-0.4Zr合金試樣,采用光學顯微鏡、掃描電鏡和能譜分析、X射線衍射儀、維氏硬度計、電子萬能材料試驗機等實驗設(shè)備對擠壓態(tài)及不同熱處理條件下合金試樣顯微組織結(jié)構(gòu)及力學性能進行了實驗性探究,以期獲得最佳成分配比及對應的熱處理工藝,為Mg-Sn系變形鎂合金的推廣應用提供科學基礎(chǔ)。綜合本文試驗探究結(jié)果表明:擠壓態(tài)合金試樣第二相沿擠壓方向分布特征明顯,晶粒較為細小,無鑄造類組織缺陷;隨Sn含量增加,合金強硬度增加,塑韌性下降;經(jīng)不同參數(shù)固溶處理工藝對比,495℃/10h固溶處理方案能獲得最佳固溶處理效果,固溶處理后試樣塑性顯著升高,強度、硬度有一定幅度下降;固溶處理后通過250℃條件下的人工時效處理能夠顯著改善合金的綜合性能。初始擠壓態(tài)Mg-9Sn1.5Y-0.4Zr合金力學性能為:硬度79.5HV、屈服強度174MPa,伸長率9.7%;經(jīng)固溶處理后合金伸長率提高了35.1%,達13.1%;通過固溶處理+人工時效能夠顯著改善Mg-Sn系合金綜合力學性能。9Sn合金時效60h后達到時效峰值硬度89HV,屈服強度達218MPa,伸長率為10.4%,分別較擠壓態(tài)提高11.9%,25.3%,7.2%。經(jīng)G-D強化模型計算,時效強化對9Sn合金的屈服強度貢獻值高達51.76%,證明時效處理對Mg-Sn系合金具有高效強化作用。斷口分析表明,固溶處理后試樣斷口韌窩增多,顆粒相減少且棱角消失,人工時效后球狀顆粒相顯著增多,表明固溶處理及人工時效能夠有效改善Mg-Sn系合金組織結(jié)構(gòu)。綜合實驗結(jié)果表明,固溶處理能顯著改善Mg-Sn系合金的塑韌性,人工時效處理對合金的綜合力學性能提升作用顯著。
【關(guān)鍵詞】:Mg-xSn-1.5Y-0.4Zr合金 T4熱處理 T6熱處理 顯微組織 力學性能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G146.2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23
- 1.1 鎂合金概述9
- 1.2 鎂及鎂合金9-11
- 1.2.1 純鎂的物理特性9-10
- 1.2.2 純鎂的化學特性10-11
- 1.3 鎂的冶煉11-12
- 1.4 鎂及鎂合金的應用12-17
- 1.4.1 鎂合金在汽車行業(yè)中的應用13-15
- 1.4.2 鎂合金在航空航天中的應用15-16
- 1.4.3 鎂合金在 3C產(chǎn)品中的應用16
- 1.4.4 鎂合金在生物醫(yī)學中的應用16-17
- 1.5 鎂合金的強化工藝17-20
- 1.5.1 合金強化17-18
- 1.5.2 細晶強化18-19
- 1.5.3 固溶強化19
- 1.5.4 沉淀強化19
- 1.5.5 彌散強化19-20
- 1.6 課題主要研究意義及內(nèi)容20-23
- 1.6.1 課題的主要研究意義20-21
- 1.6.2 課題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21-23
- 第二章 實驗內(nèi)容及方法23-31
- 2.1 實驗研究內(nèi)容及方案23-24
- 2.1.1 實驗研究內(nèi)容23
- 2.1.2 實驗研究方案23-24
- 2.2 試樣的制備24-27
- 2.2.1 試樣的熔煉與澆鑄24-26
- 2.2.2 試樣的擠壓成型26-27
- 2.3 組織結(jié)構(gòu)表征27-29
- 2.3.1 金相顯微組織結(jié)構(gòu)觀察與分析27-28
- 2.3.2 掃描電鏡觀察與分析28
- 2.3.3 XRD物相分析28-29
- 2.4 力學性能表征29-31
- 2.4.1 硬度測試29
- 2.4.2 拉伸實驗29-31
- 第三章 Mg-Sn系合金擠壓變形后組織結(jié)構(gòu)及力學性能31-43
- 3.1 前言31-32
- 3.2 擠壓變形Mg-Sn系合金組織結(jié)構(gòu)與物相分析32-36
- 3.2.1 擠壓變形合金微觀組織結(jié)構(gòu)32-34
- 3.2.2 擠壓變形合金XRD物相34-36
- 3.3 擠壓變形Mg-Sn系合金力學性能測試36-42
- 3.3.1 擠壓變形合金硬度測試36-37
- 3.3.2 擠壓變形合金拉伸實驗37-38
- 3.3.3 擠壓變形合金斷.形貌38-42
- 3.4 小結(jié)42-43
- 第四章 擠壓變形Mg-Sn系合金T4熱處理后組織結(jié)構(gòu)及力學性能43-53
- 4.1 前言43-44
- 4.2 擠壓變形Mg-Sn系合金T4處理后組織結(jié)構(gòu)與物相分析44-47
- 4.2.1 擠壓變形Mg-Sn系合金T4處理后微觀組織結(jié)構(gòu)44-46
- 4.2.2 擠壓變形Mg-Sn系合金T4處理后XRD物相46-47
- 4.3 擠壓變形Mg-Sn系合金T4處理后力學性能測試47-52
- 4.3.1 擠壓變形Mg-Sn系合金T4處理后硬度測試47-48
- 4.3.2 擠壓變形Mg-Sn系合金T4處理后拉伸實驗48-50
- 4.3.3 擠壓變形Mg-Sn系合金T4處理后斷.形貌50-52
- 4.4 小結(jié)52-53
- 第五章 擠壓變形Mg-Sn系合金T6熱處理后組織結(jié)構(gòu)及力學性能53-68
- 5.1 前言53
- 5.2 擠壓變形Mg-9Sn-1.5Y-0.4Zr合金T6處理后力學性能測試與分析53-57
- 5.2.1 擠壓態(tài)Mg-9Sn-1.5Y-0.4Zr合金T6處理后硬度測試53-55
- 5.2.2 擠壓變形Mg-9Sn-1.5Y-0.4Zr合金T6處理后拉伸實驗55-57
- 5.3 擠壓變形Mg-9Sn-1.5Y-0.4Zr合金T6處理后組織結(jié)構(gòu)與物相分析57-59
- 5.3.1 擠壓變形Mg-9Sn-1.5Y-0.4Zr合金T6處理后微觀組織結(jié)構(gòu)57-58
- 5.3.2 擠壓變形Mg-9Sn-1.5Y-0.4Zr合金T6處理后XRD物相58-59
- 5.4 擠壓變形Mg-xSn(x=1.0,3.0)-1.5Y-0.4Zr合金T6處理后組織結(jié)構(gòu)與物相分析 . 5159-62
- 5.4.1 擠壓變形Mg-xSn(x=1.0,3.0)-1.5Y-0.4Zr合金T6處理后微觀組織結(jié)構(gòu)59-60
- 5.4.2 擠壓變形 Mg-x Sn(x=1.0, 3.0)-1.5Y-0.4Zr 合金 T6 處理后 XRD 物相60-62
- 5.5 擠壓變形Mg-Sn系合金T6處理后力學性能測試62-67
- 5.5.1 擠壓變形Mg-xSn(x=1.0,3.0)-1.5Y-0.4Zr合金T6處理后硬度測試62-63
- 5.5.2 擠壓變形Mg-xSn(x=1.0,3.0)-1.5Y-0.4Zr合金T6處理后拉伸實驗63-64
- 5.5.3 擠壓變形Mg-Sn系合金T6處理后斷.形貌64-67
- 5.6 小結(jié)67-68
- 第六章 結(jié)論68-70
- 參考文獻70-75
- 致謝75-7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目錄77-7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琨,黎文獻,王日初,馬正青;變形鎂合金的研究、開發(fā)及應用[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3年02期
2 于文斌;劉志義;程南璞;吳安如;;稀土變形鎂合金的研究和開發(fā)[J];材料導報;2006年11期
3 李姍;王伯健;;變形鎂合金的研究與開發(fā)應用[J];熱加工工藝;2007年06期
4 王榮貴;;我國變形鎂合金開發(fā)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山西冶金;2009年02期
5 王海英;楊曉紅;;變形鎂合金的研究及開發(fā)[J];科技資訊;2010年14期
6 王艷麗;郭學鋒;黃丹;王英;;高性能變形鎂合金研究進展及應用[J];熱加工工藝;2011年18期
7 馬高山;張頌陽;王含英;;耐熱變形鎂合金的塑性變形研究[J];熱加工工藝;2011年16期
8 李新凱;張治民;趙亞麗;;變形鎂合金的研究現(xiàn)狀及前景[J];熱加工工藝;2011年24期
9 袁成祺;;變形鎂合金國標審定通過[J];航空材料;1984年05期
10 蔣香泉;;變形鎂合金[J];輕合金加工技術(shù);197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亞夫;陳捷;寧俊生;王榮;王智慧;喬光利;紀偉;;變形鎂合金材料抗彈性能實驗研究[A];第八屆全國爆炸力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潘復生;張靜;汪凌云;丁培道;;變形鎂合金研究最新進展及應用前景[A];2002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2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任鳳章;劉平;田保紅;劉勇;;變形鎂合金研究現(xiàn)狀[A];第三屆中國熱處理活動周暨第六次全國熱處理生產(chǎn)技術(shù)改造會議論文專輯[C];2005年
4 趙輝;彭曉東;王艷光;;變形鎂合金的塑性改善研究現(xiàn)狀[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娜;雷麗萍;方剛;曾攀;;基于晶體塑性理論的變形鎂合金塑性成形過程的有限元模擬技術(shù)[A];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十二屆材料科學與合金加工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王紅玲;樂啟熾;張志強;崔建忠;;變形鎂合金大規(guī)格錠坯的組織與性能研究[A];2013廣東材料發(fā)展論壇——戰(zhàn)略性新興產(chǎn)業(yè)發(fā)展與新材料科技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7 吳瑋;嚴鏗;徐曉菱;徐元澤;唐全波;;變形鎂合金的固相焊接技術(shù)[A];第十一次全國焊接會議論文集(第1冊)[C];2005年
8 黃光勝;汪凌云;范永革;黃光杰;盧志文;;變形鎂合金熱擠壓組織與性能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2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王習術(shù);靳麗;;大變形鎂合金晶粒表面滑移機理SEM原位觀測試驗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shù)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曾榮昌;韓恩厚;劉路;高國忠;徐永波;柯偉;;變形鎂合金AM60的組織及性能[A];2002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2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本報記者 葉 軍 通訊員 汪恒玉;洛銅攻克世界性難題變形鎂合金技術(shù) [N];中國工業(yè)報;2005年
2 汪恒玉 馬從峰;洛銅變形鎂合金生產(chǎn)技術(shù)榮獲科技二等獎[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6年
3 汪恒玉;洛銅將建國內(nèi)變形鎂合金加工基地[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4年
4 汪恒玉 曲珂珂;洛銅變形鎂合金吸引歐美眼球[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7年
5 李向宇;洛銅變形鎂合金連續(xù)鑄軋技術(shù)再獲突破性進展[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5年
6 汪恒玉 馬從峰;中鋁洛銅變形鎂合金板帶材獲得歐美市場“通行證”[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6年
7 汪恒玉;AZ31B變形鎂合金帶坯試制成功[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5年
8 夏德宏;變形鎂合金的鑄造技術(shù)[N];中國有色金屬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任政;變形鎂合金強韌化與電磁—懸浮連鑄技術(shù)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2 余琨;稀土變形鎂合金組織性能及加工工藝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3 趙亞忠;高塑性稀土變形鎂合金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4 林丹;稀土變形鎂合金的組織控制與斷裂行為研究[D];東北大學;2011年
5 馬玉濤;變形鎂合金電磁攪拌懸浮鑄造與合金強化技術(sh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6 常麗麗;變形鎂合金AZ31的織構(gòu)演變與力學性能[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曉偉;Mg-Sn系變形鎂合金組織結(jié)構(gòu)及力學性能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5年
2 關(guān)峰;氧化鈰原礦還原鈰制備含鈰變形鎂合金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嚴楷;變形鎂合金自孕育凝固近終形鑄造過程及機理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4 王建軍;高性能變形鎂合金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5 王慶民;高鋁變形鎂合金組織和力學性能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6 徐航;氧化鑭制備含鑭變形鎂合金的組織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胡文波;變形鎂合金晶粒細化工藝和力學性能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8 嵇文青;變形鎂合金低周疲勞行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9 李珉;Mg-Li-Al-Zn-Nd變形鎂合金制備的研究[D];東北大學 ;2009年
10 王法;稀土Y對ZK31變形鎂合金腐蝕性能的影響[D];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關(guān)鍵詞:Mg-Sn系變形鎂合金組織結(jié)構(gòu)及力學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59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49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