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挺水植物在不同曝氣深度下的生長狀況以及對水體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14 22:06
本文關鍵詞:3種挺水植物在不同曝氣深度下的生長狀況以及對水體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人工濕地 挺水植物 曝氣深度 富營養(yǎng)化水體 氮 磷削減率
【摘要】:富營養(yǎng)化污染對水體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危害,它是影響人民生產生活和經濟發(fā)展的重大問題。采用人工濕地的方法能夠有效去除水體中的氮、磷,具有經濟節(jié)約、操作方便、去除效果好等特點。此外多種多樣的濕地植物是濕地系統(tǒng)重要的組成部分,植物通過吸收可以有效地去除富營養(yǎng)化水體中的氮、磷。本研究采用靜態(tài)人工濕地模擬裝置,探討叇草(Scirpus triquter)、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和茭白(Zizania latifolia)3種挺水植物在人工濕地中的生長狀況,以及3種挺水植物對水體中氮、磷的去除能力;同時加入曝氣因素,研究在水中曝氣(上)、泥水界面曝氣(中)和底泥中曝氣(下)3種不同的曝氣深度與無曝氣(無)相比較,不同處理水體中氮、磷的濃度;通過將植物因素和曝氣因素結合,研究不同的曝氣深度對挺水植物生長的影響,以及綜合評價植物和曝氣共同作用對水體中氮、磷的去除效果。通過在2016年5月-2016年6月模擬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研究結果:(1)在本實驗的富營養(yǎng)化條件下,茭白在人工濕地中生長最好,其次是叇草,蘆葦生長較弱。叇草、蘆葦和茭白3種挺水植物的單獨種植處理以及3種挺水植物混合種植處理的相對生長速率(RGR)依次為0.0186、0.0145、0.0278、0.0229。曝氣對正常生長的茭白和叇草的作用效果不顯著,但是對于生長受到限制的蘆葦作用效果顯著,單獨種植蘆葦處理在水中曝氣(上)、泥水界面曝氣(中)、底泥曝氣(下)、無曝氣(無)4種曝氣條件下的RGR依次為0.0163、0.0191、0.0216、0.0145,底泥曝氣能夠顯著提高蘆葦的生物量以及植株的高度(p0.05)。(2)比較于無植物處理人工濕地水體中的總氮(TN)和總磷(TP)的濃度,植物處理能夠顯著削減水體中的TN和TP的濃度(p0.05)。單獨種植叇草、單獨種植蘆葦、單獨種植茭白、3種植物混合種植和無植物組對水體中TN的削減率均值分別為 74.09%、75.27%、76.28%、70.34%、47.39%;對水體中 TP 削減率的均值依次為87.67%、88.22%、88.25%、85.44%、63.58%。4種不同類型的植物處理之間對水體中TN和TP的去除無顯著差異,但是3種挺水植物每增加lg的干重,對水體中TN和TP的削減差異顯著(p0.05),蘆葦效果最好。(3)水中曝氣(上)、泥水界面曝氣(中)、底泥曝氣(下)以及無曝氣(無)對水體TN的削減率均值分別為76.24%、74.53%、80.80%、47.38%,曝氣能夠顯著削減水體中的TN(p0.05),水中曝氣、泥水界面曝氣和底泥曝氣沒有顯著的差異。在對水體TP削減的過程中,水中曝氣效果最好,其次是泥水界面曝氣,底泥曝氣效果最差,差異顯著(p0.05)。(4)本實驗通過測量蘆葦和底泥曝氣共同作用下水體中TN的濃度,水體中TN的削減達到了 89.09%,顯著高于其它處理(p0.05)。在底泥曝氣處理下,無植物處理時,水體中TP的削減率為81.27%;有植物處理時,叇草、蘆葦、茭白3種挺水植物單獨種植和混合種植對水體中TP的削減率依次為94.17%、95.87%、91.61%和94.17%,顯著高于無植物僅曝氣處理(p0.05)。在本研究中發(fā)現蘆葦的單位生物量對水體中TN和TP的削減效果最好;底泥曝氣顯著促進蘆葦的生長,提高了蘆葦的生物量;蘆葦和底泥曝氣共同作用對水體中TN的去除效果最好;在水中曝氣可以有效的削減水體中的TP;植物和底泥曝氣結合可以促進底泥曝氣對水體中TP的去除。本研究結果可為富營養(yǎng)化水體的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X173;X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薛藝涵;;上海市水環(huán)境污染源調查及防治措施[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6年14期
2 汪小將;周輝;馬文舉;劉飛;;5種水生植物凈化水質效果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年04期
3 沈叔云;何巖;黃民生;顧佩弟;饒應福;姚麗平;張一t,
本文編號:12895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2895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