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及超雙疏氧化鋅薄膜對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5-08 04:19
采用水熱合成法對鈦片表面進行疏水性改性,獲得具有不同表面濕潤性的ZnO薄膜,采用水熱合成法制備了具有不同微觀形貌的ZnO微納米粒子,結(jié)合PDMS制備了具有不同微觀形貌的ZnO-PDMS薄膜,對樣品進行了X射線衍射、紅外光譜、掃描電子顯微鏡、透射電鏡、表面濕潤性等表征分析,以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為作用對象,以生物被膜黏附率、被膜菌菌落總數(shù)、被膜微觀形貌、生物被膜表面活死菌分布等指標(biāo)表征生物被膜的形成,研究了薄膜微觀形貌和表面特殊濕潤性對抑制生物被膜性能的影響極其作用機理。1.采用水熱合成法在鈦片表面制備了具有不同濕潤性的ZnO薄膜。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水熱合成過程中,鈦片與ZnO之間以化學(xué)鍵力結(jié)合,并參與了ZnO的水熱合成反應(yīng)。不同反應(yīng)液濃度制備的ZnO均為六方纖鋅礦型,且制備的薄膜由不同形貌的ZnO納米棒組成。當(dāng)反應(yīng)液濃度為0.020 mol/L時,制備的ZnO薄膜具有表面疏水性。2.改變水熱反應(yīng)物的濃度可獲得具有不同濕潤性的ZnO薄膜,以腐敗希瓦氏菌為作用對象。研究結(jié)果表明,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在具有疏水性的表面生長速度較慢,薄膜表面的被膜菌總數(shù)較少,提高ZnO薄膜的疏水性能,有利于抑制腐...
【文章頁數(shù)】:99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生物被膜
1.1.1 生物被膜的定義
1.1.2 生物被膜的形成
1.1.3 生物被膜檢測方法
1.2 水產(chǎn)品生產(chǎn)加工過程中生物被膜的污染及危害
1.3 抑制生物被膜的方法
1.3.1 物理法
1.3.2 化學(xué)法
1.3.3 生物法
1.4 影響薄膜材料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因素
1.4.1 材料表面濕潤性對其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影響
1.4.2 薄膜表面負載的抑菌物質(zhì)對其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影響
1.5 抗生物被膜薄膜的構(gòu)建
1.5.1 超雙疏薄膜的構(gòu)建及薄膜表面濕潤性改性方法
1.5.2 納米ZnO薄膜的構(gòu)建及其對生物被膜的抑制
1.6 選題的目的、意義及主要內(nèi)容
1.6.1 選題的目的與意義
1.6.2 主要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ZnO薄膜的制備及表征
2.1 前言
2.2 實驗材料與儀器
2.2.1 實驗材料
2.2.2 實驗儀器
2.3 實驗方法
2.3.1 水熱合成法制備ZnO薄膜
2.3.2 鈦片及ZnO薄膜的表征
2.3.3 數(shù)據(jù)分析
2.4 結(jié)果與討論
2.4.1 鈦片及ZnO薄膜的XRD表征分析
2.4.2 ZnO薄膜的FT-IR表征分析
2.4.3 鈦片及其表面ZnO薄膜的SEM表征分析
2.4.4 ZnO薄膜的TEM表征
2.4.5 ZnO薄膜的SAED和 EDX表征
2.4.6 鈦片及其表面ZnO薄膜的表面濕潤性表征
2.5 小結(jié)
第三章 ZnO薄膜對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性能和機理研究
3.1 前言
3.2 實驗材料與儀器
3.2.1 實驗材料
3.2.2 實驗儀器
3.3 實驗方法
3.3.1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培養(yǎng)
3.3.2 結(jié)晶紫染色法測定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粘附率
3.3.3 超聲波平板計數(shù)法測定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的菌落生長曲線
3.3.4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SEM表征
3.3.5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CLSM表征
3.3.6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多糖粘附素的測定
3.3.7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胞外多糖的測定
3.3.8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細菌代謝活性的測定
3.3.9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總蛋白含量的測定
3.3.10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總蛋白的SDS-PAGE電泳表征
3.3.11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ATP和 AKP酶活性的測定
3.3.12 數(shù)據(jù)分析
3.4 結(jié)果與討論
3.4.1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粘附率與生長曲線
3.4.2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微觀形貌的變化
3.4.3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CLSM表征
3.4.4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多糖粘附素的變化
3.4.5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胞外多糖的變化
3.4.6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代謝活性變化
3.4.7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總蛋白含量分析
3.4.8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總蛋白的SDS-PAGE凝膠電泳分析
3.4.9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ATP和 AKP酶活性
3.5 小結(jié)
第四章 超雙疏ZnO-PDMS薄膜的制備及表征
4.1 前言
4.2 實驗材料與儀器
4.2.1 實驗材料
4.2.2 實驗儀器
4.3 實驗方法
4.3.1 棒狀ZnO微納米粒子的制備
4.3.2 絨球狀ZnO微納米粒子的制備
4.3.3 花狀ZnO微納米粒子的制備
4.3.4 超雙疏ZnO微納米粒子的改性
4.3.5 超雙疏ZnO-PDMS薄膜的制備
4.3.6 ZnO微納米粒子及ZnO-PDMS薄膜的表征
4.3.7 數(shù)據(jù)分析
4.4 結(jié)果與討論
4.4.1 ZnO微納米粒子的XRD表征分析
4.4.2 ZnO微納米粒子的FT-IR表征分析
4.4.3 ZnO微納米粒子的SEM表征分析
4.4.4 ZnO微納米粒子的TEM表征分析
4.4.5 ZnO微納米粒子的SAED和 EDX表征分析
4.4.6 ZnO-PDMS薄膜的XRD表征分析
4.4.7 PDMS薄膜及ZnO-PDMS薄膜的SEM表征分析
4.4.8 PDMS薄膜及ZnO-PDMS薄膜表面濕潤性表征
4.5 小結(jié)
第五章 超雙疏ZnO-PDMS薄膜對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性能
5.1 前言
5.2 實驗材料與儀器
5.2.1 實驗材料
5.2.2 實驗儀器
5.3 實驗方法
5.3.1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培養(yǎng)
5.3.2 超聲波平板計數(shù)法測定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菌落的生長曲線
5.3.3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微觀形貌表征
5.3.4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CLSM表征
5.3.5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胞外多糖含量的測定
5.3.6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活細菌代謝活性的測定
5.3.7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總蛋白含量的測定
5.3.8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ATP和 AKP酶活性的測定
5.3.9 數(shù)據(jù)分析
5.4 結(jié)果與討論
5.4.1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生長曲線
5.4.2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微觀形貌
5.4.3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西瓦氏菌生物被膜CLSM表征
5.4.4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胞外多糖含量變化
5.4.5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代謝活性
5.4.6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總蛋白含量分析
5.4.7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ATP和 AKP酶活性
5.5 小結(jié)
第六章 結(jié)論、創(chuàng)新點及展望
6.1 結(jié)論
6.2 創(chuàng)新點
6.3 展望
參考文獻
中英文縮略詞對應(yīng)表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及參與的科研項目
致謝
本文編號:4044311
【文章頁數(shù)】:99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生物被膜
1.1.1 生物被膜的定義
1.1.2 生物被膜的形成
1.1.3 生物被膜檢測方法
1.2 水產(chǎn)品生產(chǎn)加工過程中生物被膜的污染及危害
1.3 抑制生物被膜的方法
1.3.1 物理法
1.3.2 化學(xué)法
1.3.3 生物法
1.4 影響薄膜材料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因素
1.4.1 材料表面濕潤性對其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影響
1.4.2 薄膜表面負載的抑菌物質(zhì)對其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影響
1.5 抗生物被膜薄膜的構(gòu)建
1.5.1 超雙疏薄膜的構(gòu)建及薄膜表面濕潤性改性方法
1.5.2 納米ZnO薄膜的構(gòu)建及其對生物被膜的抑制
1.6 選題的目的、意義及主要內(nèi)容
1.6.1 選題的目的與意義
1.6.2 主要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ZnO薄膜的制備及表征
2.1 前言
2.2 實驗材料與儀器
2.2.1 實驗材料
2.2.2 實驗儀器
2.3 實驗方法
2.3.1 水熱合成法制備ZnO薄膜
2.3.2 鈦片及ZnO薄膜的表征
2.3.3 數(shù)據(jù)分析
2.4 結(jié)果與討論
2.4.1 鈦片及ZnO薄膜的XRD表征分析
2.4.2 ZnO薄膜的FT-IR表征分析
2.4.3 鈦片及其表面ZnO薄膜的SEM表征分析
2.4.4 ZnO薄膜的TEM表征
2.4.5 ZnO薄膜的SAED和 EDX表征
2.4.6 鈦片及其表面ZnO薄膜的表面濕潤性表征
2.5 小結(jié)
第三章 ZnO薄膜對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性能和機理研究
3.1 前言
3.2 實驗材料與儀器
3.2.1 實驗材料
3.2.2 實驗儀器
3.3 實驗方法
3.3.1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培養(yǎng)
3.3.2 結(jié)晶紫染色法測定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粘附率
3.3.3 超聲波平板計數(shù)法測定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的菌落生長曲線
3.3.4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SEM表征
3.3.5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CLSM表征
3.3.6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多糖粘附素的測定
3.3.7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胞外多糖的測定
3.3.8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細菌代謝活性的測定
3.3.9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總蛋白含量的測定
3.3.10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總蛋白的SDS-PAGE電泳表征
3.3.11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ATP和 AKP酶活性的測定
3.3.12 數(shù)據(jù)分析
3.4 結(jié)果與討論
3.4.1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粘附率與生長曲線
3.4.2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微觀形貌的變化
3.4.3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CLSM表征
3.4.4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多糖粘附素的變化
3.4.5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胞外多糖的變化
3.4.6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代謝活性變化
3.4.7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總蛋白含量分析
3.4.8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總蛋白的SDS-PAGE凝膠電泳分析
3.4.9 ZnO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ATP和 AKP酶活性
3.5 小結(jié)
第四章 超雙疏ZnO-PDMS薄膜的制備及表征
4.1 前言
4.2 實驗材料與儀器
4.2.1 實驗材料
4.2.2 實驗儀器
4.3 實驗方法
4.3.1 棒狀ZnO微納米粒子的制備
4.3.2 絨球狀ZnO微納米粒子的制備
4.3.3 花狀ZnO微納米粒子的制備
4.3.4 超雙疏ZnO微納米粒子的改性
4.3.5 超雙疏ZnO-PDMS薄膜的制備
4.3.6 ZnO微納米粒子及ZnO-PDMS薄膜的表征
4.3.7 數(shù)據(jù)分析
4.4 結(jié)果與討論
4.4.1 ZnO微納米粒子的XRD表征分析
4.4.2 ZnO微納米粒子的FT-IR表征分析
4.4.3 ZnO微納米粒子的SEM表征分析
4.4.4 ZnO微納米粒子的TEM表征分析
4.4.5 ZnO微納米粒子的SAED和 EDX表征分析
4.4.6 ZnO-PDMS薄膜的XRD表征分析
4.4.7 PDMS薄膜及ZnO-PDMS薄膜的SEM表征分析
4.4.8 PDMS薄膜及ZnO-PDMS薄膜表面濕潤性表征
4.5 小結(jié)
第五章 超雙疏ZnO-PDMS薄膜對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性能
5.1 前言
5.2 實驗材料與儀器
5.2.1 實驗材料
5.2.2 實驗儀器
5.3 實驗方法
5.3.1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培養(yǎng)
5.3.2 超聲波平板計數(shù)法測定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菌落的生長曲線
5.3.3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微觀形貌表征
5.3.4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CLSM表征
5.3.5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胞外多糖含量的測定
5.3.6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活細菌代謝活性的測定
5.3.7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總蛋白含量的測定
5.3.8 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ATP和 AKP酶活性的測定
5.3.9 數(shù)據(jù)分析
5.4 結(jié)果與討論
5.4.1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生長曲線
5.4.2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微觀形貌
5.4.3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西瓦氏菌生物被膜CLSM表征
5.4.4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胞外多糖含量變化
5.4.5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代謝活性
5.4.6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總蛋白含量分析
5.4.7 ZnO-PDMS薄膜表面腐敗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ATP和 AKP酶活性
5.5 小結(jié)
第六章 結(jié)論、創(chuàng)新點及展望
6.1 結(jié)論
6.2 創(chuàng)新點
6.3 展望
參考文獻
中英文縮略詞對應(yīng)表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及參與的科研項目
致謝
本文編號:40443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40443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