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麻黃梁黃土地質美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11 01:08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榆林麻黃梁地處陜北黃土高原的北緣,分布有獨特的黃土地貌景觀地質遺跡,蘊藏著重要的美學價值,不斷吸引著來自海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欣賞、旅游,迎來眾多藝術專業(yè)學生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本文通過文獻收集與整理、野外實地調研、層次分析等方法,重點對榆林麻黃梁黃土景觀地質遺跡類型、特征進行研究了分析,揭示了黃土地質遺跡的美學特征與價值。通過研究獲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基本查明榆林麻黃梁地區(qū)地層由下而上主要由第四紀午城黃土、離石黃土、薩拉烏蘇組、馬蘭黃土及風積沙五大單元組成,為深入研究該地域黃土地質遺跡特征提供了條件和基礎。(2)查明榆林麻黃梁地區(qū)黃土地質遺跡主要有黃土峰林地貌景觀、第四紀地層剖面、普氏野馬古生物化石、沙漠地貌景觀等四大地質遺跡類型;并按照地質遺跡分類原則,系統(tǒng)劃分出該研究區(qū)地質遺跡有五大類、六類、九亞類。(3)根據(jù)地質遺跡的特殊性,利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以黃土形式美、科學美、精神美三個大類作為上層指標的3個層次的黃土地質遺跡美學價值評價體系。(4)通過定性與定量評價,榆林麻黃梁黃土地質遺跡具有科普價...
【文章來源】:西安科技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野外調查
西安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6圖1.1野外調查1.4.2技術路線本研究首先進行選題討論與確定,并經(jīng)過資料收集、野外調查、討論和室內分析等主要環(huán)節(jié)(圖1.2)。圖1.2技術路線圖
3區(qū)域概況133區(qū)域概況3.1區(qū)位交通研究區(qū)位于榆林市城區(qū)向東約35km處,隸屬榆陽區(qū)麻黃梁鎮(zhèn)轄區(qū),因生長麻黃而得名。榆林麻黃梁位于陜西省北部,接壤于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五。▍^(qū)),區(qū)位交通便利(圖3.1)。榆林擁有“四縱四橫一環(huán)”公路網(wǎng),高速公路有包茂、滄榆、榆佳、榆藍、包南線,及榆林榆陽機場,其航線總數(shù)有著26條,與29個城市通航。圖3.1榆林區(qū)位交通圖3.2自然地理3.2.1地質背景榆林麻黃梁屬于鄂爾多斯盆地,又名陜甘寧盆地。該盆地位于華北地臺,屬于次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析榆林地方飲食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fā)策略[J]. 韓一敏. 山西農經(jīng). 2019(17)
[2]旅游體驗研究的再思[J]. 楊振之,謝輝基. 旅游學刊. 2017(09)
[3]陜西榆林地區(qū)植被退化與沙漠化趨勢分析[J]. 王濤,楊梅煥,徐瀾. 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2)
[4]1990—2012年榆林市土地生態(tài)風險綜合評價[J]. 任志遠,孫藝杰,吳林筱.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17(05)
[5]基于地質遺跡景觀的川西藏區(qū)生態(tài)旅游開發(fā)研究[J]. 楊爽,銀元,賴芳,李忠權,李曉琴.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6)
[6]論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的創(chuàng)立及發(fā)展,兼論中國地質遺跡資源——為慶祝中國地質科學院建院60周年而作[J]. 陳安澤. 地球學報. 2016(05)
[7]自然美學在美學教材中的地位反思[J]. 廖雨聲.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16(08)
[8]1976-2010年榆林市降水時空變化趨勢分析[J]. 常肖杰,沈冰,黃領梅.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2016(02)
[9]“日常生活審美化”與當代中國美學的重構[J]. 張富寶.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5)
[10]地質遺跡科學解說方法與案例研究[J]. 張忠慧,石晨霞,羅自新.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5(21)
博士論文
[1]陜西傳統(tǒng)民居地理研究[D]. 祁劍青.陜西師范大學 2017
碩士論文
[1]陜西民間音樂空間分布與地理要素的相關性分析[D]. 李安琦.西安科技大學 2019
[2]榆林麻黃梁地學旅游資源評價及其保護與開發(fā)[D]. 郭昭.西安科技大學 2018
[3]陜北飲食倫理文化研究[D]. 馮磊.西北大學 2018
[4]黃土洼天然壩系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基本問題的初步研究[D]. 焦洋.陜西師范大學 2012
[5]基于遺產保護的榆林歷史文化名城資源類型整合研究[D]. 苑靜靜.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0
[6]基于旅游的黃土地貌資源利用新途徑—轉化機制,類型和開發(fā)設計[D]. 郝艷紅.陜西師范大學 2008
[7]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遺跡保護性利用與當?shù)亟?jīng)濟互動發(fā)展研究[D]. 郝俊卿.陜西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533732
【文章來源】:西安科技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野外調查
西安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6圖1.1野外調查1.4.2技術路線本研究首先進行選題討論與確定,并經(jīng)過資料收集、野外調查、討論和室內分析等主要環(huán)節(jié)(圖1.2)。圖1.2技術路線圖
3區(qū)域概況133區(qū)域概況3.1區(qū)位交通研究區(qū)位于榆林市城區(qū)向東約35km處,隸屬榆陽區(qū)麻黃梁鎮(zhèn)轄區(qū),因生長麻黃而得名。榆林麻黃梁位于陜西省北部,接壤于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五。▍^(qū)),區(qū)位交通便利(圖3.1)。榆林擁有“四縱四橫一環(huán)”公路網(wǎng),高速公路有包茂、滄榆、榆佳、榆藍、包南線,及榆林榆陽機場,其航線總數(shù)有著26條,與29個城市通航。圖3.1榆林區(qū)位交通圖3.2自然地理3.2.1地質背景榆林麻黃梁屬于鄂爾多斯盆地,又名陜甘寧盆地。該盆地位于華北地臺,屬于次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析榆林地方飲食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fā)策略[J]. 韓一敏. 山西農經(jīng). 2019(17)
[2]旅游體驗研究的再思[J]. 楊振之,謝輝基. 旅游學刊. 2017(09)
[3]陜西榆林地區(qū)植被退化與沙漠化趨勢分析[J]. 王濤,楊梅煥,徐瀾. 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2)
[4]1990—2012年榆林市土地生態(tài)風險綜合評價[J]. 任志遠,孫藝杰,吳林筱.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17(05)
[5]基于地質遺跡景觀的川西藏區(qū)生態(tài)旅游開發(fā)研究[J]. 楊爽,銀元,賴芳,李忠權,李曉琴.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6)
[6]論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的創(chuàng)立及發(fā)展,兼論中國地質遺跡資源——為慶祝中國地質科學院建院60周年而作[J]. 陳安澤. 地球學報. 2016(05)
[7]自然美學在美學教材中的地位反思[J]. 廖雨聲.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16(08)
[8]1976-2010年榆林市降水時空變化趨勢分析[J]. 常肖杰,沈冰,黃領梅.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2016(02)
[9]“日常生活審美化”與當代中國美學的重構[J]. 張富寶.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5)
[10]地質遺跡科學解說方法與案例研究[J]. 張忠慧,石晨霞,羅自新.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5(21)
博士論文
[1]陜西傳統(tǒng)民居地理研究[D]. 祁劍青.陜西師范大學 2017
碩士論文
[1]陜西民間音樂空間分布與地理要素的相關性分析[D]. 李安琦.西安科技大學 2019
[2]榆林麻黃梁地學旅游資源評價及其保護與開發(fā)[D]. 郭昭.西安科技大學 2018
[3]陜北飲食倫理文化研究[D]. 馮磊.西北大學 2018
[4]黃土洼天然壩系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基本問題的初步研究[D]. 焦洋.陜西師范大學 2012
[5]基于遺產保護的榆林歷史文化名城資源類型整合研究[D]. 苑靜靜.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0
[6]基于旅游的黃土地貌資源利用新途徑—轉化機制,類型和開發(fā)設計[D]. 郝艷紅.陜西師范大學 2008
[7]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遺跡保護性利用與當?shù)亟?jīng)濟互動發(fā)展研究[D]. 郝俊卿.陜西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5337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5337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