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標度格林函數(shù)方法對形變核共振態(tài)的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O57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正;高自旋超形變核態(tài)合作會議在渝召開[J];核物理動態(tài);1991年03期
2 郭建友,徐輔新,阮圖南;190區(qū)超形變核態(tài)的形變參數(shù)分析[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1999年01期
3 潘峰,V. G. Gueorguiev,J. P. Draayer;一種推廣對力模型及在大形變核中的應用[J];高能物理與核物理;2004年12期
4 孫洪洲,劉玉鑫;超形變核態(tài)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研究[J];原子核物理評論;1999年01期
5 朱維和;達累斯伯里的核研究新成果[J];核物理動態(tài);1987年03期
6 狄堯民;關于A≈190超形變核態(tài)自旋指定的綜合分析[J];高能物理與核物理;2002年05期
7 田源;馬中玉;Peter Ring;;可分離對相互作用在軸對稱形變核中的應用[J];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年報;2009年00期
8 榮鐘麟;描寫從球形核到大形變核過渡的簡單能量公式[J];蘇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95年03期
9 董保國,郭宏超,陳永壽,吳錫真;A~150區(qū)巨超形變核的形狀及壽命[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4期
10 邢正,徐進章,王子興,陳星蕖,吳興舉;三軸超形變核態(tài)的實驗證據(jù)[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陳永壽;;超形變核譜學研究[A];第八屆全國核物理會議文摘集(上冊)[C];1991年
2 于少英;沈彩萬;李曉偉;劉艷鑫;李艷霞;;三軸超形變核及相關問題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中高能核物理大會暨第六屆全國中高能核物理專題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6年
3 劉祖華;;在錒系核區(qū)尋找巨超形變核態(tài)[A];Cluster Radioactivity, Fission, Fusion and the Superheavy Nuclei--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4 任中洲;許昌;;α結團模型在形變核區(qū)域的推廣[A];第十二屆全國核物理大會論文集(上)[C];2004年
5 田源;馬中玉;Peter Ring;;可分離對相互作用在軸對稱形變核中的應用[A];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年報 2009[C];2010年
6 徐輔新;陳永靜;;A~150區(qū)超形變核的自旋指定與兩類轉動慣量的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核物理大會論文集[C];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史新星;復標度格林函數(shù)方法對形變核共振態(tài)的研究[D];安徽大學;2017年
2 藺吉杰;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對三軸形變核的描述[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軼彬;含高階項的IBM及對三軸形變核的描述[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4 翟麗媛;Nilsson平均場加鄰近軌道對力模型對大形變核轉動慣量的計算[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732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57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