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彎頭仿生表面耐沖蝕磨損性能及機理研究
本文選題:仿生 切入點:管道彎頭 出處:《吉林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管道是廣泛應用在石油、化工和冶金等行業(yè)中的流體輸送設備。流體中含有的大量固體顆粒雜質,導致管道在工作中極易出現(xiàn)嚴重的沖蝕磨損現(xiàn)象,由此引發(fā)的事故頻繁出現(xiàn)。彎頭是管道系統(tǒng)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其沖蝕磨損率比直管部分高50倍,成為管路中出現(xiàn)減薄穿孔最常見的部位。如何提高管道彎頭的耐沖蝕磨損性能,以保障管道運輸?shù)陌踩?是研究者長期以來關注的焦點問題。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一些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征,學習和模仿這些典型特征,并將其應用于改善機械零部件的功能特性上,已經成為解決工程技術難題的一種新手段。本文運用仿生學思想,探索提高管道彎頭耐沖蝕磨損性能的方法,具體開展了以下研究:選取生活在泥沙環(huán)境中的扇貝作為生物原型,應用逆向工程方法,使用三維掃描儀獲取棱紋貝殼和光滑貝殼表面點云數(shù)據,建立三維幾何模型,并用FLUENT-EDEM耦合方法模擬兩種貝殼表面多相流流場,分析顆粒運動軌跡及貝殼表面受力。研究表明,棱紋方向垂直于來流方向的貝殼在水流中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相比于光滑貝殼,顆粒撞擊貝殼表面的合計沖擊力降低了18%,顆粒碰撞次數(shù)減少了11%,貝殼棱紋產生的低速旋流區(qū)域改變了顆粒的運動軌跡和沖擊速度,從而使貝殼具有較強的耐沖蝕磨損性能。選取流速和顆粒直徑兩個因素,根據石油管道的工作條件,應用FLUENT軟件中離散相模型(DPM)模擬了標準彎頭內部流場及其表面沖蝕率。分析發(fā)現(xiàn)彎頭內出現(xiàn)了速度分離和二次流現(xiàn)象,沖蝕磨損區(qū)域主要集中在彎頭10~90°范圍內,且沖蝕率隨彎頭角度的增大而升高。設計了由管道系統(tǒng)、信息采集電氣系統(tǒng)和運行狀態(tài)監(jiān)測記錄系統(tǒng)組成的專用沖蝕磨損試驗臺。將紅、黃、藍三種顏色的乳膠漆和石膏粉混合后依次均勻涂抹在試驗彎頭內表面,制備了沖蝕磨損試驗彎頭樣件。在不同流速和顆粒直徑的條件下進行試驗,并將試驗結果與數(shù)值模擬沖蝕率云圖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兩者沖蝕磨損的強度和出現(xiàn)位置基本一致,驗證了數(shù)值模擬計算方法的可行性和所選用模型的正確性。根據貝殼耐沖蝕磨損機理和光滑彎頭沖蝕磨損出現(xiàn)位置,設計了肋條方向垂直于管流方向且肋條分布在10~90°區(qū)域的仿生彎頭。運用試驗優(yōu)化設計方法對肋條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通過極差分析得出影響相對沖蝕率的主次因素順序為肋條數(shù)目(C)、肋條直徑(D)、流速(A)、顆粒直徑(B),最優(yōu)組合為:C=10,D=1.5mm,A=7m/s,B=0.5mm,其中3號試驗件耐沖蝕磨損性能提高了5.84%。通過正交多項式回歸分析,得到相對沖蝕率與各試驗因素間的回歸方程。將仿生彎頭與光滑彎頭進行對比分析,初步揭示了仿生樣件耐沖蝕磨損機理:肋條間產生的低速旋流區(qū)域改變了粒子運動軌跡,同時降低了顆粒沖擊彎頭壁面的速度;同時主流區(qū)域流速增大,增強了顆粒的跟隨性;流場的變化使得顆粒的運動軌跡向外側偏移程度降低,減少了顆粒與彎頭壁面碰撞機會。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U173;Q8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斌;尹大剛;袁權;羅吉;范鏡泓;;貝殼高剛度及高強度的微結構機理[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1年S1期
2 戚愛華;;我國油氣管道運輸發(fā)展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J];國際石油經濟;2009年12期
3 ;Anisotropism of the Non-Smooth Surface of Butterfly Wing[J];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2009年01期
4 付秀勇;胡文革;;凝析氣田集輸管線沖刷腐蝕與防護問題[J];腐蝕與防護;2008年08期
5 劉博;姜鵬;李旭朝;桂泰江;田黎;秦松;;鯊魚盾鱗肋條結構的減阻仿生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8年07期
6 郭海燕;葉嘉;陳雷;安軍;陳建中;劉智廣;;瓣鰓綱貝類攝食器官組織學研究進展[J];邯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7 譚宏斌;劉道新;張曉化;鮮寧;管湘芝;;2Cr13不銹鋼表面電火花強化及磨損和沖蝕行為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7年05期
8 Werner Baumgartner;Friederike Saxe;Agnes Weth;David Hajas;Darwin Sigumonrong;Jens Emmerlich;Martin Singheiser;Wolfgang Bhme;Jochen M. Schneider;;The Sandfish's Skin:Morphology,Chemistry and Reconstruction[J];Journal of Bionics Engineering;2007年01期
9 李秀兵;方亮;高義民;邢建東;;碳化鎢顆粒增強鋼基復合材料的沖蝕磨損性能研究[J];摩擦學學報;2007年01期
10 趙潔;王建軍;范劍峰;;中國能源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06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封海龍;沙漠條斑鉗蝎耐沖蝕特性及其仿生應用[D];吉林大學;2015年
2 張學強;基于EDEM-FLUENT耦合的氣力輸送裝置的設計與研究[D];西華大學;2015年
3 心男;基于EDEM-FLUENT耦合的氣吹式排種器工作過程仿真分析[D];吉林大學;2013年
4 張春艷;液動沖擊錘活塞缸套仿生耐沖蝕磨損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5 江佳廉;紅柳抗風沙沖蝕機理及其仿生應用[D];吉林大學;2012年
6 胡躍華;典型管件沖刷腐蝕的數(shù)值模擬[D];浙江大學;2012年
7 王雄;圓孔射流近場湍流特性DNS與RANS、LES的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8 洪惠芬;石化多相流管道系統(tǒng)沖蝕預測及應用軟件開發(fā)[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9 吳志威;螯微結構及靜力學性能的仿生學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804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58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