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潛北斷層發(fā)育特征及對沉積的控制作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29 21:44

  本文關鍵詞:潛北斷層發(fā)育特征及對沉積的控制作用研究 出處:《長江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潛江凹陷 潛北斷層 發(fā)育特征 構造演化 控制作用


【摘要】:潛江凹陷是江漢盆地內(nèi)找到油氣田最多的一個凹陷,其內(nèi)發(fā)育巨厚的潛江組鹽湖沉積,形成有4套含油氣層,與其北部的潛北邊界斷層組合形成了該區(qū)主要油氣藏類型。潛北斷層東西延伸長度約8000 m,潛江組沉積時期的構造運動將潛江凹陷和荊門凹陷、樂鄉(xiāng)關凸起、漢水凹陷切分為上下兩盤,并控制整個潛江組沉積。作為潛江凹陷北部的油氣勘探老區(qū),仍約有一半的石油資源待探明,其勘探潛力較大。當前勘探工作進入隱蔽油藏勘探階段,近年的勘探也在該區(qū)域鉆遇較重大的發(fā)現(xiàn)。但是對潛北斷裂帶內(nèi)部結構認識上仍然不清晰,對潛北斷層陡坡帶發(fā)育的“荊沙紅墻”沉積體來源上存在諸多爭議,因此,對潛江凹陷充填模式和潛北斷裂帶演化序列,尤其是深入研究潛北斷層演化對沉積的控制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本論文應用構造地質(zhì)學、層序地層學、盆地分析、應用沉積學等理論,以新處理三維地震資料為基礎,精細解釋了潛北斷裂帶的構造結構特征,細致刻畫了斷裂帶內(nèi)部次級斷層的空間展布,系統(tǒng)總結了潛北斷裂帶的成因機制和展布規(guī)律。根據(jù)斷裂帶構造特征劃分斷層活動階段,恢復地層剝蝕厚度,分析了斷層活動階段的運動學特征。制作典型構造段發(fā)育剖面,對比分析斷層發(fā)育特征在順走向方向上的差異,再結合斷層在平面的展布特征系統(tǒng)總結了潛北斷裂帶空間發(fā)育特征。潛北斷裂帶的活動階段將潛江組劃分成兩個主要的沉積期,對比兩期沉積特征,及其差異性,總結了斷層活動及其對沉積的控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潛北斷裂帶先走滑后拉張,為郯廬斷裂帶伴生斷層。新生代我國東部盆地受拉張力作用引發(fā)斷陷,形成了一系列斷陷盆地,新生代江漢盆地開始形成。上始新世受郯廬斷裂帶活動影響,潛北地區(qū)受剪切力作用走滑形成潛北斷裂帶。后期在拉張力作用下沿潛北斷面引發(fā)斷陷,斷層開始活動,并控制了潛江組沉積。(2)潛北斷層活動對沉積的控制具有西弱東強,早強晚弱的特征。西弱東強的特征在潛4下亞段表現(xiàn)最為明顯,東段沉降量高于西段沉降量3-4倍。以潛2段為界限,潛江組下部地層沉降速率明顯高于上部地層。(3)“荊沙紅墻”是潛江凹陷成凹前荊沙組沉積,后被潛北斷裂帶多期(條)斷層切割形成的“隱伏斷塊”。在差異沉降作用下,切割斷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荊沙紅墻”現(xiàn)今內(nèi)部沉積樣式。同時研究中還獲得了以下4點認識:(1)江漢盆地的成生演化受區(qū)域構造背景及演化條件的嚴格控制,潛江凹陷是盆地演化階段內(nèi)部多期構造作用疊加形成的特定產(chǎn)物。(2)潛北斷裂帶具多種構造樣式、結構復雜,嚴格控制內(nèi)部沉積。西段發(fā)育斷塊,東段發(fā)育斷鼻。平面組合有平行式、近平行式、雁列式、斜交式。剖面上發(fā)育順、反向階梯斷層、“Y”字型及反“Y”字型、塹壘組合、“入”字型、“人字形”等。(3)潛北斷層活動具有幕次性和旋回性。早期以潛江凹陷邊界斷層活動為主,中期以內(nèi)部斷層活動為主,晚期凹陷邊界斷層被激活并再次活動,局部在廣華寺組沉積時期仍然活動。(4)潛江組沉積可劃分成斷陷期和坳陷期,斷陷期潛江組地層分布于現(xiàn)今潛江凹陷內(nèi),發(fā)育低位體系域沉積。坳陷期潛江組沉積范圍擴大超覆在“荊沙紅墻”之上,發(fā)育高位體系域沉積。本文通過對潛北斷裂帶發(fā)育特征的研究,形成了潛江凹陷是江漢盆地成生演化背景下的特定產(chǎn)物這一整體性認識,在對潛江凹陷演化史的研究中回答了“荊沙紅墻”這一特定中間產(chǎn)物的來源和成因,明確了上下盤地層接觸關系,分析了斷層活動對沉積的控制作用,為尋找有利儲集層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長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彬,柳保軍;潛江凹陷潛江組地層剝蝕厚度恢復研究[J];重慶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2 劉宇琦;李建明;劉云生;張廣英;;潛江凹陷潛江組高分辨率層序地層的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9年02期

3 付鑫;葉加仁;朱紅濤;王柯;康建云;;潛江凹陷潛江組地溫-地壓系統(tǒng)特征及其與油氣成藏關系[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4 史軍,史忠生,劉保軍,何胡軍,劉剛;潛江凹陷潛江組鹽湖地層演化與層序發(fā)育特征[J];西部探礦工程;2003年06期

5 郭麗彬;;潛江凹陷潛江組沉積充填特征——基于鐘112等井鉆后[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13年02期

6 江繼綱;;潛江凹陷潛江組油源的探討[J];石油學報;1985年02期

7 李銘華;趙旭;郭麗彬;;復合相控砂體預測技術在潛江凹陷潛江組的應用[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12年06期

8 史忠生,劉保軍,何胡軍,史軍,劉剛;碳氧同位素在潛江凹陷潛江組層序分析中應用[J];新疆石油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9 賈穎;李培軍;付鑫;葉加仁;;潛江凹陷潛江組膏鹽層特征及其對地層壓力的影響[J];地質(zhì)科技情報;2011年04期

10 吳娟;葉加仁;康建云;梅加洛;;潛江凹陷北部潛江組油氣分布不均一性及控制因素[J];地質(zhì)科技情報;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楊玉卿;張永生;漆智先;;鹽湖沉積的韻律性及成鹽韻律類型——以潛江凹陷潛江組古鹽湖沉積為例[A];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C];2001年

2 胡逢林;;潛江軍民的英勇抗戰(zhàn)[A];湖北抗戰(zhàn)——紀念中國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5年

3 周總瑛;;潛江凹陷石油資源定量評價方法研究[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zhì)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4 張廣英;;潛江凹陷潛三段—潛四上段沉積相特征[A];中揚子及周緣油氣成藏地質(zhì)要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范傳軍;;江漢盆地潛江組高成熟烴源巖地球化學與資源潛力研究[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劉群;陳郁華;許德明;徐其俊;;潛江凹陷鉀鹽沉積特征及形成條件[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礦床地質(zhì)研究所文集(10)[C];198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王剛毅 通訊員 李新顏;油氣兩條腿走路 勘探全方位開花[N];中國石化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康海霞;潛江凹陷潛江組剝蝕恢復與沉積體系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9年

2 李忠平;鹽湖盆地相控砂體預測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令;潛北斷層發(fā)育特征及對沉積的控制作用研究[D];長江大學;2017年

2 楊依;潛北斷層上下盤潛江組地層對比意義研究[D];長江大學;2017年

3 錢會;潛江凹陷潛江組沉積體系與巖性圈閉預測[D];長江大學;2012年

4 盧林;潛江凹陷古近紀同沉積構造發(fā)育演化及其對潛江期沉積體系的控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5年

,

本文編號:135200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35200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faf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