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長江口及鄰近東海營養(yǎng)鹽的生物地球化學行為和溶解態(tài)有機磷測定方法的探索

發(fā)布時間:2017-12-17 23:19

  本文關鍵詞:長江口及鄰近東海營養(yǎng)鹽的生物地球化學行為和溶解態(tài)有機磷測定方法的探索


  更多相關文章: 營養(yǎng)鹽 溶解態(tài)有機磷 濕法消解 生物地球化學過程 長江沖淡水 長江口 東海


【摘要】:河口聯系著陸地河流和開闊海洋,地貌環(huán)境和水文條件復雜多變,系統(tǒng)內物質能量活躍,對環(huán)境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高度敏感。全球氣候擾動、海平面升高、河口三角洲侵蝕加劇以及人類活動的強烈干擾,使得河口生態(tài)系統(tǒng)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在強勢物理海洋學過程的作用下,厘清長江口及鄰近東海陸架海域營養(yǎng)鹽等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尤其是其中的不保守行為)一直是國際上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本文以長江口及東海東北部海域為研究對象,分析總結了長江口海域營養(yǎng)鹽的空間分布格局和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探討了在長江徑流量不同的條件下,東海東北部海域對長江沖淡水的響應,并對于區(qū)域內磷酸鹽組成結構進行了研究分析,主要成果如下:(1)營養(yǎng)鹽的空間分布格局和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利用2014年2月和7月航次,系統(tǒng)采集了長江口及其鄰近東海陸架海域的樣品,測定了其中的營養(yǎng)鹽(N03-、SiO32-、PO43-、NH4+、NO2-)濃度,發(fā)現長江口海域營養(yǎng)鹽的時空分布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在夏季,長江徑流量加大,海水層化,含有高NO3-、SiO32-、PO43-濃度海水的擴散范圍明顯大于冬季;而在外海,夏季上述營養(yǎng)鹽的表層濃度卻低于冬季。由于在長江淡水端元NH4+和NO2-濃度的季節(jié)變化較大,這兩種營養(yǎng)鹽與鹽度在長江口的相關關系呈現出"季節(jié)性反轉",在夏季其濃度與鹽度呈現出正相關關系,而冬季則相反,呈現出負相關關系。長江沖淡水是以"斑塊化"的形式向外海傳遞的,通過在不同斑塊中采集樣品并比較其中營養(yǎng)鹽的濃度,驗證了夏季長江口海域對大部分營養(yǎng)鹽是一個顯著的"匯"。由于表層浮游植物的吸收和底層礦化作用的釋放,剔除鹽度的影響后,營養(yǎng)鹽的表層濃度與中層和底層相比,在大部分情況下仍顯示出移除或虧損狀態(tài)。此外,營養(yǎng)鹽的不保守行為既發(fā)生在鹽淡水混合海域,也發(fā)生在長江口門以內的淡水端元海域。(2)東海東北部海域營養(yǎng)鹽對長江沖淡水的響應為進一步探索長江沖淡水的擴展對東海海域營養(yǎng)鹽分布的影響,本論文對課題組已有數據進行了更為深入的分析,選擇2010年7月和2011年7月"長崎丸號"航次數據,以了解長江不同徑流量條件下東海東北部海域對長江沖淡水的響應過程及其中營養(yǎng)鹽的分布變化特點。結果顯示:在長江徑流量較大的2010年7月,長江沖淡水(鹽度31)在研究區(qū)域表層自西向東的擴散范圍明顯大于徑流量較小的2011年7月。而含有高濃度NO3-(15 μmol/L)海水擴散范圍在兩個航次的變化卻相反。由于海水層化以及表層浮游植物的吸收,各站表層N03-、Si032、PO43-等濃度一般較低,次表層葉綠素最大值層以下其濃度快速升高并逐漸趨于穩(wěn)定。2010年7月NH4+在研究區(qū)域各站貫穿整個深度的濃度明顯大于2011年7月。沿著長江沖淡水從淡水端元到長江口再到東海東北部,水體表層Si032-/N03-和P043-/N03-等營養(yǎng)鹽摩爾比值逐漸降低。黑潮次表層水和黑潮中層水等水團含有較高的營養(yǎng)鹽濃度,與長江沖淡水相比,可能構成了東海東北部另一個重要的營養(yǎng)鹽來源。(3)溶解態(tài)有機磷測定方法的探索溶解態(tài)有機磷的測定過程選用烘箱在95℃條件下對水樣進行16 h的過硫酸鹽氧化消解,顯色時間統(tǒng)一為15 min,該測定方法對于P043-標準溶液的線性范圍為0-400ppb,檢出限為1.7 ppb,100 ppbPO43-標準溶液準確度為0.4,精密度在0.6%以內。對于淡水基質和低鹽度海水基質樣品有良好的測定結果,但該方法并不適用于測定海水樣品,主要是因為高鹽度樣品的基質效應使得PO43-和顯色劑發(fā)生顯色反應的時間大大延長,PO43-濃度越高,延長效應越明顯。對長江淡水端元(大通)、崇明島南側水域、長江口南港、北港斷面的低鹽度樣品進行溶解態(tài)有機磷(DOP)的測定,發(fā)現三個區(qū)域磷酸鹽的主要存在形式為P043,DOP所占百分比均未超過36.9%。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X14;P59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曾灝;《長江沖淡水擴展機制》[J];海洋與湖沼;1998年06期

2 浦泳修,黃韋艮,許建平;長江沖淡水擴展方向的周、旬時段變化[J];東海海洋;2002年02期

3 周鋒;宣基亮;倪曉波;黃大吉;;1999年與2006年間夏季長江沖淡水變化動力因素的初步分析[J];海洋學報(中文版);2009年04期

4 王凱敏;熊學軍;郭炳火;華鋒;江志輝;;2006-2007年長江沖淡水的擴展形態(tài)及季節(jié)變化[J];海岸工程;2012年01期

5 劉寶超;李建平;馮立成;;風影響夏季長江沖淡水擴展的數值模擬研究[J];海洋學報(中文版);2013年01期

6 毛漢禮,甘子鈞,藍淑芳;長江沖淡水及其混合問題的初步探討[J];海洋與湖沼;1963年03期

7 曹欣中;夏季長江沖淡水表層鹽度分布的數值模擬[J];海洋學報(中文版);1980年02期

8 浦泳修;夏季長江沖淡水擴展機制的初析[J];東海海洋;1983年01期

9 崔茂常;長江沖淡水轉向研究[J];海洋與湖沼;1984年03期

10 顧玉荷;長江沖淡水轉向原因的探討[J];海洋與湖沼;198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陳照章;胡建宇;;2006年秋季長江口溫鹽特征分析[A];“海洋動力過程與天氣、氣候變化”聯合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曲寶曉;宋金明;;長江三峽蓄水后東海陸架海域2011年夏季CO_2源匯分布的變化對比研究[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3 陳鑫;宋金明;李學剛;袁華茂;李寧;段麗琴;;從典型pCO_2高/低值海區(qū)特征剖析海洋中CO_2體系的影響機制[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文靜;長江沖淡水擴展區(qū)域低鹽水團的數值模擬及動力機制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吳婷;杭州灣水齡和滯留時間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2 劉雅麗;長江口及鄰近東海營養(yǎng)鹽的生物地球化學行為和溶解態(tài)有機磷測定方法的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3 陳義中;黃海東海環(huán)流和長江沖淡水季節(jié)連續(xù)變化的數值模擬[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衡;冬季黃海東海環(huán)流和長江沖淡水擴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平;長江口營養(yǎng)鹽結構變化研究[D];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6 安琰;東海PN斷面及鄰近海域溫鹽及化學要素月季變化特征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30194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30194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732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