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大氣環(huán)境下黑碳氣溶膠理化特性觀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3 04:57
難熔黑碳(refractory Black Carbon,rBC)是大氣細粒子(PM2.5)的重要組分,由化石、生物質等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燒產生。rBC具有極強的直接吸收太陽輻射的能力,能夠改變太陽輻照平衡,進而影響區(qū)域氣候乃至全球氣候。rBC排放到空氣中后,已存在于環(huán)境大氣中的各種物質(包括有機物及無機鹽)會通過物理或化學過程包覆在其表面,伴隨rBC排出并附著其上的初始一次組分也會緩慢氧化,進而改變含rBC的顆粒物的結構,吸光性質以及吸濕性質等。老化的含rBC氣溶膠的包覆層通常較厚,通過所謂的“棱鏡效應”,可增強rBC核的吸光能力,影響地球輻射平衡,進而引起區(qū)域及全球氣候變化。rBC被親水性物質包覆后,還能夠作為云凝結核,改變云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影響降雨及太陽輻射等。此外,受不同區(qū)域的產業(yè)布局及環(huán)境等要素影響,不同區(qū)域的rBC的排放源以及大氣老化過程會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研究不同區(qū)域的含BC氣溶膠的排放源,化學組成,混合狀態(tài)及其光學吸收能力的變化等是準確評估BC的氣候效應及制定有效的大氣灰霾控制政策等的關鍵。本研究以一臺黑碳氣溶膠質譜儀(Soot-Particle Aerosol ...
【文章來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12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1透射電鏡下rBC的結構_??Figure?1.1?Moiphology?of?refractory?black?carbon?under?TEM??
1.1.3黑碳的結構??19圓顯??圖1.1透射電鏡下rBC的結構_??Figure?1.1?Moiphology?of?refractory?black?carbon?under?TEM??由rBC的定義可知其結構主要為納米單質碳小球組成的聚集體,因此其結構呈不規(guī)??則的鏈狀或分枝狀(見圖1.1),粒徑也隨不同的燃燒條件各異。新鮮rBC的結構與其??燃燒源及燃燒條件相關,其結構的的不規(guī)則度定量可用分形維數(shù)(Fractal?cHmension)??來表示。例如,由于生物質燃燒生成的HBC表面常伴有較多的有機物及無機鹽(KC1??等),因此生物質燃燒產生的rBC—般較機動車尾氣中的rBC的不規(guī)則度低,rBC由于??受這些附著ICMs的影響,呈現(xiàn)更緊湊的團狀結構,其粒徑通常也相對較小。??1.1.4黑碳的光學屬性??碳(C)有多種同素異形體,如無定型碳,富勒烯,石墨烯及鉆石等,無定型碳,??富勒烯和石墨烯可強吸收可見光
包覆效應(包覆物主要由各種有機物及無機鹽組成,如硫酸銨及硝酸銨等),使其結??構和光學性質可能在包覆物存在的情況下演變,導致了〃BC的質量吸收截面(Mass??Absorption?Cross-section,MAC)的增加,通過所謂的“棱鏡”效應(見圖1.3),增強??rBC的吸光效應另外,rBC如被親水物質包覆,還能改變其吸水性從而作為云??凝結核(Cloud?Condensation?Nuclei,?CCN),來改變云的微物理過程、光學特性以及??降水效率等[39]。含〃BC氣溶膠的包覆物化學組分及內部混合狀態(tài)等將隨其在大氣中的??老化過程不斷變化,rBC的光學屬性也伴隨著不斷變化。??喊??\??圖1.3“棱鏡"效應??Figure?1.3?Diagram?of?“lensing?effect”??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2013年的報告(見圖1.2),/-BC對地球的輻射強迫為0.64?Wm_2,且存在較高的不確定??性[42],這主要由于rBC的排放源及強度不同,在不同大氣條件下的老化機制也不同。??然而,目前多數(shù)氣候模型計算的含rBC氣溶膠的輻射強迫值基本上是基于核-殼球模型??((Core-shell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京北郊黑碳氣溶膠的來源解析[J]. 肖思晗,于興娜,朱彬,何鎵祺,呂睿,沙丹丹. 環(huán)境科學. 2018(01)
[2]南京春夏秸稈焚燒期間大氣黑碳氣溶膠來源解析[J]. 花艷,湯莉莉,劉丹彤,張運江,蔣磊,喻義勇,傅寅,陳誠,秦瑋. 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 2017(01)
[3]Impacts of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nd emissions on decadal,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black carb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J]. MAO Yu-Hao,LIAO Ho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6(03)
[4]南京冬季重污染過程中黑碳氣溶膠的混合態(tài)及粒徑分布[J]. 蔣磊,湯莉莉,潘良寶,劉丹彤,花艷,張運江,周宏倉,崔玉航. 環(huán)境科學. 2017(01)
[5]南京北郊黑碳氣溶膠污染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 肖思晗,于興娜,朱彬,何鎵祺. 環(huán)境科學. 2016(09)
[6]灰霾天氣期間南京氣溶膠的化學組成及光學特性研究[J]. 曲雅微,王體健,馬超群,程魯堯,黨瑞君. 環(huán)境監(jiān)測管理與技術. 2015(02)
[7]在線單顆粒氣溶膠質譜SPAMS對細顆粒物中主要組分提取方法的研究[J]. 付懷于,閆才青,鄭玫,蔡靖,李小瀅,張延君,周振,傅忠,李梅,李磊,張遠航. 環(huán)境科學. 2014(11)
[8]南京持續(xù)霧霾天氣中亞微米細顆粒物化學組分及光學性質[J]. 湯莉莉,張運江,孫業(yè)樂,于紅霞,周宏倉,王壯,秦瑋,CHEN Ping,張紅亮,陳楊,江蓉馨. 科學通報. 2014(20)
[9]南京地區(qū)大氣氣溶膠及水溶性無機離子特征分析[J]. 張秋晨,朱彬,龔佃利.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4(02)
[10]春節(jié)期間南京氣溶膠質量濃度和化學組成特征[J]. 王紅磊,朱彬,沈利娟,張澤鋒,劉曉慧.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4(01)
碩士論文
[1]NO2在黑碳表面的非均相反應及碳—硝酸內混合顆粒物的外場觀測[D]. 沈利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95179
【文章來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12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1透射電鏡下rBC的結構_??Figure?1.1?Moiphology?of?refractory?black?carbon?under?TEM??
1.1.3黑碳的結構??19圓顯??圖1.1透射電鏡下rBC的結構_??Figure?1.1?Moiphology?of?refractory?black?carbon?under?TEM??由rBC的定義可知其結構主要為納米單質碳小球組成的聚集體,因此其結構呈不規(guī)??則的鏈狀或分枝狀(見圖1.1),粒徑也隨不同的燃燒條件各異。新鮮rBC的結構與其??燃燒源及燃燒條件相關,其結構的的不規(guī)則度定量可用分形維數(shù)(Fractal?cHmension)??來表示。例如,由于生物質燃燒生成的HBC表面常伴有較多的有機物及無機鹽(KC1??等),因此生物質燃燒產生的rBC—般較機動車尾氣中的rBC的不規(guī)則度低,rBC由于??受這些附著ICMs的影響,呈現(xiàn)更緊湊的團狀結構,其粒徑通常也相對較小。??1.1.4黑碳的光學屬性??碳(C)有多種同素異形體,如無定型碳,富勒烯,石墨烯及鉆石等,無定型碳,??富勒烯和石墨烯可強吸收可見光
包覆效應(包覆物主要由各種有機物及無機鹽組成,如硫酸銨及硝酸銨等),使其結??構和光學性質可能在包覆物存在的情況下演變,導致了〃BC的質量吸收截面(Mass??Absorption?Cross-section,MAC)的增加,通過所謂的“棱鏡”效應(見圖1.3),增強??rBC的吸光效應另外,rBC如被親水物質包覆,還能改變其吸水性從而作為云??凝結核(Cloud?Condensation?Nuclei,?CCN),來改變云的微物理過程、光學特性以及??降水效率等[39]。含〃BC氣溶膠的包覆物化學組分及內部混合狀態(tài)等將隨其在大氣中的??老化過程不斷變化,rBC的光學屬性也伴隨著不斷變化。??喊??\??圖1.3“棱鏡"效應??Figure?1.3?Diagram?of?“lensing?effect”??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2013年的報告(見圖1.2),/-BC對地球的輻射強迫為0.64?Wm_2,且存在較高的不確定??性[42],這主要由于rBC的排放源及強度不同,在不同大氣條件下的老化機制也不同。??然而,目前多數(shù)氣候模型計算的含rBC氣溶膠的輻射強迫值基本上是基于核-殼球模型??((Core-shell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京北郊黑碳氣溶膠的來源解析[J]. 肖思晗,于興娜,朱彬,何鎵祺,呂睿,沙丹丹. 環(huán)境科學. 2018(01)
[2]南京春夏秸稈焚燒期間大氣黑碳氣溶膠來源解析[J]. 花艷,湯莉莉,劉丹彤,張運江,蔣磊,喻義勇,傅寅,陳誠,秦瑋. 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 2017(01)
[3]Impacts of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nd emissions on decadal,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black carb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J]. MAO Yu-Hao,LIAO Ho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6(03)
[4]南京冬季重污染過程中黑碳氣溶膠的混合態(tài)及粒徑分布[J]. 蔣磊,湯莉莉,潘良寶,劉丹彤,花艷,張運江,周宏倉,崔玉航. 環(huán)境科學. 2017(01)
[5]南京北郊黑碳氣溶膠污染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 肖思晗,于興娜,朱彬,何鎵祺. 環(huán)境科學. 2016(09)
[6]灰霾天氣期間南京氣溶膠的化學組成及光學特性研究[J]. 曲雅微,王體健,馬超群,程魯堯,黨瑞君. 環(huán)境監(jiān)測管理與技術. 2015(02)
[7]在線單顆粒氣溶膠質譜SPAMS對細顆粒物中主要組分提取方法的研究[J]. 付懷于,閆才青,鄭玫,蔡靖,李小瀅,張延君,周振,傅忠,李梅,李磊,張遠航. 環(huán)境科學. 2014(11)
[8]南京持續(xù)霧霾天氣中亞微米細顆粒物化學組分及光學性質[J]. 湯莉莉,張運江,孫業(yè)樂,于紅霞,周宏倉,王壯,秦瑋,CHEN Ping,張紅亮,陳楊,江蓉馨. 科學通報. 2014(20)
[9]南京地區(qū)大氣氣溶膠及水溶性無機離子特征分析[J]. 張秋晨,朱彬,龔佃利.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4(02)
[10]春節(jié)期間南京氣溶膠質量濃度和化學組成特征[J]. 王紅磊,朱彬,沈利娟,張澤鋒,劉曉慧.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4(01)
碩士論文
[1]NO2在黑碳表面的非均相反應及碳—硝酸內混合顆粒物的外場觀測[D]. 沈利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951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0951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