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期貨與關聯資產間的相依性變化機理及碳價預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0-21 12:06
隨著國際碳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迅速發(fā)展,碳市場的金融屬性逐漸凸顯,并受投資者和監(jiān)管者的廣泛關注。碳排放權作為一種新興的大宗商品,不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具有一般的商品屬性,因此其價格走勢也受到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決定性影響,并與能源價格和金融資產價格存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但是,現有文獻對碳期貨與其關聯資產(能源資產與金融資產)間的相依性特征及相依性變化機理的研究尚顯不足。現有研究重點關注了碳市場與能源市場間的關系,而忽略了金融市場的影響,也缺乏對相依性變化機理進行揭示,且在碳價預測過程中主要基于碳價歷史信息而不是關聯資產信息建立預測模型。本文在碳市場金融化的趨勢背景下,將歐盟碳期貨與其關聯資產間的相依性變化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基于相依性、信息溢出以及預測間的邏輯關系和相關理論假說,從金融學角度提出三個主要研究問題:(1)碳期貨與其關聯資產間的相依性是否發(fā)生變化?(2)如何從信息溢出視角揭示碳期貨與其關聯資產間的相依性變化機理?(3)關聯資產信息是否可以有效地預測碳價?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及結論如下:(1)基于能源與金融資產影響碳價的信息傳遞路徑,本文引入分位數回歸模型分別從相依程度和相依結構兩個維度對碳期貨與關聯資產在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三個階段的相依性特征進行刻畫,并通過帶結構變點的分位數回歸模型測度重大危機事件沖擊后的相依性變化。研究表明:碳期貨與關聯資產間的相依性具有顯著的階段性;相依性只在第一階段具有對稱性;相比于金融資產,能源資產與碳期貨的相依性更強,其中煤炭與天然氣通過同樣的路徑影響碳價,金融資產在第一階段通過能源價格路徑間接影響碳價,但在后兩個階段均通過工業(yè)生產路徑直接影響碳價;全球金融危機、利比亞內戰(zhàn)以及美國加息預期等重大危機事件導致了相依性發(fā)生,只有石油與碳價的相依性變化具有對稱性,且在危機事件發(fā)生后,碳市場與煤炭、天然氣以及大宗商品市場均存在顯著的“市場傳染”效應。(2)為了通過動態(tài)信息溢出機制揭示時變相依性變化機理,本文從動態(tài)視角采用溢出指數法全面科學地研究了“碳期貨-能源-金融”系統內部的收益率和波動率溢出動態(tài)及方向。研究表明:系統的平均收益率溢出效應強于平均波動率溢出效應,但碳期貨與各關聯資產間的信息溢出效應均較弱,相比之下,化石能源、大宗商品市場以及股市對碳期貨的溢出效應較為顯著;系統存在動態(tài)信息溢出效應,且與重大危機事件緊密相關;石油和大宗商品指數分別是系統中最活躍的收益率和波動率信息凈傳遞者,而最主要的凈收益率和波動率接收者則為碳市場和電力市場;碳市場是大部分關聯市場穩(wěn)定的凈收益率接收者,但卻是電力市場和垃圾債市場穩(wěn)定的凈收益率傳遞者,但在波動率層面,碳市場與大部分關聯市場存在不穩(wěn)定的相互作用關系,只有石油和大宗商品市場是碳市場穩(wěn)定的凈波動率傳遞者。(3)其次,為了通過極端風險溢出機制揭示不對稱相依性變化機理,本文從靜態(tài)視角構建二元分位數VAR模型依次對“碳期貨-能源-金融”系統內的尾部相依性以及極端風險溢出效應進行檢驗,并通過分位數脈沖響應函數測量了碳期貨的尾部收益率對來自各個關聯資產的偽新息沖擊的反應強度和持久度。研究表明:英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與碳價左尾收益率存在穩(wěn)定的相依性;此外,垃圾債、原油、美國短期國債以及美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在歐元區(qū)經濟衰退期也與碳價左尾收益率存在相依性;幾乎所有關聯資產(除了天然氣與英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的收益率以及能源資產的左尾收益率均會對碳價左尾產生風險溢出,但只有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會對碳價右尾產生風險溢出;碳價左右尾收益率對于各個風險源變量的信息沖擊表現出異質性的響應模式。(4)此外,為通過測度危機事件對系統內部信息溢出機制的沖擊影響揭示市場傳染導致的相依性變化機理,本文運用非對稱t分布的BEKK-GARCH模型以及波動率脈沖響應函數(VIRFs)揭示了三大危機事件對“碳期貨-能源-金融”系統內波動溢出效應的沖擊過程。研究表明:雷曼兄弟倒閉事件的影響力最強,不僅顯著刺激了系統內大多數資產的波動幅度,還導致碳期貨與煤炭、石油、股價以及垃圾債的波動溢出效應顯著上升;希臘債務危機只顯著增強了碳期貨與煤炭、石油價格間的波動相關性;而利比亞石油中斷事件只顯著增加了碳期貨與垃圾債收益率差的波動相關性;隨著市場間信息傳遞效率的提高以及金融一體化程度的加深,當前狀態(tài)下的碳期貨與關聯資產間的波動相關性會對雷曼兄弟破產事件類的外部沖擊表現出更加強烈的反應。(5)最后,鑒于碳期貨與關聯資產間存在信息溢出,本文進一步檢驗了各個關聯資產對碳價的預測能力;谥芏葦祿腿N預測時間跨度,分別通過單變量預測模型和主成分預測模型檢驗變量預測能力,并通過擴散指數預測模型檢驗模型預測能力。研究表明:能源類變量的短期預測能力弱于金融類變量;混合類主成分的預測能力最強,但主成分預測模型的樣本外預測效果均弱于基準預測模型;所有預測模型都不能在不同的預測時間跨度、數據測量窗口以及預測范式下始終表現出最好的預測能力;因子增強自回歸模型(FAAR)和組合預測模型(Combined-ADL)在大多數預測時間跨度及數據測量窗口下表現出最佳的預測能力。以上研究有助于厘清歐盟碳期貨市場與關聯資產間復雜的相互作用關系,為投資者制定靈活的投資組合策略以及監(jiān)管者完善碳市場風險管理機制提供豐富的決策依據,并以期為中國碳期貨市場的規(guī)劃與建設提供有力的參考和支持。
【學位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X196;F764.1;F713.35
【部分圖文】:
數據來源:Wind期貨成交量(連續(xù)):歐盟排放配額(EUA) 期貨成交量(連續(xù)):核證減排量(CER)期貨結算價(連續(xù)):核證減排量(CER)(右軸) 期貨結算價(連續(xù)):歐盟排放配額(EUA)(右軸)05-12-31 07-12-31 09-12-31 11-12-31 13-12-31 15-12-31 17-12-31020000000400000006000000080000000100000000120000000噸二氧化碳當量0481216202428歐元/噸二氧化碳當量圖 1-1 EUA 及 CER 二級市場成交量及連續(xù)期貨合約價格Figure 1-1 The trading volume and prices of EUA and CER futures in the secondary market資料來源:Wind 金融數據庫。
1 緒論潮,EUA 價格隨即暴跌,從最初最高的每噸 30 歐元下跌到 10 歐元左右。隨后,由于歐盟委員會宣布第一階段的配額不能跨期儲存,EUA 價格又呈現出急速下降,并在第一階段末期跌至 0 歐元左右。最后直到歐盟在 2007 年公布了“20-20-20” 行動目標并表明了推進減排的堅定決心,EUA 價格才重新開始走高。
博士學位論文30 元/噸左右,但在履約期結束后快速降低;重慶碳市場自 2017 年以來價格呈現出“U”型走勢,曾由 2017 年 3 月的 15 元/噸降至 1 元/噸,隨后在 2017 年底反彈到近 30 元/噸;湖北碳市場和廣東碳市場的價格均較穩(wěn)定,分別維持在 15 元/噸左右和 10-20 元/噸;天津碳市場的活躍度很低,價格在此期間維持在 10-15 元噸;最后福建碳市場自開市以來穩(wěn)定在 35 元/噸左右,但從 2017 年履約季開始下跌,目前已降至 10 元/噸左右。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50099
【學位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X196;F764.1;F713.35
【部分圖文】:
數據來源:Wind期貨成交量(連續(xù)):歐盟排放配額(EUA) 期貨成交量(連續(xù)):核證減排量(CER)期貨結算價(連續(xù)):核證減排量(CER)(右軸) 期貨結算價(連續(xù)):歐盟排放配額(EUA)(右軸)05-12-31 07-12-31 09-12-31 11-12-31 13-12-31 15-12-31 17-12-31020000000400000006000000080000000100000000120000000噸二氧化碳當量0481216202428歐元/噸二氧化碳當量圖 1-1 EUA 及 CER 二級市場成交量及連續(xù)期貨合約價格Figure 1-1 The trading volume and prices of EUA and CER futures in the secondary market資料來源:Wind 金融數據庫。
1 緒論潮,EUA 價格隨即暴跌,從最初最高的每噸 30 歐元下跌到 10 歐元左右。隨后,由于歐盟委員會宣布第一階段的配額不能跨期儲存,EUA 價格又呈現出急速下降,并在第一階段末期跌至 0 歐元左右。最后直到歐盟在 2007 年公布了“20-20-20” 行動目標并表明了推進減排的堅定決心,EUA 價格才重新開始走高。
博士學位論文30 元/噸左右,但在履約期結束后快速降低;重慶碳市場自 2017 年以來價格呈現出“U”型走勢,曾由 2017 年 3 月的 15 元/噸降至 1 元/噸,隨后在 2017 年底反彈到近 30 元/噸;湖北碳市場和廣東碳市場的價格均較穩(wěn)定,分別維持在 15 元/噸左右和 10-20 元/噸;天津碳市場的活躍度很低,價格在此期間維持在 10-15 元噸;最后福建碳市場自開市以來穩(wěn)定在 35 元/噸左右,但從 2017 年履約季開始下跌,目前已降至 10 元/噸左右。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春華;;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與股票市場聯動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4期
2 海小輝;楊寶臣;;歐盟排放交易體系與化石能源市場動態(tài)關系研究[J];資源科學;2014年07期
3 高楊;李健;;基于EMD-PSO-SVM誤差校正模型的國際碳金融市場價格預測[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4年06期
4 李剛;朱莉;;碳市場、石油市場和股票市場之間的動態(tài)相關性研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4年03期
5 趙靜雯;;歐盟碳期貨價格與能源價格的相關性分析[J];金融經濟;2012年14期
6 朱幫助;王平;魏一鳴;;基于EMD的碳市場價格影響因素多尺度分析[J];經濟學動態(tài);2012年06期
7 王俊麗;;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對碳市場溢出效應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年05期
8 吳海民;;資產價格波動、通貨膨脹與產業(yè)“空心化”——基于我國沿海地區(qū)民營工業(yè)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2年01期
9 陳王;魏宇;淳偉德;侯縣平;;中國股市與周邊股市波動風險傳導效應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1年06期
10 張躍軍;魏一鳴;;化石能源市場對國際碳市場的動態(tài)影響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10年06期
本文編號:28500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500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