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水稻鎘吸收的區(qū)域模型及其調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27 18:53
【摘要】: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和農用化學品的大量施用,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日趨嚴重,重金屬因其非生物降解性和持久性已引起廣泛地關注。其中,鎘(Cd)元素具有高移動性和高毒害性,被認為是危害公眾健康主要物質之一。水稻是世界第二大、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也是最容易吸收和積累Cd的大宗糧食作物之一。相關調查發(fā)現,目前我國農田鎘污染狀況較為嚴重。因此,水稻Cd積累的預測和調控研究對于保護土壤環(huán)境質量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典型紅壤區(qū)土壤和水稻進行大樣本成對采樣,建立基于土壤化學性質和土壤Cd形態(tài)的水稻Cd吸收的區(qū)域預測模型,并通過室內水稻水培和土培試驗,對水稻Cd吸收進行調控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對典型紅壤區(qū)江西省余江縣采集的106對土壤和水稻樣品分析表明,有22.6%土壤樣品Cd含量高于國家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中Cd的二級標準,有44.3%的稻米樣品Cd超過國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標準規(guī)定的Cd含量。采樣區(qū)土壤pH相對較低(4.45-5.80),因而土壤中的Cd活性和遷移性相對較高,這可能是樣區(qū)稻米Cd超標率較高的重要原因。對土壤樣品和水稻樣品各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表明,土壤生物有效性Cd與土壤總Cd、DOC和pH有極顯著(p0.01)的相關性,相關系數分別為0.719、0.487和-0.303,與SOM、CEC和EC相關性則不強。稻米中Cd的含量與土壤Cd全量、生物有效性Cd含量和DOC為極顯著(p0.01)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466、0.782和0.458,與SOM和pH為顯著(p0.05)負相關,而與CEC和EC相關性則不高。分別用土壤Cd全量和生物有效性Cd含量與土壤性質各變量對稻米中Cd含量進行回歸統計分析,建立典型紅壤區(qū)水稻Cd吸收的預測模型,模型決定系數均達到極顯著水平(p0.001)。用土壤生物有效性Cd含量建立的模型預測值與實測值之間線性方程R~2adj為0.847,由土壤Cd全量建立的模型預測值與實測值線性方程R~2adj為0.807,表明土壤生物有效性Cd比土壤全Cd對水稻Cd積累的影響更為重要。 (2)Cd對水培條件下水稻幼苗的生長有很大的抑制作用,5μmol L~(-1)Cd脅迫處理下,在未添加氨基酸的處理下水稻幼苗生物量下降了17.80%。在施加氨基酸的處理中,25μmol L~(-1)半胱氨酸(Cys)處理的水稻幼苗生物量顯著提高,并恢復到CK水平,其他處理效果不明顯。谷氨酸(Glu)對減少水稻幼苗體內Cd含量的積累有一定作用,特別在高濃度添加量100μmol L~(-1)時,Cd在水稻幼苗莖和葉片的中含量分別下降了23.36%和30.15%,甘氨酸(Gly)和Cys的處理未能減少水稻幼苗對Cd的積累,甚至在高濃度的Cys處理下,水稻幼苗各部位Cd的含量顯著增加。外源性氨基酸的加入,對水稻幼苗根中的Cd向莖中遷移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并且增大Cd在水稻根部細胞壁組分中的比例,減少Cd在細胞器組分中的比例。氨基酸對水稻幼苗體內因Cd脅迫引起的膜脂過氧化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部分處理顯著降低了幼苗根和葉片內的丙二醛(MDA)含量。氨基酸對水稻幼苗體內抗氧化酶CAT和SOD的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強,部分處理達到顯著水平;氨基酸的加入,極大的提高了水稻米幼苗根中還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除10μmol L~(-1)Glu的處理都達到顯著差異,但三種氨基酸對水稻幼苗葉片中GSH含量的影響較小。說明Glu、Gly和Cys三種氨基酸通過內在的生理機制,對緩解水稻Cd毒害有一定的作用。 (3)通過透射電鏡(TEM)、X射線衍射(XRD)和傅里葉轉紅外聲光譜(FTIR-PAS)等技術對制備的稻草生物質炭表征結果顯示,生物質炭呈碎片狀疊加、片層多孔、空間排列復雜,有碳酸鹽成分生成。生物質炭對Cd~(2+)有較好的吸附性能,在pH為4.5和5.5的條件下,Langumir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Cd~(2+)在生物質炭表面的吸附行為,擬合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98、0.997,且生物質炭對Cd~(2+)吸附能力隨pH增大而增強。生物質炭對盆栽水稻各生育期土壤溶液中pH和DOC含量有明顯的提高,且增加的幅度隨生物質炭的添加量增加而相應地升高。生物質炭對盆栽土壤Cd生物有效性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與CK相比,0.5%、1%和2%的生物質炭處理下土壤中生物有效性鎘分別降低了5.32%、18.17%和46.94%,并促進土壤中可交換Cd向可還原態(tài)和可氧化態(tài)等更穩(wěn)定態(tài)的轉化。生物質炭對Cd污染下的盆載水稻生長有很明顯的促進作用,收獲時水稻的株高、稻米產量和水稻整株生物量的都有極大的提高,其中在2%生物質炭處理下,稻米的產量和水稻整株生物量提高到約為CK處理的2倍。生物質炭顯著降低了盆栽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0.5%、1%和2%生物質炭處理下的水稻籽粒中Cd含量分別下降了97.34%、66.11%和58.24%,其中0.5%、1%生物質炭處理下達到可食用的標準。說明生物質炭對水稻Cd吸收有很好的調控效果,不僅降低了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而且促進了水稻生物量的增長。 (4)納米羥基磷灰石(nano-HAP)表面對Cd~(2+)的吸附行為同樣可用Langumir方程很好地描述,且nano-HAP具有比生物質炭更高的Cd~(2+)吸附能力。nano-HAP對土壤溶液中pH也有明顯的提高,但對DOC的影響較小。nano-HAP對盆栽土壤Cd生物有效性有顯著抑制作用,0.5%、1%和2%nano-HAP處理下生物有效態(tài)Cd含量分別下降63.21%、80.62%和92.32%,并促進土壤中可交換的Cd向更穩(wěn)定態(tài)轉化。nano-HAP對Cd污染下的盆載水稻生長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效果不是很明顯。nano-HAP顯著降低了盆栽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分別降低了85.92%、89.47%和94.68%,全部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可食用標準。說明nano-HAP對水稻Cd吸收有很好的調控效果,不僅顯著降低了土壤中生物有效性Cd的含量,而且還顯著降低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X17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甄燕紅;成顏君;潘根興;李戀卿;;中國部分市售大米中Cd、Zn、Se的含量及其食物安全評價[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8年01期

2 林大松;劉堯;徐應明;周啟星;孫國紅;;海泡石對污染土壤鎘、鋅有效態(tài)的影響及其機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3 高志嶺,劉建玲,廖文華;磷肥施用與鎘污染的研究現狀及防治對策[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4 周國華,吳小勇,周建華;浙北地區(qū)土壤元素有效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第四紀研究;2005年03期

5 韋朝陽,陳同斌;重金屬污染植物修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現狀[J];地球科學進展;2002年06期

6 王立群;華珞;王學東;郭海濤;;土壤重金屬污染的調控機理及應用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9年06期

7 錢翌;褚興飛;;納米羥基磷灰石修復鎘鉛污染土壤的效果評價[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1年11期

8 王松良,鄭金貴;蕓苔屬蔬菜的Cd富集特性及其修復土壤Cd污染的潛力[J];福建農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9 時永志,鮑征宇;重金屬鎘與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J];國土資源導刊;2005年04期

10 馮婷婷;李澤琴;廖振宇;劉婉;;電動修復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的改良方法[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8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徐琦;[N];中國環(huán)境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鄭順安;我國典型農田土壤中重金屬的轉化與遷移特征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崔立強;生物黑炭抑制稻麥對污染土壤中Cd/Pb吸收的試驗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熊愈輝;東南景天對鎘的耐性生理機制及其對土壤鎘的提取與修復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宋正國;共存陽離子對土壤鎘有效性影響及其機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5 范洪黎;莧菜超積累鎘的生理機制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7年

6 王世華;葉面噴施納米硅增強水稻抗重金屬毒害機理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7 孫瑞蓮;鎘超積累植物的生態(tài)特征及污染耐性機理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朱婷婷;不同類型羥基磷灰石的制備及其對重金屬離子吸附行為的研究[D];濟南大學;2011年

2 杜志敏;改良劑對銅鎘復合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復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陳瀟君;溶液pH值對鉛、鎘在自然水體生物膜上吸附與解吸動力學過程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4年

4 龍梅;納米羥基磷灰石性質及其應用于修復環(huán)境鉛污染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5 劉影;稻麥作物鎘積累模型初步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陳杰華;納米羥基磷灰石在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王漢衛(wèi);改性納米碳黑在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7223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7223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6bb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