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不同靜水壓條件下水庫沉積物內源磷賦存形態(tài)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1-30 19:12
【摘要】:各大水庫富營養(yǎng)化比例不斷攀升,磷是發(fā)生富營養(yǎng)化的限制性因素。因此針對磷形態(tài)遷移轉化規(guī)律的研究對水體富營養(yǎng)化有重要意義。為更深一步了解沉積物中磷遷移轉化規(guī)律,本文以黑河金盆水庫沉積物為研究對象,通過實驗室靜態(tài)模擬,分別采用SMT法和31P-NMR法,對不同靜水壓條件下上覆水水質、沉積物理化性質、沉積物磷形態(tài)分布進行研究。以期為控制水庫富營養(yǎng)化提供理論依據(jù)。主要結論如下:(1)在不同靜水壓條件下TP和43-含量均與壓力變化成正相關;DO含量變化與壓力成負相關;滅菌后加壓TP和43-含量變化規(guī)律與滅菌前加壓保持一致,但含量均小于未滅菌;DO含量隨著壓力的增大而減小,但整體含量高于滅菌前。(2)TP含量的變化與靜水壓成負相關,常壓態(tài)含量最高;滅菌后TP含量要高于滅菌前且變化趨勢相同;含水率滅菌前后均與壓力沒有明顯的相關性。(3)IP為TP的主要形式存在于沉積物中,占70.65%,IP變化趨勢與TP保持同步,均隨壓力的增加而減小;OP占31.61%,其含量與壓力大小呈反比;Ca-P為IP的主要形態(tài),占75.87%,其含量變化與IP一致;滅菌后各形態(tài)磷含量均高于未滅菌,但變化趨勢與未滅菌保持同步。(4)經(jīng)~(31)P-NMR檢測沉積物中磷主要以正磷酸鹽(5.59ppm)、磷酸單酯(3.78ppm)、磷脂(3.15ppm)三種形態(tài)存在。隨著靜水壓的變化三種物質相對穩(wěn)定,但單酯的種類發(fā)生變化,共出現(xiàn)了4.41ppm、4.15ppm、3.72ppm三種磷酸單酯,正磷酸鹽含量變化與壓力呈負相關,磷酸單酯和磷脂與之相反;滅菌后增加了4.28ppm下的磷酸單酯,各形態(tài)磷變化規(guī)律與未滅菌相同。
【圖文】:

筒體,密封筒,培養(yǎng)皿,內水


4-加壓段,5-活塞,6-活塞桿,7-導向蓋,8-排氣嘴,9-壓力表,10-壓縮圖 2.4 加壓反應器密封筒體作為水體培養(yǎng)皿,由加壓段向筒體內水體加壓,筒續(xù)通過控制加壓段改變筒體內水體壓力,以模擬大水深湖庫變化,用于研究靜水壓變化對水體-沉積物界面的影響,特表層沉積物影響的研究而言,本反應器構造簡單,操作便捷性強。磷的幾種先進的測試方法進行了簡述,并對樣品采集和模擬主要得出以下結論:輻射 X 射線吸收光譜技術的優(yōu)點是:檢測限低、樣品制作簡點是:有機磷形態(tài)標準譜圖較難制作、儀器匱乏、同步輻射用于 OP 檢測中。譜技術的優(yōu)點是:檢測便捷、出圖譜快、能保持樣品完整性

實物,反應器,加壓泵,閥門


西安科技大學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擰緊;排除反應器內空氣:打開反應器加壓口閥門,關閉加壓泵閥門,加壓,待反應器壓力表接口和反應器加壓口有水流出,且水流不間斷時,及為空氣排完;擰緊反應器壓力表,擰緊反應器加壓口與加壓泵接口,打開反應器加壓口閥門,關閉加壓泵閥門;加壓,待壓力達到實驗需求時關閉反應器加壓口閥門(因反應器有一定不穩(wěn)定性,加壓時的壓力應比實驗實際需要的壓力多 0.05 MPa,即壓力表上的一格讀數(shù));待反應器加壓口閥門關閉后,擰開加壓泵閥,將罐內多余水排出,待加壓泵讀數(shù)為零時將加壓泵管口與反應器加壓口斷開。整個步驟完成。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X5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文強;單保慶;張洪;唐文忠;;基于液相~(31)P核磁共振技術的河流沉積物有機磷提取劑選擇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4年01期

2 陸瑾;王海文;郝紅;高博;賈建麗;;~(31)P-NMR分析濕地沉積物有機磷的方法優(yōu)化[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3年11期

3 張文強;單保慶;;基于液相~(31)P核磁共振(NMR)技術的巢湖沉積物中有機磷形態(tài)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3年07期

4 Runyu Zhang;Liying Wang;Fengchang Wu;Baoan Song;;Phosphorus speciation in the sediment profile of Lake Erhai, southwestern China: Fractionation and ~(31)P NMR[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年06期

5 安文超;張書武;和慧;李小明;;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區(qū)表層沉積物磷的形態(tài)與分布特征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2年04期

6 白秀玲;周云凱;李斌;丁士明;;基于液相~(31)P核磁共振分析的沉積物樣品制備方法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11年07期

7 白秀玲;周云凱;李斌;丁士明;;利用~(31)P核磁共振技術優(yōu)化太湖沉積物有機磷的化學提取方法[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1年05期

8 霍守亮;李青芹;昝逢宇;席北斗;劉清學;;我國不同營養(yǎng)狀態(tài)湖泊沉積物有機磷形態(tài)分級特征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11年04期

9 錢軼超;陳英旭;樓莉萍;崔昕意;羅玲;;核磁共振技術在沉積物磷素組分及遷移轉化規(guī)律研究中的應用[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0年07期

10 黃廷林;柴蓓蓓;;水源水庫水質污染與富營養(yǎng)化控制技術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09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周揚屏;南湖疏浚后底泥氮、磷釋放規(guī)律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2 許云臺;西湖沉積物中微生物對有機磷循環(huán)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袁文權;西瀝水庫內源污染及其控制[D];清華大學;2004年

,

本文編號:257478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7478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8e0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