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回流比對雙污泥BCR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響
[Abstract]:The effect of sludge reflux ratio on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y (BCR) bioreactor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COD _ (Cr) was 89.98% and 82.38%,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mass concentration of COD _ (Cr) in effluent was 20.9421.67 ~ 37.66 mg / L, and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otal nitrogen was 79.94 ~ 80.58%, respectively, when the reflux ratio of excess sludge and reflux sludge was controlled as 0.6% and 0.2%, respectively, and the mean value of COD _ (Cr) removal efficiency was 89.98% and 82.38%,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mass concentration of COD _ (Cr) in effluent was 20.944 鹵21.67 mg / L and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otal nitrogen was 79.940.58%, respectively. And 65.47, the average tot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f effluent was 5.72 ~ 5.75 ~ 10.85 mg / L,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otal phosphorus was 88.81% 91.64% and 77.06%, respectively, and the mean value of effluent total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was 0.760.59 mg / L, 1.62 mg / L respectively. The new process improved the defect of high NH _ 4-N mass concentration in the effluent of traditional two-sludge continuous flow process. The best treatment effect is when the ratio of sludge reflux and reflux sludge is 0.4. Because of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aerobic nitrification tank and intermediate settling tank, the NO_3~--N in aerobic nitrification tank was in contact with DPB in the settling tank, and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absorption reaction took place, which resulted in the removal of some total phosphorus in aerobic nitrification tank.
【作者單位】: 廣州大學(xué)土木工程學(xué)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項目(51278133,21477027)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4a020216049) 廣州市教育系統(tǒng)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13C01)
【分類號】:X703.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朱文韜;呂錫武;史靜;;電子受體和MLSS對反硝化除磷的影響[J];凈水技術(shù);2014年05期
2 呂娟;;NO_2~--N、MLSS對反硝化脫氮除磷的影響[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xué)報;2014年05期
3 楊鵬;張朝升;榮宏偉;張可方;;雙污泥BCR反硝化同步脫氮除磷的試驗研究[J];環(huán)境科學(xué)與技術(shù);2014年03期
4 楊慶娟;王淑瑩;劉瑩;袁志國;;污泥回流比對A_2N反硝化除磷工藝脫氮除磷的影響[J];中國給水排水;2008年13期
5 李相昆,姜安璽,于健,張利成,鮑林林,張杰;連續(xù)流雙污泥反硝化同時除磷系統(tǒng)影響因素[J];沈陽建筑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5年05期
6 王亞宜,王淑瑩,彭永臻;MLSS、pH及NO_2~--N對反硝化除磷的影響[J];中國給水排水;2005年07期
7 張潔,胡衛(wèi)新,張雁秋;改進型雙泥反硝化除磷脫氮工藝——一種可望從根本上解決脫氮除磷矛盾的新工藝[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05年03期
8 華光輝,張波;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脫氮工藝中的矛盾關(guān)系及對策[J];給水排水;2000年12期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劉婧;改良型雙污泥系統(tǒng)反硝化除磷工藝的試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悅升;榮宏偉;張朝升;;污泥回流比對雙污泥BCR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響[J];華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7年04期
2 周國標;周鵬飛;雷睿;袁林江;王亞娥;;傳統(tǒng)A~2/O城市污水處理中存在的工藝問題及其優(yōu)化控制策略[J];水處理技術(shù);2017年06期
3 趙娜;;短程硝化—反硝化聚磷菌脫氮除磷技術(shù)的研究與應(yīng)用進展[J];遼寧化工;2017年01期
4 王振;孟圓;向衡;;NO_2~--N對反硝化除磷系統(tǒng)運行效能的影響[J];廣東化工;2016年17期
5 李志華;姚佩;樊龍;李汝佳;韓杏;;不同密度絮體的實際耗氧需求分析[J];環(huán)境工程學(xué)報;2016年09期
6 張杰;;反硝化脫氮除磷工藝的發(fā)展及調(diào)控因素[J];環(huán)境工程;2016年S1期
7 朱衛(wèi)強;陳舒;張培玉;;2株反硝化聚磷菌的篩選及其影響因素[J];環(huán)境工程學(xué)報;2016年06期
8 楊世東;劉錦偉;劉志國;王培京;郭雪松;肖本益;劉俊新;;一種基于脫氮和除磷分開的強化污染物去除組合工藝中試研究[J];環(huán)境工程學(xué)報;2016年04期
9 葉麗紅;李冬;張杰;張金庫;曾輝平;;亞硝化-反硝化除磷技術(shù)研究進展[J];北京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16年04期
10 儲建松;張傳義;吳啟威;何士龍;毛縝;孫東旭;袁麗梅;;交替式厭/缺氧-好氧雙膜反硝化除磷工藝[J];化工進展;2016年03期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2條
1 楊偉強;低碳源條件下改良雙污泥系統(tǒng)脫氮除磷優(yōu)化研究[D];湖南大學(xué);2016年
2 劉強;雙泥生物膜亞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藝性能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xué);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宏罡;張玲;黃民生;;反硝化脫氮吸磷過程中的影響因子[J];凈水技術(shù);2013年01期
2 史靜;呂錫武;張懷玉;楊子萱;;雙污泥反硝化聚磷系統(tǒng)污泥的培養(yǎng)與馴化[J];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2012年03期
3 袁昊;呂錫武;徐微;;雙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中試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9年17期
4 裴寧;趙俊山;王成彥;劉書成;魏健;;亞硝酸鹽對反硝化除磷菌抑制機理研究[J];哈爾濱商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9年04期
5 王輝;沈耀良;;硝酸鹽對反硝化除磷過程的影響分析[J];環(huán)境工程學(xué)報;2009年06期
6 榮宏偉;彭永臻;張朝升;張紅;馬勇;;硝酸鹽氮對反硝化除磷的影響及過程控制[J];北京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9年03期
7 侯紅勛;彭永臻;殷芳芳;劉秀紅;;NO_2~-作為電子受體對反硝化吸磷影響動力學(xué)研究[J];環(huán)境科學(xué);2008年07期
8 楊慶娟;王淑瑩;劉瑩;袁志國;;污泥回流比對A_2N反硝化除磷工藝脫氮除磷的影響[J];中國給水排水;2008年13期
9 荊肇乾;呂錫武;;不同電子受體的反硝化除磷效果對比研究[J];給水排水;2008年06期
10 王曉玲;尹軍;吳磊;吳相會;;污水同步脫氮除磷技術(shù)及運行控制要點[J];環(huán)境科學(xué)與技術(shù);2007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竇月芹;呂錫武;李發(fā)站;徐洪斌;;多點交替進水五箱一體式工藝污泥回流比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6年19期
2 戴興春;高巖;陳曦;朱勇;黃民生;王國華;;低C/N沖擊對A~2/O處理功能影響及修復(fù)方法研究[J];給水排水;2009年11期
3 馬菲菲;吳志超;周振;王榮生;吳海青;李震;麥穗海;;污泥回流比對厭氧/好氧工藝除磷效果影響的研究[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09年01期
4 徐建宇;陳騰殊;羅陽;林雨倩;陸蘭晶;;污泥回流比對厭氧釋磷效果的影響[J];云南化工;2011年01期
5 姜琪;蔣文舉;孫孝龍;文國橋;;改良A~2/O工藝脫氮除磷研究[J];四川化工;2008年06期
6 林濤;聞岳;周琪;;改良A~2/O運行模式下交互式反應(yīng)器的能量流分析[J];中國給水排水;2009年15期
7 胡大鏘;司知俠;;倒置A~2/O典型工藝及其改進設(shè)計[J];中國給水排水;2008年16期
8 劉云雪;吳建平;高建磊;;污泥回流比對A~2/O工藝脫氮除磷效果的影響[J];工業(yè)用水與廢水;2011年04期
9 金舒怡;劉振鴻;;基于BioWin的改良A/A/O工藝模擬[J];廣州化工;2013年11期
10 段雨默;劉蕊;;李文哲:科技引領(lǐng)新農(nóng) 業(yè)共筑“美麗鄉(xiāng)村”[J];中國科技產(chǎn)業(yè);2013年09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金羽;溫度對A~2/O系統(tǒng)的影響特征及脫氮除磷強化技術(shù)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琦;碳源梯級利用模式下深度反硝化強化脫氮技術(shù)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2015年
2 于璐;某公司磷污染源調(diào)查和廢水除磷實驗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xué);2015年
3 金誠;A~2/O-BAF工藝在農(nóng)村污水處理中的應(yīng)用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14年
4 于麗麗;鞍山達道灣污水廠升級改造工藝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2015年
5 楊洋;城市污水廠A~2/O工藝效能優(yōu)化與應(yīng)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2013年
6 王琦;A~2/O工藝脫氮除磷的優(yōu)化研究與工程設(shè)計[D];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13年
7 曹貴華;強化SBR工藝對低濃度城市生活污水脫氮除磷的研究[D];蘇州科技學(xué)院;2009年
8 鄒玲;改良型A2/O工藝在雨季運行脫氮的小試研究和模擬分析[D];重慶大學(xué);2014年
9 安少鋒;城市污水A~2/O處理工藝的運行與探討[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xué);2011年
10 侯亞輝;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藝處理城市污水比較研究[D];鄭州大學(xué);2010年
,本文編號:21748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17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