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AM真菌聯(lián)合修復(fù)排污河道復(fù)合污染沉積物
本文選題:植物修復(fù) + AM真菌 ; 參考:《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17年06期
【摘要】:針對重金屬在我國排污河道底泥中大量富集的現(xiàn)狀,進行玉米-黑麥草間作修復(fù)排污河道底泥的盆栽試驗,并設(shè)置接種AM真菌的試驗組,以研究植物-AM真菌在河道底泥修復(fù)過程中的作用以及真菌對河道底泥修復(fù)的輔助效果。結(jié)果表明:排污河道底泥中Zn、Cd含量嚴重超標,經(jīng)玉米-黑麥草間作修復(fù)后情況明顯好轉(zhuǎn),尤其在輔以AM真菌后,植物對Cd的吸收量顯著增加,且植物對排污河道底泥的整體修復(fù)效果有所提升。底泥中重金屬形態(tài)測試結(jié)果表明,玉米和黑麥草對河道底泥中的重金屬元素有活化作用,但AM真菌對金屬活化作用的影響不明顯,僅有效促進了黑麥草對Cd元素的活化作用。重金屬在植物體內(nèi)不同部位的積累情況發(fā)現(xiàn),AM真菌可促進金屬元素由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的運輸。植物-AM真菌聯(lián)合修復(fù)的方法可促進沉積物中大分子有機物的降解,尤其對萘的降解效果較為明顯。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the sediment of sewage channel in China, a pot experiment of corn-ryegrass intercropping to repair the sediment of sewage channel was carried out, and a test group was set up to inoculate AM fungi. In order to study the role of plant-AM fungi in the process of river sediment remediation and the auxiliary effect of fungi on the restoration of river sed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Zn ~ (+) CD in the sediment of sewage channel exceeded the standard seriously, and the situation was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the intercropping of maize and ryegrass, especially after the addition of AM fungi, the uptake of CD by pla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effect of plant on the whole restoration of sewage channel sediment has been improv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ize and ryegrass could activate heavy metals in river sediment, but AM fungi had little effect on metal activation, which only promoted the activation of CD by ryegrass.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different parts of plants showed that AM fungi could promote the transport of metal elements from underground parts to aboveground parts. The combined phytoremediation of plant-AM fungi can promote the degradation of 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in sediments, especially for naphthalene.
【作者單位】: 太原理工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太原理工大學建筑設(shè)計研究院;
【基金】:山西省青年基金資助項目(2015021119) 國家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408396) 山西省高等學?萍紕(chuàng)新資助項目(2016146)
【分類號】:X5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愛華,王俊榮,戴光鑫;山東省海河流域河道污染現(xiàn)狀及防治措施[J];山東水利;2005年09期
2 王春梅;;淺議延安城市河道污染與防治[J];經(jīng)濟研究導(dǎo)刊;2011年34期
3 丁永良,虞宗敢,黃一心,徐英士,江濤,吳凡;畜禽糞便與河道污染的綜合治理[J];漁業(yè)現(xiàn)代化;1999年04期
4 李偉;;云和崇頭鎮(zhèn):推行河道污染報告制[J];浙江人大;2013年12期
5 嚴向軍;梁旭;汪國英;;杭州市區(qū)河道生態(tài)修復(fù)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進展[J];浙江水利科技;2012年05期
6 速繼明;吳瑩;朱慧;劉嘉欣;;崇明河道污染情況及其治理[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3年09期
7 韓曉光;許延玲;;城市河道污染可持續(xù)治理初探——玉繡河(一期)工程[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現(xiàn)代園林);2007年07期
8 梁江濤;;僅有“官員下河游泳”標準遠遠不夠[J];環(huán)境教育;2012年05期
9 郭佩佩;熊文濤;;汽配工業(yè)化城鎮(zhèn)河道污染調(diào)查及綜合整治[J];市政技術(shù);2013年01期
10 周建新;;城市景觀河道污染治理探討[J];科技創(chuàng)業(yè)家;2013年06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陳志強;南匯、奉賢聯(lián)手為河道“洗腸”[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7年
2 記者 余萬芳 實習生 勞福平;痛陳古城河道污染三大病因[N];紹興日報;2006年
3 王鵬飛;從根本上改善市區(qū)河道環(huán)境[N];威海日報;2007年
4 通訊員 趙宏 記者 王密;11入滇河道污染程度顯著減輕[N];昆明日報;2012年
5 東流;河道“二次污染”為何頻現(xiàn)?[N];無錫日報;2008年
6 史新明 周絢霞;碧波蕩漾美如畫[N];中國水利報;2003年
7 記者 吳啟輝;石獅今年投入2717萬元整治河道污染[N];石獅日報;2010年
8 ;根治河道污染還清水于群眾[N];杭州日報;2007年
9 江蘇省海安縣環(huán)境保護局 丁國祥;啟動清水工程 向河道污染宣戰(zhàn)[N];中國環(huán)境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吳慶生 實習生 曾海翔;工業(yè)污水染紅千米河道[N];溫州日報;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魯天龍;面向應(yīng)急監(jiān)測的河道污染源追蹤定位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2 李閃閃;昆山市玉山圩引清治污方案數(shù)值模擬研究[D];揚州大學;2016年
3 安志鵬;城市暴雨徑流控制與河道排蓄優(yōu)化調(diào)控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4 羅梅;城市景觀河道凈化的技術(shù)研究與示范評估[D];湖北大學;2016年
5 吳林燕;農(nóng)村河道污染及治理對策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6 倪自榮;臨沂市沂河綜合治理工程分析及其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wù)價值評價[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7 于玉彬;緩流景觀河道表觀污染的變化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研究[D];蘇州科技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0675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06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