巰基修飾Cu-MOFs材料的制備及其汞吸附性能
本文選題:電化學 + 合成; 參考:《化工學報》2017年05期
【摘要】:為高效對廢水中的Hg~(2+)進行吸附,采用電化學法合成Cu-BDC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并進行SH修飾,制備SH-Cu-BDC材料,用于對含Hg~(2+)廢水的吸附研究。通過EDS與IR紅外對修飾前后樣品的表征分析可知,SH基團成功修飾到Cu-BDC材料上;N_2吸附實驗表明,修飾后的SH-Cu-BDC材料出現(xiàn)微孔結構且比表面積增大;SEM分析表明,電化學合成Cu-BDC材料具有獨特花狀結構,修飾后SH-Cu-BDC材料表面均勻分布著觸角狀物質;10 mg SH-Cu-BDC對20 ml濃度為300 mg·L~(-1)的Hg~(2+)溶液進行吸附,當pH(28)5,60 min時吸附飽和,最大吸附量為585 mg·g-1;SH-Cu-BDC材料對Hg~(2+)的吸附符合擬二級反應動力學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溫模型,該吸附過程是以表面吸附為主的擴散過程,且符合單分子層吸附規(guī)律;吸附再生實驗表明,SH-Cu-BDC作為吸附劑可重復使用,且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
[Abstract]:In order to efficiently adsorb Hg~(2 in wastewater, Cu-BDC metal-organic skeleton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 and modified with SH to prepare SH-Cu-BDC material, which was us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Hg~(2.The results of EDS and IR I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H group was successfully modified to the Cu-BDC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SH-Cu-BDC material had a microporous structure and a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which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SH-Cu-BDC material had a micropore structure and a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SH-Cu-BDC material had a micropore structure and a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The electrochemically synthesized Cu-BDC material has a unique flower-like structure. The modified SH-Cu-BDC material is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odified SH-Cu-BDC material by the adsorption of 10 mg SH-Cu-BDC on the Hg~(2 solution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300mg / L ~ (-1), and is saturated at pH = 28560 min.The adsorption of Hg~(2 on SH-Cu-BDC material with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585mg g ~ (-1) accords with the pseudo-second-order reaction kinetics equation and the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model.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s a diffusion process dominated by surface adsorption and accords with the law of monolayer adsorption.Adsorption and regener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SH-Cu-BDC can be reused as adsorbent and has certain stability.
【作者單位】: 哈爾濱理工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676066) 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E2016042)~~
【分類號】:TQ424;X70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小娟;何長發(fā);黃斌;林振宇;劉以凡;林春香;;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吸附去除環(huán)境污染物的進展[J];化工進展;2016年02期
2 葉飛燕;梅亮;肖靜;夏啟斌;李忠;;Ti-Si-O雙功能催化吸附材料的汽油光催化-吸附耦合脫硫性能[J];化工學報;2015年12期
3 劉想;王景艷;李慶遠;蔣賽;張?zhí)旌?季生福;;Synthesis of rare ear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s(Ln-MOFs) and their properties of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4年02期
4 羅仙平;李健昌;嚴群;劉俊;封丹;黃俊文;;處理低濃度氨氮廢水吸附材料的篩選[J];化工學報;2010年01期
5 俞穆清,王稔華,劉桂琴;巰基與汞的親合作用在汞的環(huán)境化學研究中的意義與應用[J];環(huán)境化學;198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文朋;周熠;馬海芹;楊水金;;基于三維框架材料H_3PMo_(12)O_(40)/Zn(BDC)(Bipy)_(0.5)快速吸附亞甲基藍[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3期
2 謝慧琳;龍湘南;胡文斌;陳秀瑩;賈振宇;劉其海;周新華;;橋連雙亞胺介孔材料的制備及其表征[J];化工進展;2017年05期
3 隋紅;牛雅琪;李鑫鋼;何林;;離子交換樹脂法回收水中離子液體[J];化工進展;2017年04期
4 李瑩;張紅星;閆柯樂;胡緒堯;賈潤中;鄒兵;肖安山;;基于MOFs材料的化學傳感器的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7年04期
5 張春花;陳日志;邢衛(wèi)紅;;中空MOFs的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7年04期
6 唐永軍;劉海峰;張行泉;聶川昊;;LaFeO_3納米粒子的制備及乙醇敏感性能[J];化工進展;2017年03期
7 魏金枝;張少平;王雪亮;孫曉君;張鳳鳴;;巰基修飾Cu-MOFs材料的制備及其汞吸附性能[J];化工學報;2017年05期
8 龔文朋;陳竹青;馬海芹;田超強;楊水金;;H_6P_2Mo_(15)W_3O_(62)改性MOF-508金屬有機框架對水中亞甲基藍的吸附[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1期
9 林海;王亮;董穎博;徐錦模;;微波對吸附氨氮飽和沸石的再生[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12期
10 張敏;吳晗清;邊江魚;趙侖;常清泉;;基于化學史“源頭”的“金屬有機框架物”(MOF)概念的建構[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年1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小娟;鄭玲燕;朱云燕;黃連珠;林振宇;鄭歐;;Equilibrium,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the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onto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aterial,Copper Coordination Polymer with Dithiooxamide[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4年01期
2 劉想;王景艷;李慶遠;蔣賽;張?zhí)旌?季生福;;Synthesis of rare ear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s(Ln-MOFs) and their properties of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4年02期
3 鞏睿;周麗梅;馬娜;胡玨;陳建榮;胡鑫;代偉;;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5吸附苯并噻吩性能[J];燃料化學學報;2013年05期
4 葉林靜;關衛(wèi)省;李宇亮;;高級氧化技術降解雙酚A的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3年04期
5 寧艷春;段巧麗;王兆花;陳綺莉;;膜分離技術在廢水處理方面的應用與進展[J];化工進展;2011年S1期
6 趙德明;張譚;張建庭;徐新華;;微波輔助二氧化氯氧化降解苯酚[J];化工學報;2011年07期
7 王俊峰;吳鵬飛;陳建;閆海;;新篩選菌種Sphingopyxis sp.USTB-05對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0年01期
8 童慶;王浩明;孫禮明;;化學沉淀工藝去除高濃度氨氮反應機理及試驗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9年08期
9 王莉萍;曹國平;周小虹;;氨氮廢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化學推進劑與高分子材料;2009年03期
10 王挺;王三反;陳霞;;活性氧化鋁除磷吸附作用的研究[J];水處理技術;200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瑩瑩;張若芳;龍濤;徐蘭英;;糖基修飾磁性材料制備及對芳香烴吸附性能的比較[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2 陳閩子;高凱莎;張家真;高麗華;李秋榮;;貝殼粉對鉛(Ⅱ)吸附性能的研究[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3年03期
3 Γ.Γ.Копытов;由志鵬;;鋁土礦和氧化鋁吸附性能的研究[J];輕金屬;1982年07期
4 尤隆渤,郭樹才,聶恒銳;褐煤活化焦渣吸附性能的研究[J];大連工學院學報;1985年02期
5 王耐冬;陳義鏞;江錦花;徐素君;;氨基呲啶樹脂對銦的吸附性能及機理[J];化學試劑;1990年02期
6 相波,李義久,倪亞明;交聯(lián)氨基淀粉的制備及對銅離子的吸附性能[J];上海環(huán)境科學;2003年11期
7 陳俊濤;丁淑芳;白春華;徐巖;王會平;;焙燒對粉煤灰孔徑分布及吸附性能的影響[J];黑龍江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8 裘梅君;捔硅酸鹽制備條件對其吸附性能的影響[J];原子能科學技術;1964年04期
9 何炳林,王林富;大孔膦酰胺樹脂對硝酸鈾酰吸附性能的研究[J];離子交換與吸附;1987年06期
10 寇登民;王長鳳;呂憲禹;云希勤;張經(jīng)坤;;麥飯石對有機化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J];化學通報;1988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振華;王鑫;賈亞可;;堿對粉煤灰的活化及吸附性能的研究[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6分冊)[C];2010年
2 徐文青;朱廷鈺;匡俊艷;荊鵬飛;;粉煤灰物化性質對汞吸附性能的影響[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3 鄧思維;康學軍;;揮發(fā)性有機污染物在幾種微納材料上吸附性能比較研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4 王豐;黃龍;徐賢倫;;凹凸棒粘土對汞的吸附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全國應用化學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方齊樂;陳寶梁;;碳納米管對水中高氯酸根的吸附性能及作用機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6 邱會東;唐黎瓊;;棕櫚樹皮對廢水中鉛吸附性能的研究[A];2007高技術新材料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討會暨《材料導報》編委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孫劍平;崔淑霞;胡俊生;班福忱;李慧星;;分子篩對甲醛分子吸附性能的研究[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8 王琴會;王超展;衛(wèi)引茂;;基于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的新型螯合樹脂制備及其吸附性能[A];全國生物醫(y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2012)會議手冊[C];2012年
9 鄭懷禮;孫秀萍;陳春艷;劉宏;王白雪;廖華;;二乙烯三胺乙基聚合物的合成及對重金屬離子的捕集吸附性能[A];第三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朱潤良;葛飛;Steve C Parker;;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有機粘土的吸附特征[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雪嬌;一種新型MOF/氧化石墨復合材料及其對油氣的吸附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林福文;卟啉化功能材料及其傳感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3 周冬菊;PPS基功能纖維制備及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4 TRAN LY TUONG(陳理想);有機粘土礦物的制備與表征及其對重金屬吸附性能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5 施偉;基于疏水性電荷誘導的擴張床吸附及抗體分離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6 洪林;碳材料孔隙吸附性能及突出煤孔隙特征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4年
7 郭宏;玉米秸稈丁二酸單酯及磁性物合成與吸附性能[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8 羅凡;低溫等離子體改性碳材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9 尹先升;鋯酸鋰材料的設計、合成及高溫CO_2吸附性能[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10 李爽;鍶、銫、鈾在綿陽某地紫色土中的吸附性能及機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曉;炭基材料對油品中含氮化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郭靜;殼聚糖復合印跡膜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D];沈陽理工大學;2015年
3 邵文彬;低溫復合除濕吸附劑的制備優(yōu)化及吸附性能測試[D];山東大學;2015年
4 朱瓏瓏;改性稻草秸稈—高嶺土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5 李麗嬌;堿性基團對固相吸附劑CO_2吸附性能的影響[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6 肖多;木質素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鹽的合成及其對重金屬吸附性能的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7 李陽陽;Fe_30_4/碳磁性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對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8 郭方方;ZIF-8吸附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9 董艷艷;多孔碳材料的制備、改性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10 李朝輝;酚醛樹脂基微孔炭的設計、合成及其超電容和二氧化碳吸附性能[D];山東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341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73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