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亞磷酸鹽在電解銅氰廢液同時回收銅和氰過程中的作用
本文選題:廢水處理 切入點:次亞磷酸鹽 出處:《工程科學(xué)學(xué)報》2017年03期
【摘要】:以高濃度銅氰溶液為研究對象,通過添加次亞磷酸鹽,進行了高堿條件下電積回收銅與氰化物的研究.研究了次亞磷酸鹽用量、溫度對銅和氰化物沉積過程的影響;利用線性循環(huán)伏安、恒電位電解并結(jié)合X射線衍射分析陽極沉淀物的物相,分析了陽極反應(yīng)機理和次亞磷酸鹽抑制氰化物分解的機理;采用電解后余液進行金的氰化浸出實驗.結(jié)果表明:次亞磷酸鹽可有效抑制電沉積過程中氰化物的分解,其抑制效果隨溫度升高而增強.電解過程中陽極表面生成的Cu~(2+)是造成氰化物分解的主要原因;次亞磷酸鹽通過優(yōu)先與Cu~(2+)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從而抑制氰化物的分解.處理后余液對金的氰化浸出無不良影響,通過電解可綜合回收銅氰廢水中金屬與氰化物,處理后廢水可循環(huán)利用.
[Abstract]:The recovery of copper and cyanide from copper and cyanide was studied by adding hypophosphite in high concentration copper cyanide solution. The effects of hypophosphit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n the deposition process of copper and cyanide were studied. The phase of anodic precipitate was analyzed by linear cyclic voltammetry, constant potential electro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mechanism of anodic reac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hypophosphite inhibiting cyanide decomposition were analyzed. The cyanide leaching experiment of gold was carried out in the residual solution of electro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ypophosphite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decomposition of cyanide during electrodeposition. The inhibition effect is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main cause of cyanide decomposition is the formation of Cu~(2 on the anode surface during electrolysis. Hypophosphite inhibited the decomposition of cyanide by preferentially redox reaction with Cu~(2. After treatment, the residual solution had no adverse effect on the cyanide leaching of gold. Through electrolysis, metals and cyanide in copper cyanide wastewater could be recovered synthetically. The treated wastewater can be recycled.
【作者單位】: 東北大學(xué)冶金學(xué)院;裝甲兵工程學(xué)院裝備再制造技術(shù)國防重點實驗室;
【分類號】:X758;TF81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水清;;次亞磷酸鹽在化學(xué)鍍液中的應(yīng)用研究[J];表面技術(shù);1991年05期
2 馬麗娜;亞磷酸鹽顏料的研究與開發(fā)[J];化工腐蝕與防護;1997年01期
3 張景齡;論某些取代三芳基鹵甲烷與二烷基亞磷酸鹽的相互作用[J];科學(xué)研究論文集(自然科學(xué)版);1964年01期
4 沈云初;;協(xié)同的防老劑組合[J];橡膠參考資料;1977年01期
5 陳興國,張萱,楊楚羅,秦金貴;層狀過渡金屬硫代亞磷酸鹽及其夾層化合物[J];無機化學(xué)學(xué)報;2003年05期
6 劉建標;陳德展;;亞磷酸鹽臭氧化合物研究新進展[J];山東化工;2010年02期
7 何擁軍;謝敏浩;羅世能;劉婭靈;鄒霈;沈永嘉;;離子交換色譜法測定因卡膦酸二鈉膠囊中的磷酸鹽和亞磷酸鹽[J];華東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5年06期
8 曹瑞香;耿金菊;顧雪元;王紅軍;王曉蓉;;亞磷酸鹽降解微生物的篩選、鑒定和降解特性[J];中國環(huán)境科學(xué);2012年02期
9 余雙人;住友化學(xué)首創(chuàng)酚/亞磷酸鹽雙結(jié)構(gòu)抗氧劑[J];精細與專用化學(xué)品;2003年16期
10 崔磊;王維德;倪海霞;趙鵬;王昌福;;化學(xué)鍍鎳廢液亞磷酸鹽的電解轉(zhuǎn)化研究[J];水處理技術(shù);2006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邱慧敏;;春季北太湖亞磷酸鹽釋放通量研究[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會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八卷)[C];2013年
2 廖開明;李國艷;洪建明;倪永紅;;梭狀(Co_xNi_(1-x))_(11)(HPO_3)_8(OH)_6(x≈0.25)微晶的水熱制備與表征[A];中國化學(xué)會第26屆學(xué)術(shù)年會納米化學(xué)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3 劉仁蝶;吳明書;萬德慧;;水做溶劑在對甲基苯磺酸催化條件下合成α-氨基膦酸脂[A];中國化學(xué)會第9屆天然有機化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9條
1 李莉;新型金屬磷酸鹽/亞磷酸鹽化合物的合成、結(jié)構(gòu)與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0年
2 董招君;新型開放骨架磷酸鹽/亞磷酸鹽化合物的合成、結(jié)構(gòu)與表征[D];吉林大學(xué);2012年
3 李會端;新型金屬膦酸、亞磷酸鹽開放骨架化合物的水熱合成與結(jié)構(gòu)表征[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4 付文升;具有開放骨架結(jié)構(gòu)的亞磷酸鹽微孔晶體的合成及結(jié)構(gòu)表征[D];吉林大學(xué);2004年
5 張冬;金屬亞磷酸鹽和硒酸鹽的合成與表征[D];吉林大學(xué);2006年
6 王學(xué)雷;新型開放骨架亞磷酸鹽晶體的合成、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表征[D];吉林大學(xué);2014年
7 蘇鉭;離子熱法合成開放骨架材料及其表征[D];吉林大學(xué);2013年
8 王莉;新型金屬亞磷酸鹽微孔化合物的合成與表征[D];吉林大學(xué);2006年
9 黃亮亮;空曠骨架的亞磷酸鎵(銦)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質(zhì)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羅著;土壤假單胞菌亞磷酸鹽脫氫酶的基因克隆及其轉(zhuǎn)基因煙草植株的特性分析[D];云南師范大學(xué);2016年
2 王沛;無機微孔硼、亞磷酸鹽的水熱合成與結(jié)構(gòu)研究[D];青島大學(xué);2013年
3 錢偉;新型過渡金屬亞磷酸鹽晶體的合成與表征[D];吉林大學(xué);2005年
4 于廣慧;新型金屬亞磷酸鹽晶體的合成與表征[D];吉林大學(xué);2006年
5 楊揚;開放骨架亞磷酸鹽晶體的合成與表征[D];天津工業(yè)大學(xué);2008年
6 刁春玲;新型氨基磷酸衍生物抑菌活性篩選及作用機制初步研究[D];貴州大學(xué);2006年
7 羅燕玲;有機膦酸、亞磷酸鹽微孔化合物的合成與表征[D];青島科技大學(xué);2010年
8 李改娟;具有開放骨架過渡金屬亞磷酸鹽的水熱/溶劑熱合成及性質(zhì)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9 李悅明;新型亞磷酸鋅晶體的合成與表征[D];吉林大學(xué);2004年
10 曹瑞香;太湖底泥中利用低價磷酸鹽的微生物篩選和鑒定[D];南京大學(xué);2011年
,本文編號:16788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67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