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鈉、臭氧及其組合再生水消毒技術(shù)研究
本文選題:再生水 切入點:次氯酸鈉 出處:《環(huán)境工程》2017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以某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為原水,采用次氯酸鈉、臭氧以及臭氧/次氯酸鈉組合工藝,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對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和色度的去除規(guī)律,消毒副產(chǎn)物中三鹵甲烷(THMs)生成量隨有效氯投加量變化的規(guī)律。試驗結(jié)果表明:在次氯酸鈉消毒過程中,有效氯投加量為5 mg/L時,總大腸菌群和糞大腸菌群去除率分別為99.91%和99.99%,色度去除率為26.00%;臭氧消毒過程中,當臭氧劑量為2.6 mg/L時,總大腸菌群和糞大腸菌群去除率分別為99.70%和99.73%,色度去除率為71.65%;在組合工藝中,當臭氧劑量為2 mg/L、有效氯投加量為0.5 mg/L時,出水總大腸菌群和糞大腸菌群總數(shù)去除率分別為99.94%和99.87%,色度去除率為70.60%;在相同有效氯投加量條件下,組合工藝較單獨次氯酸鈉消毒出水的總大腸菌群和糞大腸菌群更低,三氯甲烷生成量降低36.67%,一氯二溴甲烷未檢出。
[Abstract]:The removal of total coliform bacteria, fecal coliform bacteria and chromaticity of total coliform bacteria, fecal coliform bacteria and chromaticity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combined process of sodium hypochlorite, ozone and ozone / sodium hypochlorite with the secondary effluent of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s raw water. The variation of trihalomethane (THMs) production with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chlorine in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disinfection of sodium hypochlorite, the available chlorine dosage is 5 mg/L. The removal rates of total coliform group and fecal coliform group were 99.91% and 99.99, respectively. The removal rates of total coliform group and fecal coliform group were 99.70% and 99.73, respectively, and the chromaticity removal rate was 71.650.When the ozone dose was 2 mg / L and the effective chlorine dosage was 0.5 mg/L, The removal rates of total coliform group and fecal coliform group in effluent were 99.94% and 99.87, respectively, and the chroma removal rate was 70.600.Under the same effective chlorine dosage, the combined process was lower than the total coliform group and fecal coliform group in the disinfected effluent of sodium hypochlorite alone. The yield of trichloromethane was reduced by 36.67%, and methylene chloride dichlorobromate was not detected.
【作者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北京市水質(zhì)科學與水環(huán)境恢復工程重點實驗室;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科技研發(fā)中心;
【分類號】:X70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翔;;中國的“糞大腸菌群”問題[J];新經(jīng)濟雜志;2003年07期
2 謝嶸;五管發(fā)酵測定糞大腸菌群的研究[J];干旱環(huán)境監(jiān)測;2004年03期
3 詹麗;;錢塘江(杭州段)糞大腸菌群污染現(xiàn)狀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1年11期
4 謝嶸,楊笑宇;淺談糞大腸菌群監(jiān)測技術(shù)[J];江蘇環(huán)境科技;2001年03期
5 宋在蘭,張?zhí)m,黃斌;宜賓市三江水體糞大腸菌群污染現(xiàn)狀調(diào)查[J];四川環(huán)境;2003年06期
6 張敬平,沈元,林玉娣,葛敏英,梅建新;城市綜合污水排放糞大腸菌群污染現(xiàn)況調(diào)查[J];醫(yī)學動物防制;2004年06期
7 趙凌宇;;糞大腸菌群快速測定——紙片法的應用[J];環(huán)境監(jiān)測管理與技術(shù);2007年04期
8 林美愛;;閩江流域福州段糞大腸菌群分布的初步研究[J];海峽科學;2008年09期
9 賈丹;楊樹平;董驍勇;陳迪;;松北濕地水質(zhì)中糞大腸菌群的測定[J];中國新技術(shù)新產(chǎn)品;2009年23期
10 謝嶸;;十管發(fā)酵測定糞大腸菌群的研究[J];黑龍江環(huán)境通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葉小梅;陳欣;常志州;;畜禽糞便自然堆放及施入農(nóng)田后糞大腸菌群數(shù)量的消長[A];全國農(nóng)業(yè)面源污染綜合防治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李世景;李夏;;平頂山市飲用水源地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污染現(xiàn)狀及分析[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七卷)[C];2013年
3 巨天珍;趙繼超;王立峰;李沛祺;康麗丹;郝青;;蘭州城市排洪溝黑臭水體中致病菌污染分析[A];2010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2010年?ǘC];2010年
4 武瑾瑋;劉闊;陸雋鶴;;鈷活化過硫酸鹽氧化過程中鹵代消毒副產(chǎn)物生成的研究[A];2014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第十二章)[C];2014年
5 葉必雄;王五一;楊林生;魏建榮;鄂學禮;;我國代表性城市飲用水消毒副產(chǎn)物健康風險[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shù)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高俊睿;焦興凱;;淺談再生水供鍋爐用水的處理方法[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6)[C];2011年
7 張強;蘇德榮;;灌溉再生水返青期間土壤鋅銅變化的研究[A];十一五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研究回顧與展望——第四屆全國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再生水用于洗車用水處理技術(shù)研究[A];中國水污染防治技術(shù)裝備論文集(第八期)[C];2002年
9 高文寶;耿翔遠;李殿海;趙樂軍;;再生水廠斜管沉淀池改造的相關研究[A];2011全國給水排水技術(shù)信息網(wǎng)年會暨技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10 賴世華;吳先昌;王永勝;;紡織印染工業(yè)園再生水工程案例介紹[A];2009全國染整行業(yè)節(jié)能減排新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凈植;長沙水源達標率為零,,糞大腸菌群等超標[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2 記者 李倩;昆明8家醫(yī)院排放未消毒污水[N];人民日報;2005年
3 記者 閆雪靜 通訊員 俞亞平鄭秋麗;城區(qū)九成污水得到凈化 再生水成為第二大水源[N];北京日報;2007年
4 記者 楊沛潔;再生水,咋就叫好不叫“座”?[N];平頂山日報;2006年
5 記者 周奇;本市今年計劃利用6.2億立方米再生水[N];北京日報;2008年
6 軒永利 邱鍇俊;北京排水集團:構(gòu)建再生水網(wǎng)絡[N];中國水利報;2004年
7 來潔;別讓價格“卡”住再生水洗車[N];經(jīng)濟日報;2013年
8 記者 王海燕;首座地下再生水廠下月開建[N];北京日報;2013年
9 記者 馬昭;十二五末全市新建再生水設施14座[N];西安日報;2013年
10 記者 趙晶磊;高科技“生產(chǎn)”高品質(zhì)再生水[N];首都建設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鄂月;水中氯化揮發(fā)性消毒副產(chǎn)物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7年
2 吉錚;城市污水及再生水中典型病毒的賦存及分布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年
3 王衛(wèi)紅;川蔓藻對濱海景觀再生水河道水質(zhì)富營養(yǎng)化的控制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4 呂建波;改性濾料高速過濾技術(shù)用于再生水生產(chǎn)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苗艷輝;城市污水和地表水中糞大腸菌群的耐藥性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年
2 車璐;氯胺消毒銅綠微囊藻與劍水蚤共存消毒副產(chǎn)物規(guī)律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3 張樹松;銅綠微囊藻對搖蚊幼蟲生成消毒副產(chǎn)物影響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4 陳燕慧;飲用水消毒副產(chǎn)物穩(wěn)定性機理的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5 賈愛銀;飲用水中含氮消毒副產(chǎn)物的生成潛能和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6 李艷朋;藻與搖蚊幼蟲共存生成氯胺消毒副產(chǎn)物的規(guī)律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6年
7 陳明麗;預處理工藝對藻毒素的去除及其副產(chǎn)物的研究[D];吉林建筑大學;2016年
8 羅蘭;江蘇某地長江、太湖水源飲用水中有機物的致突變性、消毒副產(chǎn)物的變化[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9 丁昌龍;逆境下高藻水中含氮消毒副產(chǎn)物前體物釋放規(guī)律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10 羅旭東;輸配系統(tǒng)消毒副產(chǎn)物的預測與控制[D];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281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62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