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噴霧洗滌塔對粉塵顆粒的脫除特性
本文關鍵詞:多層噴霧洗滌塔對粉塵顆粒的脫除特性 出處:《化工進展》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通過搭建多層噴霧洗滌塔實驗臺,研究了液氣體積比、塔內(nèi)氣體平均流速、粉塵濃度、噴霧壓力等操作參數(shù)對除塵效率的影響規(guī)律。研究結(jié)果表明:洗滌塔內(nèi)噴霧層數(shù)對除塵效率的影響最為顯著,與傳統(tǒng)的單層相比,除塵效率可以提高15%以上,并且入口粉塵濃度的變化對其除塵效率的影響較小。增大噴霧壓力可以有效提升除塵效率,當噴霧壓力為0.5~0.6MPa時除塵效率變化趨于穩(wěn)定。在相同操作參數(shù)下,適當降低氣體在塔內(nèi)平均流速有利于提高洗滌塔的除塵效率,對于三層噴霧洗滌,最佳的氣體塔內(nèi)平均流速為0.6~0.8m/s。當噴霧壓力為0.6MPa、塔內(nèi)氣體平均氣速為0.6m/s、液氣體積比為5.27的條件下,三層噴霧除塵的效率可以達到98.3%。
[Abstract]:Through setting up the multi-layer spray scrubber experiment of liquid gas volume ratio, average flow rate, column gas dust concentration, influence of spray pressure and other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washing spray layers on th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ingle layer, th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can be increased by 15% above, and change the entrance concentration effect on th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is small. Increasing spray press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hen the spray pressure is 0.5~0.6MPa removal efficiency tends to be stable. Under the same operating conditions, appropriate to reduce the gas can improv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washing tower in the tower for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three layer spray washing the average velocity of gas tower, the best is 0.6~0.8m/s. when the spray pressure is 0.6MPa, the average gas tower gas velocity 0.6m/s, liquid gas volume ratio of 5.27 conditions Next, the efficiency of three layers of spray dust can reach 98.3%.
【作者單位】: 東北電力大學油頁巖綜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吉順油頁巖開發(fā)有限公司;
【基金】: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IRT13052) 吉林省自然科學基金(20150101033JC) 吉林市科技計劃(201464044) 吉教科合字2015-237項目
【分類號】:X701.2
【正文快照】: 煤炭作為我國能源結(jié)構(gòu)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總產(chǎn)量的84%用于直接燃燒[1-2]。而其燃燒過程中煙排放的煙塵占我國總煙塵排放量的70%以上[3],由此導致的粉塵污染是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4-5]。粉塵污染的危害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和全球氣候及城市能見度的影響[6-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金科;;用泡沫控制粉塵的新方法[J];建材工業(yè)信息;1987年16期
2 許秦坤;;一種新型電-袋復合除塵器的粉塵顆粒運動規(guī)律分析[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9年02期
3 蔡君質(zhì);工業(yè)粉塵顆粒污染危害及其防治[J];工廠建設與設計;1997年04期
4 吳桂香;極性基濕潤劑與礦巖類粉塵顆粒的作用機理[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5年06期
5 鄧小玖;張青;張啟興;李耀東;;火災煙顆粒群和粉塵顆粒光散射特征比較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12期
6 周明昌;;最新“粉塵分散度測試儀”簡介[J];職業(yè)與健康;1985年01期
7 楊國彥,李懷宇,程學軍;爆破粉塵顆粒物運動過程的力學分析[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8 支學藝;蔣仲安;唐敏康;江小華;;收塵極板上沉降粉塵受力分析及二次飛揚研究[J];煤炭學報;2008年03期
9 王連澤,賀美陸,孟亞力;雙極荷電粉塵顆粒凝聚的初步研究[J];環(huán)境工程;2002年03期
10 ;節(jié)能與環(huán)保[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技術(shù)市場;1996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劉晨;鋼鐵噴嘴應用技術(shù)[N];中國冶金報;2004年
2 王然 南京大學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玻纖復材用于過濾領域須從四方面判別性價比[N];中國紡織報;2014年
3 王毅;警惕空氣中的殺手[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2年
4 林立恒;Wetfine——新型廢氣除塵系統(tǒng)[N];世界金屬導報;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楊豪;高濃度粉塵在除塵輸送管路內(nèi)的流動規(guī)律與沉積特性[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2 胡晉明;風障控制物料堆粉塵顆粒揚起的數(shù)值模擬及應用[D];東華大學;2004年
3 朱輝;粉塵顆粒在纖維過濾介質(zhì)表面沉積的計算機模擬[D];東華大學;2009年
4 王威;基于ESP粉塵顆粒收塵機理建模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3年
5 張棟;基于抽壓混合的煉焦備煤車間粉塵治理技術(shù)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040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0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