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超富集植物新種質創(chuàng)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鎘超富集植物新種質創(chuàng)制研究 出處:《浙江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東南景天 油菜 染色體加倍 轉基因 Nramp3 鎘 植物提取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重金屬污染問題引起了國內(nèi)外廣泛關注。以地上部重金屬積累量超過普通植物100倍以上的超積累植物及其根際微生物為核,的植物修復技術以其成本低、效果好、環(huán)境友好等特點,成為當前國際生物修復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大多數(shù)天然重金屬超積累植物生長比較緩慢、生物量較小、受季節(jié)和地域影響大、機械化耕作困難、收獲物后續(xù)處理難度大,難以在實際修復工程中推廣應用。因此,如何對這些超積累植物進行遺傳改良或者對其相關基因進行挖掘利用是植物修復技術推廣應用的關鍵。本研究以我國原生的鋅/鎘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和生物量較大的鎘富集型油菜為材料,通過染色體加倍技術和轉基因技術分別對其進行遺傳改良,以期獲得對鎘污染有較大修復潛力的新種質。取得的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以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無菌苗為材料,用秋水仙素進行染色體加倍處理,當秋水仙素濃度為0.2%,處理24 h時,外植體變異率為23.3%,誘導效果最好。經(jīng)流式細胞儀鑒定,在形態(tài)發(fā)生較明顯變異的44株材料中,有12株被鑒定為加倍植株。2)在組織培養(yǎng)條件下,與對照相比,加倍植株生長形態(tài)存在明顯變異,主要表現(xiàn)為葉間距縮短、莖稈變粗、根系生長旺盛,同時葉片加厚、葉色加深、葉綠素含量增加,葉片下表皮氣孔數(shù)減少,氣孔保衛(wèi)細胞增大,保衛(wèi)細胞內(nèi)側壁的細胞壁明顯加厚。在添加0、50、100、200、400 μM CdCl2的MS培養(yǎng)基中,與未加倍植株相比,加倍植株的生物量顯著增加,是未加倍植株的1.62-2.02倍;地上部鎘積累量顯著增加,是未加倍植株的2.78-3.41倍。3)大田試驗條件下,加倍植株的“巨大化”特征得以保留,主要表現(xiàn)在莖稈粗壯、葉片厚實、等株高下葉片數(shù)量更多等。在礦山土上種植45 d后,與對照相比,加倍植株生物量、地上部鎘積累量顯著增加,分別是未加倍植株的1.68倍和2.92倍。說明通過染色體加倍技術不僅可以提高東南景天的生物量,而且可以增加其對重金屬的積累能力,是提高東南景天對鎘修復效率的有效措施。4)為建立適合溪口花籽的遺傳轉化體系,研究了外植體的選擇、預培養(yǎng)時間與濃度、激素配比等因素對油菜植株再生的影響,發(fā)現(xiàn)下胚軸產(chǎn)生愈傷組織的效果比帶子葉柄子葉好;預培養(yǎng)基中添加1 mg/L 2,4-D培養(yǎng)5d時愈傷誘導效果最好,愈傷誘導率達到85%;分化培養(yǎng)基中添加3 mg/L 6-BA和0.1 mg/LNAA,芽再生率可達35%。5)通過農(nóng)桿菌介導法,將東南景天的SaNramp3基因轉入溪口花籽中。經(jīng)PCR和RT-PCR鑒定,獲得了4個獨立轉化體。組織培養(yǎng)試驗發(fā)現(xiàn),在0、25、50、100和200 μM Cd處理水平下,SaNramp3過表達轉基因株系的苗高、根長和鮮重與非轉基因對照無顯著差異,但地上部鎘含量顯著高于對照。水培試驗發(fā)現(xiàn),在2.5 1μM和25 μM Cd處理下,轉基因株系3生物量與對照無明顯差異,地上部鎘含量分別是對照的1.89倍和1.57倍,而根部鎘含量沒有明顯變化,轉運系數(shù)顯著增加,分別提高了149%和56%。表明將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鎘相關基因轉入到生物量大的能源植物油菜中是一條有效提高植物修復效率的新途徑。
[Abstract]: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 1 ) In the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 , 50 , 100 , 200 and 400 渭M CdCl2 , the plant repair technology is more difficult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phytoremediation . Four independent transformants were obtained by means of PCR and RT - PCR .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173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程金新;李云;王勇;姜金仲;王謙;馮大領;;秋水仙堿誘導銀杏花粉染色體加倍的研究[A];第五屆核農(nóng)學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2 安調過;鐘冠昌;李俊明;王志國;紀軍;王彥梅;;小麥遠緣雜交幼胚再生植株的染色體加倍[A];中國的遺傳學研究——中國遺傳學會第七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3 蘇和;于卓;馬艷紅;包美蓮;李曉宇;;雜交冰草染色體加倍植株F_2代同工酶分析[A];北方遺傳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李國申;李海濤;張艷博;尹貽蒙;趙變玲;;秋水仙素、胺黃靈對不同類型西瓜染色體加倍效果的研究[A];2008年園藝植物染色體倍性操作與遺傳改良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韓毅科;杜勝利;王鳴;張桂華;;黃瓜染色體加倍研究[A];紀念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建所二十五周年論文摘要集(2001—2010)[C];2010年
6 王君;索玉靜;康向陽;;高溫處理誘導楊樹大孢子染色體加倍選育三倍體技術研究[A];第九屆中國林業(yè)青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特約記者 鐵錚;北京林業(yè)大學攻克育種難題 加快產(chǎn)業(yè)步伐[N];中國花卉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茜;鎘超富集植物新種質創(chuàng)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2 覃麗平;百合的離體繁殖及染色體加倍的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3 李媛;青楊雜種離體染色體加倍技術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4年
4 李悅;諸葛菜配子與合子染色體加倍及其相關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5 劉露穎;懷菊花染色體加倍植株的誘導及生物學特性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年
6 石亮;幾種化學誘變劑對百合染色體加倍效應的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6年
7 胡君艷;銀杏小孢子發(fā)育進程及其染色體加倍方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8 康寧;高溫誘導毛白楊胚囊染色體加倍技術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5年
9 馬文芳;脹果甘草體細胞染色體加倍的研究及有效成分測定[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10 張穎;羊草與灰色賴草雜種F_1再生體系建立及染色體加倍的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391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9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