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本體、方法、境界

發(fā)布時間:2017-09-27 00:00

  本文關鍵詞:本體、方法、境界


  更多相關文章: 藏傳佛教 崗波巴 《解脫莊嚴寶論》 比較宗教學


【摘要】: 藏傳佛教是中國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國以來,對藏傳佛教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深化和擴展了中國佛教的內(nèi)涵和外延。但這些研究主要側重于對藏傳佛教歷史和傳承方面,而鮮見從思想史的角度對藏傳佛教進行研究,至今尚沒有系統(tǒng)地從教義思想和修行方式等方面對藏傳佛教進行辨析、梳理、挖掘的研究成果問世?梢哉f,運用馬克思主義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開展對藏傳佛教思想史的研究,是進一步豐富中華民族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進一步完善西藏和其他藏區(qū)地方歷史研究的重要方面。此學位論文試圖從藏傳佛教思想史的全局著眼,把“解脫道次第”這個題目放置在廣闊的藏傳佛教思想史的整體語境中去考察,揭示其基本內(nèi)容、邏輯結構、思想特點、理論來源,以及它在藏傳佛教思想史上的地位、作用等。如果此拙文能成為藏傳佛教思想史研究大廈中的一塊有用的磚石,筆者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就具體的研究方法來說,藏傳佛教近百年以來有文獻學、歷史學、哲學、文化學、思想史以及社會學、考古學、文學、藝術等研究方法。此論文是從哲學或曰思想史的層面研究藏傳佛教個體的思想文本。具體說,對藏傳佛教噶舉派的著名大師崗波巴的著作《解脫莊嚴寶論》進行了系統(tǒng)解讀和哲學反思。首先,以《解脫莊嚴寶論》的藏文原本與漢文譯文比照、參證的前提下,詮釋、呈現(xiàn)此書每一章、節(jié)的基本概念、主要內(nèi)容,運思脈絡的原生態(tài)真相,是研究對象客位與研究者主位之間的互動。其次,在對《解脫莊嚴寶論》之文本內(nèi)容作了原生性的完整呈現(xiàn)與深入地哲學洞照后,即用歷史考據(jù)的方法對《解脫莊嚴寶論》一書中之主題思想“解脫道次第論”在印度佛教與藏傳佛教史上的起源、演變、地位、作用等作了追蹤、考辨、探究。 研究藏傳佛教思想史,對其經(jīng)典文本的詮釋、還原、解讀、分析、整合,成為前提性、基礎性工作。但就目前國內(nèi)藏傳佛教研究的情況看,尚無一本關于系統(tǒng)解讀藏傳佛教思想經(jīng)典文獻的成果問世。此論文用哲學之本體、方法、境界為研究取徑、框架概念來詮釋、重建本書的二十一個篇章結構中內(nèi)容的諸要素,提出本書之第一章至第三章體現(xiàn)的是本體思想,或曰思想的本體性;從本書第四章至第十七章反映了本書中的方法論意義;從本書第十八章到二十一章則呈現(xiàn)出了境界論取向。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在本書中第一章“成佛之因如來藏”,是講一個人成佛的內(nèi)在基因、本質(zhì),這是成佛之一級本質(zhì)、普遍本質(zhì)、恒久本質(zhì);第二章“成佛之所依人身寶”,講一個人成佛之里在實體、基礎,這是成佛之二級本質(zhì),特殊本質(zhì);第三章“成佛之助緣善知識”,講每個人成佛的外在條件。這憑之以內(nèi)在基因,濟之以里在基礎,助之以外在條件,始能形成一個人成佛的本體。筆者的如此論述在國內(nèi)學術界似未見到。 論文創(chuàng)新之處體現(xiàn)在: (1)提出《解脫莊嚴寶論》一書是一部融原始、部派、大乘唯識、中觀、如來藏佛性、因明學思想為一爐的、百科全書式的綜合創(chuàng)新的藏傳佛教教科書,這種融合不是機械的、簡單的照搬照抄,而是經(jīng)過了比較、選擇,汲取精華,綜合創(chuàng)新。 (2)在顯教之“大手印”的來源問題上,以前學者們認為密教之大手印毫無疑問是來源于印度,但顯教大手印是來自藏族著名學者崗波巴。論文根據(jù)文獻資料認為,這個問題在藏傳佛教史有爭議,顯教大手印,,從名稱到內(nèi)涵是一個十分繁復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尋根問祖。 (3)論文在探討《解脫莊嚴寶論》第十七章“智慧波羅蜜多”時,提出,崗波巴在本書中將“智慧”分為世間智慧、出世間低級智慧、出世間高級智慧三種類型。并且在漢譯《大乘莊嚴經(jīng)論》中找到了其分類的理論依據(jù)。 (4)論文指出,崗波巴在本書中把《究竟一乘寶性論》中的如來藏說和唯識宗的“五種性論”有機結合起來,對此二家思想進行了綜合創(chuàng)新的努力。這充分說明了崗波巴具有通識佛學諸多宗義圓融無礙的超越眼光。
【關鍵詞】:藏傳佛教 崗波巴 《解脫莊嚴寶論》 比較宗教學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B948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11
  • 第一編 導論11-23
  • 第一章 緒言11-16
  • 第二章 瑪爾巴、米拉日巴、崗波巴師徒三尊之傳承法脈16-23
  • 第二編 《解脫莊嚴寶論》之文本內(nèi)容解讀與邏輯結構分析23-130
  • 第一章 明成佛之本體23-28
  • 第一節(jié) 流轉無量生死的原因23-26
  • 第二節(jié) 成佛之無上菩提26-27
  • 第三節(jié) 成佛之因如來藏27-28
  • 第二章 成佛所依之人身寶28-33
  • 第一節(jié) 人身是成佛之載體28-32
  • 第二節(jié) 利用人身寶修持佛法的意義32-33
  • 第三章 成佛之緣善知識33-43
  • 第一節(jié) 善知識的地位與作用34-35
  • 第二節(jié) 依止善知識的理由35-38
  • 第三節(jié) 善知識的種類38-39
  • 第四節(jié) 善知識應具備的條件39-41
  • 第五節(jié) 依止善知識的方法41-43
  • 第四章 論成佛之方法43-60
  • 第一節(jié) 觀諸法無常45-50
  • 第二節(jié) 觀輪回過患之痛苦50-55
  • 第三節(jié) 業(yè)果概說55-56
  • 第四節(jié) “業(yè)果”的種類56
  • 第五節(jié) “業(yè)果報應”的特點56-59
  • 第六節(jié) 用辯證唯物論評述“業(yè)果說”59-60
  • 第五章 慈心與悲心60-66
  • 第一節(jié) 修慈心與悲心的重要性61-62
  • 第二節(jié) 修習慈心的方法62-63
  • 第三節(jié) 修習悲心的方法63
  • 第四節(jié) 對修慈悲心的評說63-66
  • 第六章 皈依與凈戒66-70
  • 第一節(jié) 具足大乘種性67
  • 第二節(jié) 皈依三寶67-69
  • 第三節(jié) 對皈依三寶的評說69
  • 第四節(jié) 受持別解脫戒69-70
  • 第七章 論發(fā)菩提心70-74
  • 第一節(jié) 何為菩提心70-71
  • 第二節(jié) 發(fā)菩提心之目標與原因71-72
  • 第三節(jié) 發(fā)菩提心之儀軌72-73
  • 第四節(jié) 愿菩提心與行菩提心73-74
  • 第八章 愿菩提心之學處和總說六波羅蜜多74-81
  • 第一節(jié) 愿菩提心之學處74
  • 第二節(jié) 總說六波羅蜜多74-81
  • 第九章 布施波羅蜜多81-87
  • 第一節(jié) 行布施的重要性81-82
  • 第二節(jié) 布施的含義和類型82-83
  • 第三節(jié) 行布施的目的83-84
  • 第四節(jié) 布施與空悲的關系84-86
  • 第五節(jié) 布施之果報86-87
  • 第十章 持戒波羅蜜多87-95
  • 第一節(jié) 持戒的重要性87-88
  • 第二節(jié) 菩薩戒的三種類型88-89
  • 第三節(jié) 菩薩戒的具體內(nèi)容89-95
  • 第十一章 忍辱波羅蜜多95-103
  • 第一節(jié) 忍辱的重要意義95-97
  • 第二節(jié) 忍辱的含義、類型及本質(zhì)表現(xiàn)97-100
  • 第三節(jié) 忍辱的功德100-103
  • 第十二章 精進波羅蜜多103-109
  • 第一節(jié) 精進的意義103-104
  • 第二節(jié) 精進的含義104
  • 第三節(jié) 懈怠的含義及類型104-106
  • 第四節(jié) 精進的類型106-109
  • 第十三章 禪定波羅蜜多109-116
  • 第一節(jié) 禪定的意義109-110
  • 第二節(jié) 禪定與智慧的關系110-111
  • 第三節(jié) 禪定的含義及類型111-116
  • 第十四章 般若波羅蜜多116-118
  • 第一節(jié) 般若之意義116
  • 第二節(jié) 般若與方便的關系116-118
  • 第十五章 成圓滿佛果之境界118-130
  • 第一節(jié) 境界的含義以及圓滿佛果的境界118-122
  • 第二節(jié) 佛陀之含義122-126
  • 第三節(jié) 說佛之事業(yè)126-127
  • 第四節(jié) 對境界論之評說127-130
  • 第三編 《解脫莊嚴寶論》之思想淵源追溯與義理特點探析130-180
  • 第一章 《解脫莊嚴寶論》是藏傳佛教的百科全書130-136
  • 第一節(jié) 《解脫莊嚴寶論》中包含的原始佛教思想130-132
  • 第二節(jié) 《解脫莊嚴寶論》中包含的部派佛教思想132-133
  • 第三節(jié) 《解脫莊嚴寶論》中包含的大乘佛教思想133-135
  • 第四節(jié) 《解脫莊嚴寶論》中包含的因明思想135-136
  • 第二章 《解脫莊嚴寶論》標志著噶舉派顯教大手印思想的產(chǎn)生136-140
  • 第一節(jié) 顯教大手印之歷史淵源136-139
  • 第二節(jié) 顯教大手印之基本內(nèi)容139-140
  • 第三章 《解脫莊嚴寶論》融合了噶舉派大手印與噶當派道次第140-142
  • 第四章 《解脫莊嚴寶論》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了般若智慧論142-170
  • 第一節(jié) 論智慧之體性142-145
  • 第二節(jié) 論出世間之高級智慧145-158
  • 第三節(jié) 論解脫之道158-160
  • 第四節(jié) 解脫之自性即是涅架之自性160-163
  • 第五節(jié) 般若修持法163-170
  • 第五章 《解脫莊嚴寶論》創(chuàng)新了如來藏佛性學說170-180
  • 第一節(jié)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藏佛性170-173
  • 第二節(jié) 一切眾生具備如來藏佛性的根由173-175
  • 第三節(jié) 融合了如來藏佛性說與五種種性論175-180
  • 結束語180-181
  • 參考文獻181-184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184-185
  • 后記185-18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班班多杰;藏傳佛教覺朗派的獨特教義“他空見”考[J];哲學研究;2001年09期



本文編號:92645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92645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2bf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