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宗教生活中的媒介在
本文關鍵詞:鄉(xiāng)村宗教生活中的媒介在場——大等喊傣族村寨的田野考察
【摘要】:隨著大眾傳媒在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村社會使用范圍不斷的擴大,其對傳統(tǒng)社區(qū)的社會結構和村民日常生活方式帶來深遠的影響。文章以云南省瑞麗市大等喊傣族村落作為調查地點,重點分析村民的宗教生活與媒介傳播的互動。文章具體研究了大眾媒介對宗教活動空間及僧侶的影響和對村民日常生活的介入,進而討論大眾傳媒對宗教活動空間的影響、大眾傳媒與宗教儀式的互動、傳媒嵌入宗教文化的傳承等幾個層面的問題。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新聞學院;
【關鍵詞】: 宗教生活 媒介在場 大等喊 傣族文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大眾傳播與少數(shù)民族村寨社會結構轉型的民族志考察”階段性成果,編號:13YJA860023
【分類號】:B92;G206
【正文快照】: 當今社會的一個巨大變化就是大眾傳播媒介的迅猛發(fā)展,各類傳播媒介不斷向人們生活和發(fā)展的各方面深度涉入,大眾傳播與個人以及社會的關系復雜并相互影響,社會的發(fā)展已經離不開大眾傳播媒介,人們對“社會現(xiàn)實”感知越來越多的依賴于“媒介現(xiàn)實”。很多學者提由此出了“媒介化社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瞿明安;變動中的宗教——當代西雙版納傣族宗教生活世俗化的特點[J];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01期
2 孫信茹;楊星星;;家庭照片:作為文化建構的記憶——大等喊傣族村寨的媒介人類學解讀[J];新聞大學;2012年03期
3 張振偉;;嵌入式宗教:西雙版納傣族宗教生活的解讀[J];學術探索;2011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董琳;宗教文化中空間的符號表征和實踐[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信茹;楊星星;;“媒介化社會”中的傳播與鄉(xiāng)村社會變遷[J];國際新聞界;2013年07期
2 張強;;和諧社會視閾中的宗教文化建設[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王啟梁;;宗教作為社會控制與村落秩序及法律運作的關聯(lián)——云南省西雙版納曼村的個案[J];民間法;2009年00期
4 郭澤德;;大眾傳媒對家庭記憶的社會表述與意義重構——以央視《客從何處來》節(jié)目為例[J];新聞界;2014年17期
5 王啟梁;法律是什么?——一個安排秩序的分類體系[J];現(xiàn)代法學;2004年04期
6 張振偉;;嵌入式宗教:西雙版納傣族宗教生活的解讀[J];學術探索;2011年05期
7 吳敏;;西雙版納小乘佛教與傣族社會相適應問題探討[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姚玨;;巴利語在西雙版納地區(qū)的傣族化——以Mullakammathan跋文為例[J];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9 蔣睿;牛芳;;家庭生活儀式與親屬關系的維系[J];現(xiàn)代婦女(下旬);2013年05期
10 鄒榮;;嵌入式治理在當代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應用邏輯與運行模式研究[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星星;孫信茹;;媒介化社會中的傳播與鄉(xiāng)村社會變遷研究[A];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3年刊)[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薈;西雙版納傣族寺廟教育與學校教育共生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2 劉曉巍;奘寺學童現(xiàn)象及其教育法規(guī)因應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鄒媛;西雙版納傣族佛爺?shù)纳鏍顟B(tài)對“和尚生”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2 楊雄;西雙版納寺廟教育對傣族學生發(fā)展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2年
3 陳梅;傣族、漢族4-6歲兒童分享行為的跨文化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4 劉夢溪;當代邊疆傣族宗教生活探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5 徐琳;西雙版納勐罕鎮(zhèn)傣族初中學生隱性輟學的村落文化分析[D];云南民族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平原;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J];北京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2 謝納;;實踐哲學視域中的當代“空間轉向”[J];長白學刊;2011年04期
3 魏欽;;公元5-6世紀中西宗教雕塑的比較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8期
4 潘朝陽;;三灣與獅潭溪谷地區(qū)客家聚落與宗教空間[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5 陳玉平;;祭禮、空間與象征——貴州土家族儺祭儀式的意義闡釋[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6 褚建芳;;制造傳統(tǒng)——關于傣族潑水節(jié)及其相關新年話語的研究[J];開放時代;2010年02期
7 趙福生;;Heterotopia:“差異地點”還是“異托邦”?——兼論?碌目臻g權力思想[J];理論探討;2010年01期
8 陳春聲,陳樹良;鄉(xiāng)村故事與社區(qū)歷史的建構——以東鳳村陳氏為例兼論傳統(tǒng)鄉(xiāng)村社會的“歷史記憶”[J];歷史研究;2003年05期
9 王進修;;集體話語的隱退和個人影像的崛起[J];美術大觀;2010年06期
10 閻莉;莫國香;;傣族寨神勐神祭祀的集體表象[J];廣西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何林軍;意義與超越——西方象征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郭海明;基督教圣殿空間的情感演變及表現(xiàn)力塑造[D];浙江大學;2005年
2 郭一洲;中國現(xiàn)代宗教空間設計初探[D];同濟大學;2007年
3 孫nI;中國古代宗教神邸文化及其空間分布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4 黃瑜媛;基于宗教涵義的西藏傳統(tǒng)建筑空間解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5 葉陽陽;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外部空間研究與應用[D];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包雷;美國人的宗教生活——訪美走筆之四[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04期
2 王挺之;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宗教生活[J];歷史研究;1996年05期
3 馬永霞;;女性佛教徒皈依行為和宗教生活特點調查[J];科技經濟市場;2007年11期
4 張娟;;對穆斯林女性宗教生活的功能性解析[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年02期
5 劉勇;;喜馬拉雅地區(qū)宗教生活與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在紐約召開[J];民族學刊;2013年02期
6 湯卜;自由健康的宗教生活[J];w蕓,
本文編號:8925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89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