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山西佛寺地理分布研究
本文關鍵詞:金代山西佛寺地理分布研究
【摘要】:金代山西地區(qū)佛教寺院眾多,影響此期山西地區(qū)佛教寺院分布的因素很多,具體說來,包括社會政治環(huán)境與民眾信仰需要、社會經(jīng)濟條件、國家政策、歷史淵源、自然地理環(huán)境等方面。金代山西地區(qū)寺院分布呈多點狀等特點。通過分析山西地區(qū)這一時期的佛寺分布及其影響,可以加深對金代佛教的認識。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關鍵詞】: 金朝 山西寺院 地理分布 影響因素
【分類號】:B947
【正文快照】: 的原因主要如下:第一,大同曾是北魏的都城,一、文獻中關于山西寺院的地理分布北魏時期曾在這里建有不少寺院,這些寺院在山西地區(qū)在金代包括西京路的一部分、河金代時仍存有不少;第二,大同府原屬于遼朝的東北路和河東南路的大部分地區(qū)。金代山西地西京,遼朝實行崇佛政策,曾在西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鵬宇;;淺論完顏亮改革對契丹人的影響[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2 韓光輝,陳喜波;皇家宮苑賞石文化流變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賈淑榮;;金代前期軍事心理戰(zhàn)論析[J];北方論叢;2011年06期
4 趙永春;厲永平;;宋金“海上聯(lián)盟”期間的領土交涉——以趙良嗣《燕云奉使錄》的記載為中心[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5 李浩楠;;論金代的忠孝軍[J];北方文物;2008年02期
6 寧波;;淺議金代致仕官員重新被起用現(xiàn)象[J];北方文物;2008年02期
7 孫勐;;北京石景山出土金代呂嗣延墓志考釋[J];北方文物;2009年03期
8 郭銳;;金代文學家王寂與佛教[J];北方文物;2011年01期
9 楊軍;;女真文字、女真科舉與女真漢化[J];長春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10 鄭龍;;試論劉豫偽齊對南宋的影響[J];滄桑;2010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諸葛凈;;出世與入世——遼金元時期北京城市空間與寺院宮觀研究[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輯(首屆中國建筑史學全國青年學者優(yōu)秀學術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9年
2 郭超;;淺談北京古都中軸線的發(fā)展歷程及其保護[A];北京學研究2012:北京文化與北京學研究[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昊;女真建國前社會組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李西亞;金代圖書出版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解丹;金長城軍事防御體系及其空間規(guī)劃布局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4 王昕;趙秉文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 孫孝偉;金朝宰相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曾現(xiàn)江;胡系民族與藏彝走廊:以蒙古族為中心的歷史學考察[D];四川大學;2005年
7 王定勇;金詞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8 王永;金代散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白燕;滿漢文化交融視野下的《紅樓夢》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廖小東;政治儀式與權力秩序[D];復旦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運剛;論金朝的括地政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姜賓;金中都地區(qū)軍事地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鮑君惠;宋代鄭州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王尚;金代招討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劉丹;兩宋時期的銅錢外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衛(wèi)亭絨;車王府藏子弟八角鼓岔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哲;從《容齋隨筆》看洪邁的史學思想[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許若茜;山西金墓分區(qū)分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于惠馨;黨懷英詩歌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10 高素珍;仕金宋人詩詩歌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振瑜;阿城小嶺發(fā)現(xiàn)金代夔紋鐵,
本文編號:8030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80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