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三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本文關鍵詞:2014年第三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更多相關文章: 華嚴經 佛教協(xié)會 圓融 蓮社 宗密 《華嚴經》 華嚴禪 判教 如來藏 智儼
【摘要】:正2014年4月25-28日,由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主辦,臺北市佛教協(xié)會、新北市佛教協(xié)會協(xié)辦的第三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臺北市華嚴蓮社順利舉行。來自俄、匈、日、美以及中國大陸和香港、臺灣等地區(qū)約40位學者匯聚一堂,圍繞"華嚴學"展開廣泛深入地探討。一、華嚴義理研究華嚴學自東漢從印度傳入中國,經過中國高僧以及學者的闡揚,義理系統(tǒng)日漸圓融、博大精深,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佛教其他諸宗,而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哲學研究所;
【關鍵詞】: 華嚴經;佛教協(xié)會;圓融;蓮社;宗密;《華嚴經》;華嚴禪;判教;如來藏;智儼;
【分類號】:B946.4-2
【正文快照】: 2014年4月25-28日,由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主辦,臺北市佛教協(xié)會、新北市佛教協(xié)會協(xié)辦的第三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臺北市華嚴蓮社順利舉行。來自俄、匈、日、美以及中國大陸和香港、臺灣等地區(qū)約40位學者匯聚一堂,圍繞“華嚴學”展開廣泛深入地探討。一、華嚴義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衛(wèi)群;華嚴宗與般若中觀思想[J];中華文化論壇;1996年04期
2 印順;;善財南參(上)[J];法音;2006年11期
3 周叔迦;;最上云音室媭書記[J];法音;1985年02期
4 陳文秀;趙冬生;溫必濤;;山西省圖書館館藏宋金元刻經簡介[J];文物;1998年06期
5 ;佛言祖語──唐般若三藏譯《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愿品》[J];法音;2000年02期
6 孫海燕;;黃庭堅的《發(fā)愿文》與《華嚴經》[J];文學遺產;2007年03期
7 孫伯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金師子章云間類解》考釋[J];西夏研究;2010年01期
8 馮煥珍;六世紀華嚴學傳承考辨[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2期
9 耿世民;;回鶻文《八十華嚴》殘經研究[J];民族語文;1986年03期
10 梁艷青,張巖;弘一大師《華嚴經偈》考[J];齊魯藝苑;199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伯君;;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華嚴經》卷42殘片考[A];西夏學(第二輯)[C];2007年
2 巴圖爾;;萬部華嚴經塔[A];中國民族建筑論文集[C];2001年
3 白濱;;元代西夏一行慧覺法師輯漢文《華嚴懺儀》補釋[A];西夏學(第一輯)[C];2006年
4 劉松柏;;龜茲k羋諛欠鷦煜裼氪蟪朔鸞蘙A];龜茲學研究(第一輯)[C];2006年
5 ;《中國藏西夏文獻》總目錄[A];西夏學(第三輯)[C];2008年
6 李玉昆;;福建海洋文化與佛教的傳播[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段玉泉;;管主八施印《河西字大藏經》新探[A];西夏學(第一輯)[C];2006年
8 杜建錄;;中國藏西夏文獻概論[A];西夏學(第二輯)[C];2007年
9 何鑫;付偉;;由佛教寫經看中日歷史文化交流[A];江橋抗戰(zhàn)及近代中日關系研究(下)[C];2004年
10 彭杰;;克孜爾第17窟盧舍那佛像的補證[A];龜茲學研究(第一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馬小麗;宏偉的萬部華嚴經塔吸引四方游客[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7年
2 那木斯來 何天明;神秘野史的萬部華嚴經塔[N];內蒙古日報(漢);2007年
3 桑大鵬;普世情懷與“大我”[N];光明日報;2007年
4 郭華榮 王乃積 趙克誠;五臺山文化遺產四題[N];山西日報;2005年
5 胡楊;草原古塔放異彩[N];內蒙古日報(漢);2006年
6 本報記者 郭俊強;青城“舊八景” 塞外揚美名[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7年
7 本報記者 任俊仙;讓奉獻在追求中升華[N];人民代表報;2007年
8 胡北子;“雷峰夕照”今又現[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9 ;彌勒閣樓(第3窟)[N];大同日報;2006年
10 王大方;吉祥的祝福[N];內蒙古日報(漢);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束錫紅;西夏文獻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馮雪俊;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定品》譯釋[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3 吳可為;華嚴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4 姚彬彬;從“宗派佛教”到“學派佛教”[D];武漢大學;2013年
5 孫業(yè)成;法藏圓融之“理”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6 汪志強;印度佛教凈土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阮氏金鳳(釋嚴蓮);龍樹中觀思想在華流播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8 阿依達爾·米爾卡馬力;從敦煌出土回鶻文佛教文獻看漢語對回鶻文佛典語言的影響[D];新疆大學;2007年
9 杜萍萍;智儼生平及其華嚴思想[D];吉林大學;2010年
10 于海波;清代凈土宗著述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之均;試析李通玄的修行觀[D];蘇州大學;2008年
2 段新龍;賢凈圓融之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3 藍慧齡;華嚴三大士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中旭;河南安陽靈泉寺灰身塔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
5 王瑛;域外華嚴思想向中國的傳播[D];西北大學;2007年
6 劉漪;華嚴宗圓融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7 閔軍;武則天時期的宮廷佛事活動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8 李?;印光法師佛學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阮延俊;蘇軾詩與禪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楊瑞;河北遼塔設計藝術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7732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77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