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江西佛寺空間分布和歷史變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6 02:08
本文關鍵詞:基于GIS的江西佛寺空間分布和歷史變遷研究
【摘要】: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江西境內以來,,高僧輩出,佛寺林立,發(fā)展繁榮,在中國佛教中都占據著首屈一指的地位。佛教作為宗教文化的一種,在其發(fā)展過程中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互相滲透。而寺廟作為社會、僧侶和信徒發(fā)生交流和聯(lián)系的紐帶,是僧侶進行佛教修行的場所,是佛教產生后的附生物。寺廟的大量涌現是佛教興盛在視覺上的體現,在一定意義上,佛教發(fā)展傳播的情形可以從寺廟的數量、規(guī)模及其分布上體現出來。傳統(tǒng)的佛教地理研究,在可視化佛教的傳播及遷移信息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鑒于此,本研究嘗試著將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和空間分析方法應用在人文地理學中,以嘗試給佛教地理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的核心內容包括以下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本文選取江西為研究區(qū)域,共收集到不同朝代寺廟數600余所,利用GIS空間化和數字化方法將收集到的寺廟時間及空間屬性數據、地形、城鎮(zhèn)、河流、古代行政區(qū)劃圖、古代人口、古代道路等信息進行整理及數字化。運用數據庫建立工具建成一個初步的寺廟時空數據庫;谠摂祿䦷,利用空間統(tǒng)計、緩沖區(qū)、柵格計算、空間插值等GIS空間分析方法得出寺廟的空間分布特征并將結果可視化。并根據寺廟攜帶的時間信息,分析從東漢末年至清朝這一長的歷史時期內寺廟的空間分布狀況,以揭示寺廟的歷史分布變化軌跡。 第二部分:選取了影響寺廟分布的地理環(huán)境因素諸如地形、城鎮(zhèn)、人口等因素,研究這些因素對寺廟分布的影響。得出了以下結果: 1.寺廟從東漢末年至元明時期,其平均中心在空間上發(fā)生了由中部遷移至北部,再由北部向南遷移的變化過程,但中心仍分布在偏北部,寺廟的影響范圍隨著朝代的變遷也逐漸擴大; 2.人口數量與寺廟數量在空間上分布上存在著非常明顯正相關性; 3.地形方面,平原地區(qū)由于人口密集,經濟發(fā)達,分布的寺廟數量較大,但是有些山地及丘陵區(qū)因其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也分布著大量的寺廟。
【關鍵詞】:佛教 江西 GIS 空間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949;P208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緒論7-14
- 1.1 選題背景7-12
- 1.1.1 江西佛教及當前研究進展7-9
- 1.1.2 GIS 技術在人文科學中的研究進展9-12
- 1.2 研究內容和方法12
- 1.2.1 研究內容12
- 1.2.2 研究方法12
- 1.3 論文框架及技術路線12-14
- 1.3.1 論文框架12-13
- 1.3.2 技術路線圖13-14
- 2 基于 GIS 的寺廟數據的收集和管理14-24
- 2.1 研究區(qū)概況14-15
- 2.2 數據的來源15-18
- 2.3 數據的處理18-22
- 2.3.1 時代層的劃分18-19
- 2.3.2 基礎地理數據輸入與編輯19-20
- 2.3.3 寺廟數據的處理20-22
- 2.4 寺廟時空數據庫的建立及管理22-24
- 3 寺廟時空分布特征分析24-38
- 3.1 寺廟的空間分布態(tài)勢及歷史變遷24-30
- 3.1.1 寺廟總體分布狀況24-26
- 3.1.2 寺廟歷史分布中心變遷研究26-30
- 3.2 寺廟空間分布與影響因素分析30-36
- 3.2.1 寺廟空間分布與人口的關系30-35
- 3.2.2 寺廟空間分布與地形的關系35-36
- 3.3 本章小結36-38
- 4 結論和展望38-40
- 4.1 研究內容及結論38-39
- 4.2 研究不足之處及展望39-40
- 參考文獻40-43
- 致謝43-44
-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4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均,陳向東;兩漢時期人口數據庫建設與GIS應用探討[J];測繪科學;2001年03期
2 王彬;司徒尚紀;;基于GIS的廣東地名景觀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3 溫永寧;閭國年;陳e
本文編號:6809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680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