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黃大仙信仰的認同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4-05-14 04:59
黃大仙起源于金華而成名于香港,它是廣府族群在港英政府長達150余年殖民統(tǒng)治語境里謀求身份認同,抗拒西方文明入侵,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血脈的重要符號。香港黃大仙信仰植根于嶺南的歷史土壤,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普濟勸善"的信條,并將該教義和免費為社會提供醫(yī)療服務、助學敬老的實踐相結合,不僅在港英政府的長期管轄中獲得了合法性,也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爭得更大的認同空間。改革開放以后,香港、金華和廣東三地通過黃大仙文化景觀再造和儀式共享,強化了地方認同和文化親緣關系,并自覺把黃大仙信仰納入港澳青年一代對中華民族文化和國家認同之中,這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73222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圖1-06國內關于遺產、認同的研究主題資料來源:知網分析(截止日期:2021年5月10日)
身獨特性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要素。由于人們的社會屬性和文化屬性都是后天的、可變的,因此文化認同處在一個不斷建構的過程中97。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功能意義指向“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huán)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
本文編號:39732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97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