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耳甫斯教及其美學意蘊
本文關鍵詞:俄耳甫斯教及其美學意蘊,,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宗教作為一種文化意識形態(tài)存在,試圖幫助人們達到心靈的完整與凈化,看透生活中的煩惱與不幸,喚醒人們心靈最深處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向往。俄耳甫斯教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留下的宗教精神與文化是不容忽視的,它對古希臘宗教文化以及全世界文化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宗教美學這門學科的誕生使人產(chǎn)生對俄耳甫斯教中美學成分的好奇,俄耳甫斯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許多人,他撲朔迷離的身世,傳奇的神話故事以及對狄俄尼索斯崇拜的重新認識與改革都作為世界文化的瑰寶而存在,具有十足的研究價值。 筆者有益嘗試俄耳甫斯教與美學之間的跨學科研究,解釋俄耳甫斯教與美學學科之間的交叉之處;對俄耳甫斯在古希臘神話階段地文化現(xiàn)象進行搜集和整理;通過研究闡明宗教與審美之間的關系,使人們在宗教氛圍中得到真善美的統(tǒng)一。 本文將從俄耳甫斯教的產(chǎn)生、發(fā)展壯大、基本教義等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俄耳甫斯教進行再整理、再劃分和再認識。文章從俄耳甫斯教的產(chǎn)生發(fā)展入手,介紹了俄耳甫斯教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根源,從宗教觀念、宗教體制、宗教行為以及宗教意識四個要素切入,深刻地分析了俄耳甫斯教教義與宗教活動,無一不展現(xiàn)與美學的因緣。之后通過更進一步與佛教、基督教的對比,來揭示俄耳甫斯教的美學意蘊,并總結(jié)概括俄耳甫斯教對世界文化發(fā)展形成的影響。通過本文的探討研究,我們更應該重視古老文明的重要性和存在價值。
【關鍵詞】:俄耳甫斯教 美學意蘊 文化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TS97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緒論7-11
- 1.1 問題的提出7-8
- 1.2 研究思路8-9
- 1.3 研究意義9
- 1.4 內(nèi)容及創(chuàng)新點9-11
- 第二章 俄耳甫斯教的起源及特征11-19
- 2.1 俄耳甫斯教的起源11-14
- 2.1.1 俄耳甫斯的神話版本11-12
- 2.1.2 狄俄尼索斯的崇拜12-14
- 2.1.3 俄耳甫斯教的開端14
- 2.2 俄耳甫斯教特征14-19
- 2.2.1 俄耳甫斯教秘儀14-15
- 2.2.2 俄耳甫斯教的神譜15-16
- 2.2.3 俄耳甫斯教的生活方式16-19
- 第三章 宗教四要素下的俄耳甫斯教19-27
- 3.1 俄耳甫斯教之宗教觀念19-21
- 3.2 俄耳甫斯教之宗教體驗21-23
- 3.3 俄耳甫斯教之宗教行為23-25
- 3.4 俄耳甫斯教之宗教體制25-27
- 第四章 俄耳甫斯教與西方文化傳統(tǒng)27-37
- 4.1 西方悲劇的誕生27-29
- 4.2 傳承與創(chuàng)造29-30
- 4.3 人生救贖之宗教信仰30-32
- 4.4 對象與范圍32-34
- 4.5 理式與形式34-37
- 第五章 俄耳甫斯教的審美意蘊37-47
- 5.1 俄耳甫斯教中的想象與象征37-40
- 5.2 俄耳甫斯教中宗教意識與審美意識40-42
- 5.3 俄耳甫斯教中的宗教體驗與審美體驗42-43
- 5.4 宗教境界與審美意境43-47
- 第六章 俄耳甫斯教的影響47-55
- 6.1 俄耳甫斯教與畢達哥拉斯學派47-49
- 6.2 俄耳甫斯教與柏拉圖哲學49-51
- 6.3 俄耳甫斯教詩作在詩壇上的地位51-52
- 6.4 俄耳甫斯教對音樂、歌劇的深遠影響52-55
- 第七章 結(jié)語55-59
- 致謝59-61
- 注釋61-65
- 參考文獻65-67
- 攻讀學位期間的個人研究成果67-68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昌舒;;論白居易的詩、酒與琴及其美學意蘊[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李昌舒;;論中古時期出處思想的演變及其審美意蘊[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馬燕;;清真飲食文化中的美學意蘊[A];中國回商文化(第二輯)[C];2009年
4 謝軍;;試論電影道具造型藝術的美學意蘊[A];2009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技術文集[C];2010年
5 杜家和;;翩翩《福翩翩》——遲子建《福翩翩》敘事分析[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張孺!⊥ㄓ崋T 楊勝才 魏大江;挖掘民族文化美學意蘊[N];湖北日報;2009年
2 李根萬;風光攝影的美學意蘊[N];新疆日報(漢);2000年
3 朱堅;如何用好人力資源[N];中國測繪報;2004年
4 劉琴 湖南工業(yè)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紅歌”為什么這樣“紅”[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0年
5 戴清;紅色歷史的呈現(xiàn)與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10年
6 張幫俊;紅歌為何百唱不厭[N];湖南日報;2011年
7 李彬;喬家大院展示民俗旅游新魅力[N];中國旅游報;2004年
8 賈曉偉 (《愛樂》主筆);聽,不聽,耳朵里的大樹[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9 劉海梅;虛靜的學術人格[N];文藝報;2003年
10 魏學;《20世紀美國文學史》的問題[N];中華讀書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吳志翔;朱熹理學的美學意蘊[D];武漢大學;2010年
2 程晶晶;中國審美心境范疇論[D];復旦大學;2012年
3 趙欣;《淮南子》的宇宙論、生命論、藝術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趙海霞;李漁文化活動及觀念考論[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宋羿;梅洛—龐蒂的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6 樊禎禎;漢代情感思想及其美學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肖瑞;俄耳甫斯教及其美學意蘊[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2 徐超;淺析都梁小說死亡主題的美學意蘊[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鄺琰;霍達小說《穆斯林的葬禮》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和美學意蘊[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4 吳奕菲;現(xiàn)代魔幻主義作品的美學意蘊[D];安徽大學;2011年
5 楊秀英;傷懷與超越[D];安徽大學;2010年
6 趙煥卓;薩特想象理論的美學意蘊[D];黑龍江大學;2011年
7 甘少迎;李清照詞中的美學意蘊[D];安徽大學;2012年
8 劉冠青;方東美生命美學初探[D];蘇州大學;2009年
9 徐雯;失去與殘留—石黑一雄筆下的現(xiàn)代困境與美學意蘊[D];浙江大學;2012年
10 年曉萍;解讀和再現(xiàn)[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俄耳甫斯教及其美學意蘊,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15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9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