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焦慮下的罪感

發(fā)布時間:2017-05-17 04:03

  本文關鍵詞:焦慮下的罪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克爾凱郭爾基督教思想的背景是啟蒙以來的人文主義傳統(tǒng)。他的基督教思想探討如下核心問題:個體如何去成為一個基督徒。生存的個體性使得一個人的基督徒身份和一個人的生存問題密切相關。因此,個體成為單一者,這是克爾凱郭爾基督教思想的核心命題和主要線索。而焦慮能夠為生活于基督教界和美學幻相中的個體,開啟他“去成為單一者”的生存。通過開啟“單一者自身的生存”,焦慮能夠成為聯(lián)系克爾凱郭爾基督教思想的其它主題的核心概念。 論文圍繞克爾凱郭爾基督教思想的主題,闡釋和分析三個具有不同的等級尺度的范疇:焦慮、絕望、冒犯。存在論意義上的焦慮表現(xiàn)焦慮者面對“不確定的無”時的曖昧心理狀態(tài)。焦慮顯示人的結構中的永恒要素:它顯現(xiàn)為個體所要面對的未來。另一方面,論文結合克爾凱郭爾的不同類型的作品,闡釋并且分析了關聯(lián)于時代現(xiàn)實和社會條件的焦慮心理經(jīng)驗。作為針對時代精神現(xiàn)實的反應性心理,焦慮同時是被歷史地決定了的情感經(jīng)驗。這構成《焦慮概念》存在論意義上的焦慮的背景。在這個意義上,焦慮是克爾凱郭爾針對他的讀者進行宗教溝通的策略。 《致死的病癥》把絕望規(guī)定為“自我-關系的失衡”。面對上帝的啟示的絕望是罪。安提-克利馬庫斯認為,無限的反思、無限化激情屬于“內在于絕望的個體”的總體性范疇。因此,無限的反思設定總體化的自我-關系對自我的規(guī)定性,設定了絕望的總公式:“對自我絕望”、“關于永恒絕望”。絕望能夠由絕望者自己產(chǎn)生。但是,筆者通過分析《致死的病癥》的魔性絕望的時間關系,通過闡釋絕望者的反應性自我-關系中的異質之物,最終通過闡明絕望的總體性范疇自身所具有的雙重身份,論證“對軟弱自己的絕望”和“絕望地想要是自己”的絕望之間存在不可還原的差異。當讀者強調絕望首先作為宗教溝通的策略這一身份時,在安提-克利馬庫斯反思運動的成果中被隱藏起來的這種差異,就突顯出來。通過設定“絕望地想要是自己”的絕望的優(yōu)先性、“人自己產(chǎn)生的絕望”的優(yōu)先性,克爾凱郭爾攜帶雙重身份的總體性范疇,如絕望的總公式,內在地具有緊張張力。 最終,焦慮和絕望這兩個范疇在基督教信仰內部的對應物:冒犯的可能性,表明它同時作為信仰的存在論范疇和宗教溝通策略之間的張力。這三個范疇共同標志了它們既作為信仰的存在論范疇又作為宗教溝通范疇的雙重身份的內在張力。根本地,它們作為宗教溝通的策略的身份,構成了克爾凱郭爾基督教事業(yè)的統(tǒng)一性空間中的原始要素。
【關鍵詞】:焦慮 絕望 冒犯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978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目錄10-13
  • 1 導言13-48
  • 1.1 選題的意義13-20
  • 1.1.1 焦慮開啟信仰問題的方式14-17
  • 1.1.2 從焦慮切入基督教信仰的具體意義17-20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20-29
  • 1.2.1 作為可能性的無和虛無主義的關系20-27
  • 1.2.2 作為宗教溝通策略的焦慮27-29
  • 1.3 論文的結構和研究方法29-37
  • 1.3.1 研究方法29-32
  • 1.3.2 論文的結構32-37
  • 1.4 思想來源37-48
  • 1.4.1 德國浪漫主義傳統(tǒng)37-43
  • 1.4.2 德國古典哲學傳統(tǒng)43-48
  • 2 準備性定位和描述48-78
  • 2.1 唐璜和亞伯拉罕的焦慮48-58
  • 2.1.1 唐璜的焦慮48-53
  • 2.1.2 亞伯拉罕的焦慮53-58
  • 2.2 《焦慮概念》的神學歷史背景58-71
  • 2.2.1 奧古斯丁和伯拉糾的爭論58-64
  • 2.2.2 路德的“被縛意志”和“恩典”64-71
  • 2.3 《焦慮概念》的假名身份背景和文本結構背景71-78
  • 2.3.1 《焦慮概念》的假名身份和文本結構71-74
  • 2.3.2 焦慮和罪的解釋框架的要點和目的74-78
  • 3 墮落事件中的焦慮和罪78-108
  • 3.1 墮落事件中的焦慮78-90
  • 3.1.1 “無辜”中的焦慮79-81
  • 3.1.2 禁令:語言言說81-84
  • 3.1.3 自我誘惑:排除外在的誘惑關系84-87
  • 3.1.4 焦慮:自由的眩暈87-90
  • 3.2 墮落事件中焦慮和罪的跳躍的關系分析90-108
  • 3.2.1 焦慮、想象力和焦慮者關聯(lián)于自身的方式90-94
  • 3.2.2 “感性渴望”和“感性有罪”的沖突94-99
  • 3.2.3 焦慮和自由的關系99-102
  • 3.2.4 從罪的跳躍來看焦慮、第一罪和自由的關系102-108
  • 4 作為人的宗教的反題的焦慮和絕望:拯救的可能性108-127
  • 4.1 罪的可能性和罪的現(xiàn)實性108-115
  • 4.1.1 瞬間:精神的綜合關系109-112
  • 4.1.2 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的關系112-115
  • 4.2 對軟弱自己的絕望與對惡的焦慮115-127
  • 4.2.1 《致死的病癥》對自我和絕望的定義116-118
  • 4.2.2 從對某物絕望到對自己絕望的上升進程分析118-123
  • 4.2.3 對惡的焦慮和對軟弱的自己的絕望的意義123-127
  • 5 絕望、罪和魔性現(xiàn)象127-151
  • 5.1 絕望和罪127-138
  • 5.1.1 絕望的總公式127-132
  • 5.1.2 罪的連續(xù)性、對罪的絕望和永恒的連續(xù)性132-138
  • 5.2 魔性焦慮和魔性絕望138-151
  • 5.2.1 魔性焦慮138-146
  • 5.2.2 魔性絕望146-151
  • 6 冒犯和冒犯的可能性、信仰的悖論和信仰的激情151-174
  • 6.1 罪、罪意識和冒犯的可能性151-160
  • 6.1.1 冒犯之罪和冒犯關系的認知性意義151-155
  • 6.1.2 冒犯的可能性及其必須性155-160
  • 6.2 信仰的悖論和信仰的激情160-174
  • 6.2.1 冒犯的可能性對于信仰的具體作用和具體意義161-165
  • 6.2.2 信仰者通過冒犯的可能性做出信仰運動的具體方式165-170
  • 6.2.3 信仰的真摯性與魔性現(xiàn)象的區(qū)別170-174
  • 7 結語174-184
  • 參考文獻184-194
  • 后記194-195
  • 作者簡歷19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N.J.凱普倫;王齊;;從絕望、冒犯到信仰——克利馬克斯和反克利馬克斯筆下的宗教和基督教階段[J];世界哲學;2006年04期


  本文關鍵詞:焦慮下的罪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37247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7247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889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