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原始佛教“無我”思想再討論

發(fā)布時間:2017-05-10 09:23

  本文關鍵詞:原始佛教“無我”思想再討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一生說法,言教甚多,而其中一以貫之的是“無我”思想。凡夫莫不有我,因為有我,于是有了無明,繼而有了執(zhí)著,進而產生了貪嗔癡的妄念與愛恨情仇的糾纏,于是人生便有了無盡的煩惱,成為一苦集道場。釋迦牟尼關注現(xiàn)實人生的苦痛,并苦心尋求解脫之道。他覺悟的“無我”思想,道破人生的無常與虛幻的本質,教人們看破無常,破除我執(zhí),消除無明,從而斷盡煩惱,證得清凈自在之我。佛教的“無我”思想要求人們反歸內心,證悟智慧,從內在實現(xiàn)人生之解脫,體現(xiàn)了佛教對現(xiàn)實人生的人文關懷。 就佛教的“無我”思想,本文從四個方面分析之。首先探討了佛教產生的背景。在思想方面,佛陀所處的時代思想大開放的時代,一片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盛景。在這樣的背景下,佛陀即對之前奧義書的思想進行了借鑒與吸收,又對同時代的思想做了批判與揚棄。在充分吸收利用可利用的智慧資源后,佛陀經過自己的苦思與創(chuàng)新,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各家的“無我”思想。在政治方面:當時印度的政治制度是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會一種非常重要的制度,種姓制度的最大特點是等級分明,種姓不能混淆;在古印度的社會中,種姓是人最重要的屬性,是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它對于個人命運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種姓制度的等級分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會的隔閡,特權制度也催生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在這樣的思想政治背景下,佛教產生了。其次本文論述了“無我”思想的理論依據(jù)——緣起論。緣起論揭示了人生的無常性與無我性,即世間無我,只有因果。然后本文分析了人類根深蒂固的有我思想產生的原因及其后果。人類的自我意識使人類成為有我的存在,它在賦予人神性的同時,又把人拋入了悲慘的境地。人類有我的對象性思維模式,造成了人與世界的斷裂,也造成了人自身的分裂。人類的自我意識使人成為被拋棄的存在,是人類無助感與絕望感產生的根源。最后,本文分析了無我思想對于診治時代弊病的積極意義。因此,對佛教的“無我”思想進行研究,從而挖掘出佛教思想的古老智慧,從而為現(xiàn)代人面臨危機的解決提供有益的探索,是本文寫作的初衷。
【關鍵詞】:原始佛教 無我 梵我合一 緣起 自我意識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948
【目錄】: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前言8-15
  • 選題緣起8-10
  • 學術研究綜述10-15
  • 第一章 “無我”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探究15-20
  • 第一節(jié) 思想背景解析——梵我一如15-18
  • 第二節(jié) 政治背景探察——種姓制度18-20
  • 第二章 原始佛教“無我”思想探究20-31
  • 第一節(jié) “無我”思想的理論基礎——緣起論20-22
  • 第二節(jié) 人生苦難之根源——無常22-24
  • 第三節(jié) 破除我執(zhí)24-26
  • 第四節(jié) “無我”歸宿——涅i眉啪,

    本文編號:35445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5445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291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