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時期從長安到敦煌的佛舍利崇拜——以莫高窟第332窟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1-11-26 21:03
開鑿于武周圣歷元年(698年)的莫高窟第332窟是武周時期新出現的"原創(chuàng)性"洞窟,其建筑與圖像程序為從佛祖寂滅到佛法永恒,其主題是武周時期興盛的佛舍利崇拜,是在長安佛舍利崇拜制度影響下形成的敦煌地區(qū)獨特的佛舍利崇拜形式。
【文章來源】:考古與文物.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第332窟的建筑與圖像程序
二、武周時期從長安到敦煌的佛舍利崇拜
1. 從長安到敦煌的中心柱窟
2. 從長安寺院到敦煌石窟的涅槃經變
三、王權與佛法:武周政治視野下的敦煌佛舍利崇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貞觀年間的絲路往來與敦煌翟家窟畫樣的來歷[J]. 榮新江. 敦煌研究. 2018(01)
[2]敦煌隋代中心柱窟的構成[J]. 趙聲良. 敦煌研究. 2015(06)
[3]《大周沙州刺史李無虧墓志》所記唐朝與吐蕃、突厥戰(zhàn)事研究[J]. 陸離. 西藏研究. 2015(04)
[4]山西臨猗《涅槃變相碑》[J]. 張建華. 山西檔案. 2014(03)
[5]隋唐舍利瘞埋空間中的世界圖像[J]. 楊效俊. 文博. 2013(05)
[6]從《維摩詰經》看大乘佛教的涅槃觀[J]. 喬宇.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4)
[7]舍利的歷史與象征[J]. 麻天祥. 佛學研究. 2008(00)
[8]盛唐長安與敦煌——從俄藏《開元廿九年(741)授戒牒》談起[J]. 榮新江.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03)
[9]中唐敦煌石窟造像的涅槃思想[J]. 賴文英. 敦煌學輯刊. 2007(01)
[10]中國佛教石窟的類型和形制特征——以龜茲和敦煌為中心[J]. 馬世長. 敦煌研究. 2006(06)
本文編號:3520920
【文章來源】:考古與文物.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第332窟的建筑與圖像程序
二、武周時期從長安到敦煌的佛舍利崇拜
1. 從長安到敦煌的中心柱窟
2. 從長安寺院到敦煌石窟的涅槃經變
三、王權與佛法:武周政治視野下的敦煌佛舍利崇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貞觀年間的絲路往來與敦煌翟家窟畫樣的來歷[J]. 榮新江. 敦煌研究. 2018(01)
[2]敦煌隋代中心柱窟的構成[J]. 趙聲良. 敦煌研究. 2015(06)
[3]《大周沙州刺史李無虧墓志》所記唐朝與吐蕃、突厥戰(zhàn)事研究[J]. 陸離. 西藏研究. 2015(04)
[4]山西臨猗《涅槃變相碑》[J]. 張建華. 山西檔案. 2014(03)
[5]隋唐舍利瘞埋空間中的世界圖像[J]. 楊效俊. 文博. 2013(05)
[6]從《維摩詰經》看大乘佛教的涅槃觀[J]. 喬宇.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4)
[7]舍利的歷史與象征[J]. 麻天祥. 佛學研究. 2008(00)
[8]盛唐長安與敦煌——從俄藏《開元廿九年(741)授戒牒》談起[J]. 榮新江.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03)
[9]中唐敦煌石窟造像的涅槃思想[J]. 賴文英. 敦煌學輯刊. 2007(01)
[10]中國佛教石窟的類型和形制特征——以龜茲和敦煌為中心[J]. 馬世長. 敦煌研究. 2006(06)
本文編號:35209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52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