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儒會通:伊斯蘭中國化學術史述評——兼論人類學的進路及文明對話
發(fā)布時間:2021-11-02 23:10
伊斯蘭自唐代傳入東土,在中國有1300多年的歷史,經(jīng)長期的文化適應和伊儒匯通,明清之際涌現(xiàn)出一批回儒學者及其書寫的漢文譯著,成為伊斯蘭中國化的重要歷史資源和文明對話文本。從人類學的視角看,我們一方面需要關注伊斯蘭的中國化、在地化,一方面還需要注重伊斯蘭研究的中國化、中國性。在沖突論喧囂塵上的今日,學者宜走進社會民眾和日常生活,觀察、認知中國伊斯蘭及其多樣性,從而更好地理解中國社會和中國文明。
【文章來源】:青海民族研究. 2020,31(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伊斯蘭在中國與學人的關注
二、伊斯蘭的中國化與作為歷史遺產(chǎn)的回儒
三、儒回的意義與人類學的進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蘇非東漸與中國伊斯蘭——從《經(jīng)學系傳譜》再論伊斯蘭影響宋明儒學的可能性[J]. 長谷部茂. 暨南史學. 2012(00)
[2]從“史學”到“實學”——試論當代中國伊斯蘭教研究的實證主義轉向及其表現(xiàn)[J]. 李林. 世界宗教文化. 2011(06)
[3]伊斯蘭教本土化研究的意義——以人類學的視角[J]. 丁宏. 世界宗教研究. 2011(03)
[4]易學話語與伊斯蘭教中國化——論《天方正學》對易學話語的利用問題[J]. 問永寧. 周易研究. 2010(06)
[5]試論伊斯蘭教的中國化及馬注對此的貢獻[J]. 許淑杰,于鵬翔.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0(12)
[6]從《天方典禮》展示的“以儒詮經(jīng)”思想看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本土化[J]. 高占福. 回族研究. 2010(03)
[7]試論伊斯蘭哲學對宋明儒學的影響[J]. 長谷部茂. 海交史研究. 2009(02)
[8]伊斯蘭教的中國化與“以儒詮經(jīng)”[J]. 馬明良.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9(05)
[9]明末清初伊斯蘭教哲學在中國的民族化過程及特點[J]. 孫智偉. 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4)
[10]他山之石——西方學界對中國回族伊斯蘭教的研究述評[J]. 周傳斌. 西北民族研究. 2005(01)
碩士論文
[1]漢族穆斯林群體研究[D]. 宋啟元.中央民族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472556
【文章來源】:青海民族研究. 2020,31(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伊斯蘭在中國與學人的關注
二、伊斯蘭的中國化與作為歷史遺產(chǎn)的回儒
三、儒回的意義與人類學的進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蘇非東漸與中國伊斯蘭——從《經(jīng)學系傳譜》再論伊斯蘭影響宋明儒學的可能性[J]. 長谷部茂. 暨南史學. 2012(00)
[2]從“史學”到“實學”——試論當代中國伊斯蘭教研究的實證主義轉向及其表現(xiàn)[J]. 李林. 世界宗教文化. 2011(06)
[3]伊斯蘭教本土化研究的意義——以人類學的視角[J]. 丁宏. 世界宗教研究. 2011(03)
[4]易學話語與伊斯蘭教中國化——論《天方正學》對易學話語的利用問題[J]. 問永寧. 周易研究. 2010(06)
[5]試論伊斯蘭教的中國化及馬注對此的貢獻[J]. 許淑杰,于鵬翔.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0(12)
[6]從《天方典禮》展示的“以儒詮經(jīng)”思想看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本土化[J]. 高占福. 回族研究. 2010(03)
[7]試論伊斯蘭哲學對宋明儒學的影響[J]. 長谷部茂. 海交史研究. 2009(02)
[8]伊斯蘭教的中國化與“以儒詮經(jīng)”[J]. 馬明良.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9(05)
[9]明末清初伊斯蘭教哲學在中國的民族化過程及特點[J]. 孫智偉. 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4)
[10]他山之石——西方學界對中國回族伊斯蘭教的研究述評[J]. 周傳斌. 西北民族研究. 2005(01)
碩士論文
[1]漢族穆斯林群體研究[D]. 宋啟元.中央民族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4725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47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