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第蠡測
發(fā)布時間:2017-04-18 11:09
本文關鍵詞:道次第蠡測,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道次第”系藏傳佛教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學說和修行體系之一。其全稱為“菩提道次第”,此處的“菩提”是指“究竟菩提”,所以,菩提道次第就指通往究竟菩提之路上所要經歷的不同階段。該體系是建立在“三士說”的基礎之上的。所謂三士是指下士、中士和上士三類不同根器的人,其中下士只圖眼前安樂,中士唯求一己解脫,上士則致力于他人與自己的共同解脫。與此相應,佛法也被分作下士法、中士法和上士法三類。道次第學說認為,這三類法并非別別而立,而是密切相關,它們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了通往究竟菩提之路上的三個不同階段。這三個不同階段又被分別稱作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最后的上士道階段中還包括密法。道次第學說主張,修法者必須遵循三士道的順序,逐次而修。 該學說最先由后弘期之初的阿底峽大師提出,噶當派和格魯派的僧侶們繼承和發(fā)展了它,特別是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對它加以充分發(fā)揮,使其臻于極致。當格魯派力挫其他教派一家獨大之后,該學說自然在藏傳佛教諸家學說之中占據(jù)了主導地位。而其他教派與道次第也并非全不相干,它們也都或明或暗地吸收了其中的有益成分。道次第的影響又不僅僅局限于宗教領域。所以,它對藏地的影響可謂廣泛而深遠。唯其如此,道次第就成了藏傳佛教研究中繞不開的一環(huán)。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三個角度對此進行了研究。 先從全局著眼。阿底峽倡導道次第學說是于史有據(jù)的,道次第的淵源是首先應予考察的問題。回溯歷史,無論是以龍樹、提婆為代表的中觀派,還是以
【關鍵詞】:道次第 藏傳佛教 噶當派 格魯派 宗喀巴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B949.2
【目錄】:
- 中文摘要2-6
- 英文摘要6-14
- 序篇14-28
- 一、“道次第”含義及研究道次第的意義14-17
- 二、先前的研究17-25
- 三、本文的計劃25-28
- 基礎篇28-95
- 第一章 道次第發(fā)展史述略28-47
- 第一節(jié) 道次第淵源28-36
- 第二節(jié) 道次第主要傳承及著述36-47
- 第二章 三士說源流探要47-60
- 第一節(jié) 三士說與梵語語態(tài)47-53
- 第二節(jié) 三士說內涵的演變53-60
- 第三章 道次第講習60-72
- 第一節(jié) 對道次第的宣講60-66
- 第二節(jié) 對道次第的聽聞與修習66-72
- 第四章 道次第向漢地及漢語人群的傳播72-85
- 第一節(jié) 對道次第漢傳史的簡單回顧72-79
- 第二節(jié) 道次第漢傳的背景、原因及影響79-85
- 第五章 道次第的政治意蘊85-95
- 第一節(jié) 對道次第作政治解讀的理由85-89
- 第二節(jié) 作為政治思想資源的道次第89-95
- 專題篇95-179
- 第一章 宗喀巴道次第概述:淵源、著述及地位95-114
- 第一節(jié) 宗喀巴道次第學說的淵源95-100
- 第二節(jié) 宗喀巴的道次第著述100-106
- 第三節(jié) 宗喀巴道次第的地位及影響106-114
- 第二章 三要與共道:宗喀巴對佛法總的看法114-132
- 第一節(jié) 全盤佛法的精義所在——道之三要114-119
- 第二節(jié) 共道說之淵源及宗喀巴對共道說內涵的拓展119-124
- 第三節(jié) 宗喀巴與太虛判教法之比較124-132
- 第三章 教授之首:依止善知識132-149
- 第一節(jié) 噶當先賢對依止善知識的強調132-137
- 第二節(jié) 宗喀巴和后學對依止善知識的系統(tǒng)說明137-144
- 第三節(jié) 宗喀巴高度重視依止善知識的原因144-149
- 第四章 對《廣論》止觀二品的幾點分析149-179
- 第一節(jié) 定學輕神通149-159
- 第二節(jié) 依止應成見的思想背景及原因159-168
- 第三節(jié) 《廣論》中觀學說的主要內容及特色168-179
- 文獻篇179-221
- 一、道次第著作目錄182-207
- 二、噶當派大師道次第著述簡介207-211
- 三、《菩提道次第廣論》所征引文獻211-221
- 主要參考文獻221-237
- 作者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簡介237-238
- 聲明238-239
- 后記239-24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均;青海藏文研究社記[J];中國藏學;1996年02期
2 喬根鎖;論藏傳佛教哲學思想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點[J];中國藏學;1998年01期
3 桑杰端智;藏傳佛教應成派思想及其社會價值[J];蘭州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4 歐東明;宗喀巴大師與印度中觀思想[J];南亞研究季刊;2001年01期
5 歐東明;印度中觀思想與藏傳佛教的判教觀[J];南亞研究季刊;2001年02期
6 蒲文成;青海是藏傳佛教文化傳播發(fā)展的重要源頭[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7 曲甘·完瑪多杰;密宗大典 生命科學──評宗喀巴大師《密宗道次第廣論》[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8 朱麗霞;格魯派哲學思想述略[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9 楊全瑋;張得祖;;青海佑寧寺歷史概述[J];青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10 朱解琳;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的組織機構和教育制度[J];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01期
本文關鍵詞:道次第蠡測,,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47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14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