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純中和哲學思想及其丹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6 09:20
本文關鍵詞:李道純中和哲學思想及其丹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宋元為中國多元通和復合型民族宗教文化發(fā)展時期,涌現(xiàn)了許多繼承和發(fā)揚這一文化精神的時代思想家。道教學者李道純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道純引入儒家的中和思想,闡發(fā)太極學說,提出“真常之道”,建立了“虛靜通和”的本體論。認為,真常之道以虛靜為規(guī)定性,氣以陰陽為規(guī)定性。道體氣用。陰氣與陽氣相互作用而有中和之人。人中天地而立命,稟虛靜而立性,立命立性,都是因為道神妙的緣故,所以人有精有氣更亦有神。人如果守中致和,精氣神不離,性與命相即,則可歸根復命,成仙得道。李氏關于虛靜之道呈現(xiàn)萬物及人的生機有序、整體和諧的思想,稱為“虛靜通和”的本體論。通,反映宇宙整體的聯(lián)系性;和,反映宇宙整體的和諧性。“虛靜通和”本體論是反映宇宙整體的聯(lián)系性與和諧性的哲學觀點。 李道純引易入道,提出了天易、圣易及心易,且心易統(tǒng)一天易與圣易的心易學說,建立了“神通致和”的心易論。認為,宇宙動因是“神本至虛,易在其中”,變化的基本法則是“動靜無端,陰陽無始”。這些理法可概括為“神通致和”。“神通”指易理及其法則,“致和”指達到有序的整體和諧!吧裢ㄖ潞汀奔确从车荔w虛靜的狀態(tài),亦反映人心靜定境界的狀態(tài)。李氏“神通致和”的心易論,一是賦予丹道相互作用、動態(tài)不息的易理,具有抑制心性丹道虛寂化,鞏固“性命雙真”的人身真實性,從過程論方面維護宇宙整體觀及生生不息運動觀的思想意義;二是化生生不息宇宙整體為“神通致和”的心靈境界,具有從人的思想建設方面維護宇宙整體觀,并進一步凸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思想意義!吧裢ㄖ潞汀毙囊渍撌欠从秤钪嬲w的動態(tài)性與規(guī)律性的哲學觀點。 李道純“守中致和”的丹道論是對煉丹及其過程的反映,它繼承、豐富和發(fā)展了傳統(tǒng)的精、氣、神、性、命丹道五要素,將傳統(tǒng)的黃老、周易、爐火三理法進一步綜合,圓融于心性丹道之中,并在歸根復命、性命雙修等法則基礎上,將“守中致和”法則提升到根本法則的高度,認為“中”與“和”相即一體為金丹“○”。這是其超越以往丹道理法之處。李氏的丹道論關注人的身與心、情與性等實際的生命活動狀態(tài),認為身心和合、性情和合是虛心、保力、固命等丹道修持目標的重要條件。這是對丹道要素的發(fā)展,有開拓“人身丹道”的意味。同時,李氏的丹道論以動靜無端、陰陽無始等理則來論述丹道要素及其關系,這是較先前丹道理法高明之處。李氏丹道論的“守中”即虛心而執(zhí)守靈明靜定狀態(tài),“致和”即復歸而與道玄同,“守中致和”實際是人們直覺把握整體的一種獨特意識活動,屬于人的精神境界。 李道純對該時代道儒佛三教關系有著深刻的認識,認為“三教同源一理”。其三教思想關系實是以“虛和三教”為根本旨趣,提供的是一種“求同調異”方法論,賦予了中國傳統(tǒng)“和而不同”文化精神的獨特內涵。李氏的中和哲學思想既綜合了南宗“先命后性”與北宗“先性后命”的丹道義理,更是堅持和發(fā)揚了道教“陰陽中和”思想,綜合了“至正中和”與“因緣中和”等中國中和思想,維護和鞏固了中國古代宇宙觀的整體性與人主觀能動性的哲學思想。李氏是繼唐佛學、宋理學之后的又一高峰的內丹學的重要代表。李氏的中和哲學思想是對儒道佛三教中和思想的綜合創(chuàng)新,其中蘊含著“通變致和”及其“虛和天下”的獨特的民族宗教文化精神。
【關鍵詞】:中和 虛靜通和 神通致和 守中致和 三教一理 通變致和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B958
【目錄】:
- 摘要2-8
- ABSTRACT8-13
- 導論 關于李道純的中和哲學思想及其丹道研究13-23
- 第一章 多元通和民族宗教文化發(fā)展進程中的李道純23-39
- 第一節(jié) 多元通和的復合型民族宗教文化24-29
- 一 宋元時期復合型民族宗教文化24-27
- 二 宋元時期一些民族文化傳播者27-29
- 第二節(jié) 李道純的生平及活動區(qū)域29-39
- 一 李道純的生卒時間及人生形象29-32
- 二 李道純的籍貫及主要活動區(qū)域32-37
- 三 本章簡短結論37-39
- 第二章 虛靜通和的本體論39-59
- 第一節(jié) 真常之道與虛靜道性39-46
- 一 真常之道39-42
- 二 虛靜道性42-46
- 第二節(jié) 真常之道的通和形式46-59
- 一 太極圖式46-51
- 二 中和圖景51-52
- 三 虛靜通和52-58
- 四 本章簡短結論58-59
- 第三章 神通致和的心易論59-81
- 第一節(jié) 心易理論59-67
- 一 三易內容59-63
- 二 心無造化63-67
- 第二節(jié) 心易法則67-81
- 一 動靜無端67-69
- 二 陰陽無始69-73
- 三 神通致和73-78
- 四 本章簡短結論78-81
- 第四章 守中致和的丹道論81-129
- 第一節(jié) 道教丹道理法論81-97
- 一 五要素及其發(fā)展81-85
- 二 三理法及其內容85-97
- 第二節(jié) 李道純“守中致和”丹道理法論97-110
- 一 五要素及其深化97-103
- 二 三理法及其圓融103-106
- 三 “守中致和”新理則106-110
- 第三節(jié) 李道純“守中致和”理法論闡真及“與道玄同”境界110-129
- 一 丹道心性化的課題110-114
- 二 道術中和性的分判114-116
- 三 丹道的“三身”思想及“與道玄同”境界116-122
- 四 “守中致和”丹道理法的影響122-125
- 五 本章簡短結論125-129
- 第五章 通變致和的三教論129-175
- 第一節(jié) 道儒佛三教思想關系129-139
- 一 三教思想關系略述129-131
- 二 三教“同源一理”131-135
- 三 通變致和的精神135-139
- 第二節(jié) 李道純中和哲學思想與道儒佛三教中和思想的關系139-175
- 一 李道純中和哲學思想繼承貫通了道教中和思想139-149
- 二 李道純中和哲學思想涵化融通了儒家中和思想149-161
- 三 李道純中和哲學思想內化會通了佛教中和思想161-171
- 四 本章簡短結論171-175
- 結語 李道純中和哲學思想與中國中和思想及民族文化175-179
- 附錄179-183
- 圖1-1: 李道純出生前不久的民族與國家形勢179-180
- 圖1-2: 李道純時代的民族與國家形勢一180-181
- 圖1-3: 李道純時代的民族與國家形勢二181-183
- 參考文獻183-191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191-193
- 后記及致謝193-197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楊霞;李道純中和觀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李道純中和哲學思想及其丹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05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1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