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文化權力與地方社會治理——以清代臺灣寺廟示禁碑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1-03-18 17:20
寺廟是地方社會生活中重要的"公共空間"。"鄉(xiāng)村公共空間"是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維系自身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整合機制,又是國家控制和管理鄉(xiāng)村的社會基礎。已有鄉(xiāng)村公共空間的形式包括廟會儀式、村廟、中國北方鄉(xiāng)村社會的水井、茶館等。而寺廟作為信仰性公共空間,是鄉(xiāng)民開展祖先崇拜、民間信仰活動及宗教性活動的場所,潛移默化地影響鄉(xiāng)村社會的道德倫理與行為規(guī)范。清代大批閩粵移民到臺灣謀生,當時臺灣很多地區(qū)都未經(jīng)開發(fā),自然條件及生存環(huán)境十分惡劣,可利用資源非常稀缺,民眾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十分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寺廟神明就成為移民重要的精神寄托。移民對寺廟神明的崇信自然使其對民眾形成一種強大的威懾力量。這種威懾力又反過來使寺廟神明成為鄉(xiāng)村社會的權威,進而成為寺廟文化權力的來源和基礎。清代臺灣寺廟主要通過香火祀費、罰戲敬神、演戲酬神、神明儀式來獲取文化權力。清代臺灣寺廟的文化權力如何參與地方社會治理呢?寺廟示禁碑是考察寺廟文化權力參與地方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側(cè)面。明清時期是"刻石紀法"的完備期,"勒石示禁"在地方社會迅速普及。示禁碑是公權力的象征,包括中央國家權力機構的皇權、各級政府的官權力以及非國家權力機構,如士紳、鄉(xiāng)耆、商...
【文章來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4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緣起
二、清代臺灣寺廟文化權力的獲取途徑
(一)香火祀費
(二)“罰戲敬神”
(三)“演戲酬神”
(四)祭祀儀式
三、清代臺灣寺廟示禁碑與地方社會治理
(一)清代臺灣寺廟示禁碑名稱、分類及特點
(二)清代臺灣寺廟示禁碑與地方社會治理
1.“羅漢腳”借尸嚇騙
2.移民爭奪資源
3.族群械斗糾紛
四、清代臺灣寺廟文化權力之影響的可能性解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協(xié)作與共治:明清以來中國地方社會治理的傳統(tǒng)與邏輯[J]. 崔晶. 思想戰(zhàn)線. 2016(04)
[2]鄉(xiāng)村公共空間的衰敗與重建——兼論鄉(xiāng)村社會整合[J]. 張良. 學習與實踐. 2013(10)
[3]鄉(xiāng)村社會的秩序建構與國家整合——以公共空間為視角[J]. 王玲. 理論與改革. 2010(05)
[4]清代臺灣碑刻法律史料初析[J]. 李雪梅. 出土文獻研究. 2007(00)
[5]水井與北方鄉(xiāng)村社會——基于山西、陜西、河南省部分地區(qū)鄉(xiāng)村水井的田野考察[J]. 胡英澤. 近代史研究. 2006(01)
[6]茶館觀察:農(nóng)村公共空間的復興與基層社會整合[J]. 戴利朝. 社會. 2005(05)
[7]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與中國農(nóng)村公共空間[J]. 朱海龍. 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 2005(05)
[8]從碑銘看明清福建民間規(guī)約與社會管理[J]. 王日根. 中西法律傳統(tǒng). 2004(00)
[9]作為公共生活的鄉(xiāng)村廟會[J]. 劉鐵梁. 民間文化. 2001(01)
[10]近代江南茶館與鄉(xiāng)村社會運作[J]. 朱小田. 社會學研究. 1997(05)
博士論文
[1]明清時期晉陜豫水利碑刻法制文獻史料考析[D]. 王娜.西南政法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清代臺灣士紳階層研究[D]. 紀志霞.廈門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088665
【文章來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4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緣起
二、清代臺灣寺廟文化權力的獲取途徑
(一)香火祀費
(二)“罰戲敬神”
(三)“演戲酬神”
(四)祭祀儀式
三、清代臺灣寺廟示禁碑與地方社會治理
(一)清代臺灣寺廟示禁碑名稱、分類及特點
(二)清代臺灣寺廟示禁碑與地方社會治理
1.“羅漢腳”借尸嚇騙
2.移民爭奪資源
3.族群械斗糾紛
四、清代臺灣寺廟文化權力之影響的可能性解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協(xié)作與共治:明清以來中國地方社會治理的傳統(tǒng)與邏輯[J]. 崔晶. 思想戰(zhàn)線. 2016(04)
[2]鄉(xiāng)村公共空間的衰敗與重建——兼論鄉(xiāng)村社會整合[J]. 張良. 學習與實踐. 2013(10)
[3]鄉(xiāng)村社會的秩序建構與國家整合——以公共空間為視角[J]. 王玲. 理論與改革. 2010(05)
[4]清代臺灣碑刻法律史料初析[J]. 李雪梅. 出土文獻研究. 2007(00)
[5]水井與北方鄉(xiāng)村社會——基于山西、陜西、河南省部分地區(qū)鄉(xiāng)村水井的田野考察[J]. 胡英澤. 近代史研究. 2006(01)
[6]茶館觀察:農(nóng)村公共空間的復興與基層社會整合[J]. 戴利朝. 社會. 2005(05)
[7]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與中國農(nóng)村公共空間[J]. 朱海龍. 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 2005(05)
[8]從碑銘看明清福建民間規(guī)約與社會管理[J]. 王日根. 中西法律傳統(tǒng). 2004(00)
[9]作為公共生活的鄉(xiāng)村廟會[J]. 劉鐵梁. 民間文化. 2001(01)
[10]近代江南茶館與鄉(xiāng)村社會運作[J]. 朱小田. 社會學研究. 1997(05)
博士論文
[1]明清時期晉陜豫水利碑刻法制文獻史料考析[D]. 王娜.西南政法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清代臺灣士紳階層研究[D]. 紀志霞.廈門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088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088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