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漢傳與南傳佛教寺院景觀文化比較
發(fā)布時間:2021-01-17 02:30
<正>云南是我國歷史上就流傳有南傳、漢傳與藏傳三大佛教體系的唯一地區(qū),也是三大語系佛教和諧共存的縮影。云南的漢傳佛教均為大乘,傳承自中原漢地。南傳佛教曾被貶稱為小乘,但其內(nèi)部則自稱為上座部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傳承自鄰國緬甸、泰國。大乘佛教從印度北傳途經(jīng)中亞一帶來到我國云南漢族地區(qū),南傳經(jīng)東南亞至我國西雙版納及德宏地區(qū)。"傣族地區(qū)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加強了傣區(qū)與印度、東南亞各國的交
【文章來源】:法音. 2017,(08)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臨滄廣允緬寺
朧幀R蚨?濉?道、佛三教合流的現(xiàn)象極為常見。如騰沖和順鄉(xiāng)水碓村的元龍閣,臨水依山逐級而造,分別是山門、龍王殿、三官殿、觀音殿、魁星閣和百尺樓,左右配以廂房。觀音殿前有對聯(lián):“曰儒曰釋曰道召回日月三千界,稱圣稱佛稱仙扶樹乾坤億萬年”,點明了元龍閣“三教合一”的布置特色(圖1)。漢傳佛寺由于受到風水學和漢族審美意識的影響,即便得不到坐北朝南的最佳方位,也會依山就勢,選址于地理環(huán)境較為理想的區(qū)域。漢傳佛寺分為山林型、郊野型和城市型幾類。寺院建筑形制基本沿用了中國帝王宮殿或官衙的格圖1騰沖和順元龍閣圖2德宏芒市勐煥大金塔44
朧幀R蚨?濉?道、佛三教合流的現(xiàn)象極為常見。如騰沖和順鄉(xiāng)水碓村的元龍閣,臨水依山逐級而造,分別是山門、龍王殿、三官殿、觀音殿、魁星閣和百尺樓,左右配以廂房。觀音殿前有對聯(lián):“曰儒曰釋曰道召回日月三千界,稱圣稱佛稱仙扶樹乾坤億萬年”,點明了元龍閣“三教合一”的布置特色(圖1)。漢傳佛寺由于受到風水學和漢族審美意識的影響,即便得不到坐北朝南的最佳方位,也會依山就勢,選址于地理環(huán)境較為理想的區(qū)域。漢傳佛寺分為山林型、郊野型和城市型幾類。寺院建筑形制基本沿用了中國帝王宮殿或官衙的格圖1騰沖和順元龍閣圖2德宏芒市勐煥大金塔4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傣族壁畫中的文身[J]. 楊德鋆. 云南民族學院學報. 1984(03)
本文編號:2982015
【文章來源】:法音. 2017,(08)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臨滄廣允緬寺
朧幀R蚨?濉?道、佛三教合流的現(xiàn)象極為常見。如騰沖和順鄉(xiāng)水碓村的元龍閣,臨水依山逐級而造,分別是山門、龍王殿、三官殿、觀音殿、魁星閣和百尺樓,左右配以廂房。觀音殿前有對聯(lián):“曰儒曰釋曰道召回日月三千界,稱圣稱佛稱仙扶樹乾坤億萬年”,點明了元龍閣“三教合一”的布置特色(圖1)。漢傳佛寺由于受到風水學和漢族審美意識的影響,即便得不到坐北朝南的最佳方位,也會依山就勢,選址于地理環(huán)境較為理想的區(qū)域。漢傳佛寺分為山林型、郊野型和城市型幾類。寺院建筑形制基本沿用了中國帝王宮殿或官衙的格圖1騰沖和順元龍閣圖2德宏芒市勐煥大金塔44
朧幀R蚨?濉?道、佛三教合流的現(xiàn)象極為常見。如騰沖和順鄉(xiāng)水碓村的元龍閣,臨水依山逐級而造,分別是山門、龍王殿、三官殿、觀音殿、魁星閣和百尺樓,左右配以廂房。觀音殿前有對聯(lián):“曰儒曰釋曰道召回日月三千界,稱圣稱佛稱仙扶樹乾坤億萬年”,點明了元龍閣“三教合一”的布置特色(圖1)。漢傳佛寺由于受到風水學和漢族審美意識的影響,即便得不到坐北朝南的最佳方位,也會依山就勢,選址于地理環(huán)境較為理想的區(qū)域。漢傳佛寺分為山林型、郊野型和城市型幾類。寺院建筑形制基本沿用了中國帝王宮殿或官衙的格圖1騰沖和順元龍閣圖2德宏芒市勐煥大金塔4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傣族壁畫中的文身[J]. 楊德鋆. 云南民族學院學報. 1984(03)
本文編號:29820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98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