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菜事魔”與宋元東南沿海農(nóng)民起義
本文關鍵詞:“吃菜事魔”與宋元東南沿海農(nóng)民起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宋代史籍中出現(xiàn)的“吃菜事魔”一詞與摩尼教的關系,以及摩尼教與宋元以降東南沿海一帶農(nóng)民起義的關系問題,歷來倍受學術界的關注,并出現(xiàn)了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雖如此,學界對“吃菜事魔”與摩尼教的關系目前還沒有達成共識,而對摩尼教與農(nóng)民起義的關系,只是從某一個起義是否為摩尼教所發(fā)動,或發(fā)動這一起義的首領是否是摩尼教教首或信徒這一角度出發(fā)做出判斷,對于摩尼教為何能與農(nóng)民起義產(chǎn)生聯(lián)系這一問題則很少有人觸及。誠然,學界之前對于此問題的解決受到史料條件的限制,但隨著近期有關摩尼教資料的相繼發(fā)現(xiàn),使得這些問題的解決成為可能。 近來,以福建為中心的東南沿海一帶不斷發(fā)現(xiàn)相關的摩尼教遺存,包括科儀文書、遺址、民間族譜、碑刻等,通過對這些新材料的考古學和社會學分析,再加之對傳統(tǒng)史料的歷史學解讀,可以得到這樣的結(jié)論:宋代史籍中出現(xiàn)的“吃菜事魔”一詞是官方對摩尼教的惡稱,到南宋時,出于抑制非法宗教的需要,官方有意將“吃菜事魔”所指擴大,佛道也將他們所認為的異端歸入“事魔邪黨”之列,致使明教與“吃菜事魔”之間的關系變得晦暗不明了。南宋出現(xiàn)的“二會子”、“金剛禪”等,前賢大都認為是秘密教派的名目,實則是明教徒所修煉的法術名稱。在南宋大力禁斷“吃菜事魔”的氛圍下,明教徒開始崇尚武力以自保,向家族化、師承化轉(zhuǎn)型,并有嚴密的宗師體系和堂口組織,而這種特征又極易被農(nóng)民起義者所利用,所以宋元以降的農(nóng)民起義運動多與摩尼教息息相關。
【關鍵詞】:“吃菜事魔” 摩尼教 秘密教派 農(nóng)民起義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989.1;K244;K247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錄6-7
- 緒論7-10
- 一、基本史料7-8
- 二、選題目的與意義8-10
- 第一章 “吃菜事魔”相關問題諸說評議10-16
- 第一節(jié) “吃菜事魔”及秘密教派10-13
- 第二節(jié) “吃菜事魔”與宋元東南沿海農(nóng)民起義13-16
- 第二章 “吃菜事魔”與摩尼教、秘密教派16-32
- 第一節(jié) “吃菜事魔”與摩尼教16-21
- 第二節(jié) “吃菜事魔”范圍的擴大21-26
- 第三節(jié) “吃菜事魔”與秘密教派的關系26-32
- 第三章 “吃菜事魔”在宋元時期的沉浮與轉(zhuǎn)型32-39
- 第一節(jié) 宋代“吃菜事魔”(明教)的沉浮32-34
- 第二節(jié) 宋元以降“吃菜事魔”之轉(zhuǎn)型34-39
- 第四章 “吃菜事魔”與農(nóng)民起義的關系39-47
- 第一節(jié) “吃菜事魔”(明教)的秘密化與堂口組織39-41
- 第二節(jié) “吃菜事魔”(明教)的武化41-43
- 第三節(jié) “吃菜事魔”(明教)與農(nóng)民起義的發(fā)動43-47
- 結(jié)語47-49
- 參考文獻49-56
- 附錄56-57
- 圖版57-59
- 后記59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詹頌;乾嘉文言小說作者閱讀視野與作品故事來源(續(xù))[J];蒲松齡研究;2003年02期
2 韋樂;;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齡研究;2010年01期
3 秦川;論古代小說中佛、道“勸懲教化”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4 雷漢卿;;語文辭書收詞釋義漏略禪籍新義例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章毅;;宋明時代徽州的程靈洗崇拜[J];安徽史學;2009年04期
6 闞緒良;;《后漢紀》校讀札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7 闞緒良;呂曉玲;;“野渡無人舟自橫”新解[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8 蔣宸;唐前狐怪傳說源流考略[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9 翁小倩;;狐信仰興衰原因的民俗學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孫芳芳;;道教對魏晉南北朝人鬼戀小說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瀏;;《才調(diào)集》無名氏詩考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2 徐嬋菲;姚智遠;;漢墓畫像神話人物的圖像作用及喪葬意義[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霍巍;;中心與邊緣:漢文化的擴張與變異——以四川樂山麻浩一號崖墓畫像石刻為例[A];文化傳承與歷史記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薛平拴;;論唐代商人階層的政治意識與自衛(wèi)意識[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5 古玉芳;;以樂府詩《巫山高》為典型的云雨意象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輯)[C];2012年
6 付婷;;武則天“畏貓說”再探——兼論唐代“貓”的形象[A];唐史論叢(第十五輯)[C];2012年
7 王鳳翔;;《重修法門寺塔廟記》補釋——兼論李茂貞崇佛[A];唐史論叢(第十六輯)[C];2013年
8 張云濤;;試論潭柘寺宗教與傳承[A];北京學研究文集2009[C];2009年
9 嚴耀中;;解析《元和郡縣圖志》所載祠廟[A];唐史論叢(第十八輯)[C];2014年
10 納春英;;圓仁視野中晚唐長安平民男子的服飾——以《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為中心的考察[A];唐史論叢(第十七輯)[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愛華;亂世與古小說[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7 侯艷;漢譯佛經(jīng)之美術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侯桂運;文言小說詩化特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孫瑜;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袁梅;中國古代神話中智慧導師阿尼瑪原型及其承傳移位[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變[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付潔;道教與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中的三怪系列[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張海峰;清代山東商人北方商貿(mào)活動的歷史地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劉敏;《太平廣記》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宋肖娜;《漢語大詞典》瑕疵補正[D];湘潭大學;2010年
6 詹偉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張冬冬;崔府君故事流變論考[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宋艷欣;基于語料庫的漢語VP-neg-VP式反復問句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李敏;《杜騙新書》新論[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正心;《隋煬帝艷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吃菜事魔”與宋元東南沿海農(nóng)民起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19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9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