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六朝建康佛寺的興衰與變遷
發(fā)布時間:2017-04-05 03:06
本文關鍵詞:淺析六朝建康佛寺的興衰與變遷,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佛寺作為物質實體,是都城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佛教繁盛的重要表現(xiàn)。從社會史的角度來看,佛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紐帶,人們信佛、聽經(jīng)等活動都與佛寺發(fā)生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六朝建康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佛都,本文依據(jù)史料,將建康佛寺做為考察對象,通過對影響佛寺發(fā)展的諸種因素的探析,可以看出宗教因素為佛寺的建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佛寺的建造和發(fā)展離不開社會上層的支持和倡導,體現(xiàn)了佛寺對政治和經(jīng)濟因素的依賴性。在限制佛寺發(fā)展的因素中,除了水源、災害等自然因素,戰(zhàn)亂和人為的破壞是造成佛寺毀壞的最主要因素。 在與社會的不斷交往中,佛寺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講經(jīng)、齋會、法會等活動的不斷增多,增加了普通民眾與佛寺的接觸。除宗教職能外,佛寺還發(fā)展出了政治、屯兵、寄居、避世隱居等多種功能。佛寺分布的變遷改變了建康土地的使用狀況,佛寺與中國本土祠廟的互動,更加形象直觀地展現(xiàn)出外來宗教與本土信仰的沖撞和交融。
【關鍵詞】:六朝 建康 佛寺 變遷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K235;B948;K879.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緒論6-11
- 一、問題的緣起6
- 二、相關學術研究的回顧6-8
- 三、研究資料、方法與創(chuàng)新性成果8-11
- 第一章 六朝建康佛寺概況11-18
- 第一節(jié) 建康佛寺的緣起11-14
- 第二節(jié) 建康佛寺的稱謂與類型14-17
- 小結17-18
- 第二章 影響建康佛寺發(fā)展的因素探析18-33
- 第一節(jié) 積極因素18-24
- 第二節(jié) 消極因素24-30
- 第三節(jié) 以建初寺為個案30-32
- 小結32-33
- 第三章 六朝建康佛寺的變遷33-43
- 第一節(jié) 佛寺分布的變遷33-34
- 第二節(jié) 佛寺職能的變遷34-39
- 第三節(jié) 佛寺與本土祠廟關系的變化39-42
- 小結42-43
- 結語43-44
- 參考文獻44-47
- 致謝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重光;晉至唐中葉門閥士族與佛教寺院的關系——從《開業(yè)寺碑》談起[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04期
2 賀云翱;;六朝都城佛寺和佛塔的初步研究[J];東南文化;2010年03期
3 趙文斌;中國佛寺布局演化淺論[J];華中建筑;1998年01期
4 盧海鳴;六朝建康佛寺新探[J];金陵職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5 許廷長;;三種南朝佛寺志書的編印源流及比較[J];江蘇地方志;2007年03期
6 秦曉霞;;南京佛寺空間分布與城市結構演變關系——以六朝至元時段為例[J];建筑與文化;2009年06期
7 張國剛;《佛說諸德福田經(jīng)》與中古佛教的慈善事業(yè)[J];史學集刊;2003年02期
8 李小樹;南朝首都佛寺建造特點論析——從《建康實錄》的記載談起[J];學術界;2004年02期
9 徐清祥;;論東晉士族的玄學信仰與佛教信仰[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謝重光;;中古時代寺院為社會文化中心說[J];探索與爭鳴;1988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蔣少華;六朝江東佛教地理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淺析六朝建康佛寺的興衰與變遷,,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63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8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