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土唐卡看西夏的金剛亥母信仰
【圖文】:
與尼泊爾尺尊公主和藏王松贊干布成婚時各自帶說。種種跡象可見,唐卡在公元 7 世紀的吐蕃時贊普滅佛及戰(zhàn)爭等原因,當時的唐卡沒能保存下式,隨著藏傳佛教在藏地的發(fā)展,它便以信仰物式。又隨著藏傳佛教向周圍地區(qū)的發(fā)展傳播而傳唐卡在西夏的傳播與藏傳佛教在西夏的傳播密不和
11圖 1-2 西夏疆域圖一、黑水城黑水城,俗稱黑城子,蒙古語稱為哈剌浩特,是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的遺址,位于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政府所在地達賴庫布鎮(zhèn)東南二十五公里的荒漠中。①20 世紀初,俄國人科茲洛夫率領的四川-蒙古探險隊于該地區(qū)掘得大量文物,運至俄國。其中的藝術品,幾經(jīng)轉交,,現(xiàn)藏于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其中繪畫約有三百多幅,分別繪制于絹、帛或紙上,其中絕大部分為佛教內(nèi)容。它們的特點是中原佛教與藏傳佛教兩種風格并存,其中藏畫即唐卡的數(shù)量在半數(shù)以上。唐卡以佛、菩薩的畫像居多,與敦煌藝術有著某些相通點;在姿態(tài)容貌的表現(xiàn)手法上,則因為西夏與西藏在地理上和種族上的接近,而非常類似西藏畫。①謝繼勝:《西夏藏傳繪畫——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2 頁。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K879.4;B94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德拉才旦;;“唐卡”一詞的文化含義與語源解讀[J];西藏藝術研究;2015年03期
2 梁松濤;;西夏時期的佛教寺院[J];西夏研究;2015年02期
3 韓洋;;西藏唐卡文化傳播[J];新聞世界;2015年05期
4 郝振宇;;西夏佛教區(qū)域差異比較研究[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5 秦宇;;西夏佛寺地理分布研究[J];五臺山研究;2014年03期
6 楊蕤;周禹;;三十年來西夏考古研究述評[J];西夏研究;2014年02期
7 索羅寧;;西夏佛教之“系統(tǒng)性”初探[J];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04期
8 K.J.索羅寧;;西夏佛教的“真心”思想[J];西夏學;2010年01期
9 崔紅芬;;從星宿神靈崇拜看西夏文化的雜糅性[J];江漢論壇;2010年10期
10 楊鴻蛟;;由蘭州永登縣博物館藏明清唐卡看15—17世紀河湟地區(qū)藏傳佛教信仰的變遷[J];中國藏學;201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崔紅芬;西夏時期的河西佛教[D];蘭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瀟;西夏時期藏傳佛教在寧夏地區(qū)的發(fā)展和影響[D];南京大學;2014年
2 朱姝民;從武威出土文物看西夏時期的涼州佛教[D];蘭州大學;2013年
3 張超;佛教在西夏傳播的社會歷史條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樊麗沙;漢傳佛教在西夏的傳播和影響[D];西北民族大學;2009年
5 田雪嬌;黃河三峽風景名勝區(qū)旅游資源價值評估及客源市場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346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63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