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德國猶太沙龍女性同化現(xiàn)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10-21 13:00
【摘要】:沙龍產(chǎn)生于文藝復興時期,20世紀漸趨銷聲匿跡,在長達五個世紀的時間里,一直是西歐上流社會精神文化生活最集中的場所。沙龍的特色是交談,內(nèi)容涉及文學、哲學、政治、音樂等,談話主要圍繞一位沙龍女主人開展。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導致社會環(huán)境動蕩,當時已經(jīng)發(fā)展成熟的沙龍在法國失去了生機,卻逐漸傳播到周邊國家和地區(qū),德意志地區(qū)尤其是柏林的沙龍就是法國沙龍的延續(xù)。猶太女性是德國沙龍的主要創(chuàng)辦者,考慮到當時德意志地區(qū)的猶太人尚未獲得民事權(quán)利,這點堪稱德國歷史和猶太歷史上的一種獨特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得益于當時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首先,普魯士王國興起,接納并重用了一批猶太人,這些人因此獲得經(jīng)濟上的巨大成功,有實力舉辦沙龍這一高消費的社交活動;其次,普魯士社會等級森嚴且高品味社交場所缺乏,急需類似沙龍這樣的場所出現(xiàn),猶太女性也可憑借沙龍融入主流社會;第三,猶太女性才華橫溢,具備沙龍女主人需要的品質(zhì)。 猶太女性因為沙龍獲得極大關(guān)注,她們與德意志貴族們聯(lián)系緊密,且大多數(shù)最后選擇同化于主流社會,其中就包括柏林四位著名的沙龍女主人。她們的同化歷程不盡相同,卻代表了這一時期的同化模式——即背離猶太教,改宗基督教,并且通婚。這種行為背后有深層次的原因。由于猶太民族向來重男輕女,女性在許多方面無法像男性一樣得到重視,加上世俗教育的影響,女性為實現(xiàn)自我而擁抱非猶太文化就不足為奇了。此外,沙龍中的不同思想也影響著猶太女性,并時刻提醒她們不屬于德意志國家,這更加深了社會地位低下的她們成為“真正德國人”的強烈渴求。 猶太沙龍女性以同化為代價試圖融入德國社會,卻因此卻帶來了身份認同的危機,并加深了反猶主義。猶太女性舉辦的沙龍?zhí)岣吡霜q太婦女在當時的社會地位,加強了猶太社會與德國社會的聯(lián)系。伴隨猶太解放運動而來的女性沙龍,是德國猶太社會現(xiàn)代化開端的代表之一。然而,猶太沙龍婦女無法調(diào)和自身德國認同和猶太認同,這預示了這一現(xiàn)代化開端的失敗,同時也是德國猶太社會的失敗。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985
本文編號:2551403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98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陶家俊;身份認同導論[J];外國文學;2004年02期
2 張倩紅;猶太啟蒙運動初探[J];世界歷史;2002年05期
3 張禮剛;;論17、18世紀德意志地區(qū)的宮廷猶太人[J];世界歷史;2006年06期
4 戴曉東;;全球化視野下的民族認同[J];歐洲研究;2006年03期
,本文編號:25514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55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