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佛教調(diào)控方式研究——以南梁與北魏為中心
[Abstract]:During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rulers of the dynasty began to regulate Buddhism, and gradually formed two ways of regulation: internal regulation and external regulation. The emergence of these two ways of regulation and control has its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reasons, objective and historical evaluation of these two ways of regulation and control. It is found that these two way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Buddhism in China.
【作者單位】: 湖州師范學院;華東政法大學;
【基金】: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項目《中國早期佛教的法律調(diào)控研究》(項目編號:11YJC820137)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94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謝舟;;論南梁對佛教的內(nèi)規(guī)式法律調(diào)控——以梁武帝制葷腥戒為例[J];中華文化論壇;2011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維中;論佛教的中國化與佛教制度的中國化[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2 馬愛民;;鄴下佛學之盛和北朝、隋唐的安陽佛寺武僧武藝[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3 鐘仕倫;蕭繹思想體系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4 周曉華;;論魏晉士林的審美人格境界[J];北方論叢;2006年06期
5 馬愛民;論我國武術史上的稠禪師與嵩山少林寺──兼析北朝時期鄴下寺院的武術活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9年01期
6 李方祥;;三十年代的食貨派與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的興起[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7 秦潔瑜;從符號建模原理看中國古代文化的一些符號體現(xiàn)[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8 劉濤;;謝靈運散文撰作探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9 吳海慶;;禪宗與江南山水審美品質(zhì)[J];重慶社會科學;2012年01期
10 吳焯;;漢明帝與佛教初傳——對于中國佛教史一段歷史公案的剖析[J];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199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諸葛凈;;出世與入世——遼金元時期北京城市空間與寺院宮觀研究[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輯(首屆中國建筑史學全國青年學者優(yōu)秀學術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9年
2 夏雷鳴;;從OI盧文文書看鄯善國僧人的社會生活——兼談晚唐至宋敦煌世俗佛教的發(fā)端[A];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尚永琪;;3~6世紀僧人的流動與地理視閾的拓展[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蔣明宏;;徐霞客與明代佛教生態(tài)文化[A];徐霞客研究(第19輯)[C];2009年
5 關劍平;;《敕修百丈清規(guī)》與佛教茶禮[A];禪茶:歷史與現(xiàn)實[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常昭;六朝瑯邪顏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苗霖霖;北魏后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稂荻;無盡的現(xiàn)象圓融[D];吉林大學;2011年
7 馮煒;《唐律疏議》問答體疏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阮登方;佛教戒定慧教育理念與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耿朝暉;釋慧皎《高僧傳》文學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賈學鋒;薩迦班智達《三律儀差別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耕耘;靜觀萬象——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審美境界[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李慧;佛教對劉勰及其《文心雕龍》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榮梅;禪宗“自然觀”的理論內(nèi)涵與美學意蘊[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敏;唐代佛教人物畫創(chuàng)作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游云會;廬山慧遠佛學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6 王軍;淮北市宗教發(fā)展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7 潘曉凡;唐宋福建佛教發(fā)展演變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沈氏雪娥(釋幸蓮);《壇經(jīng)》無相戒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袁連;魏晉南北朝瑯琊家族文化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于慧;魏晉南北朝時期旅游文化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立民;;論東方法的三大問題(上)[J];法學雜志;2009年05期
2 古正美;;中國早期《菩薩戒經(jīng)》的性質(zhì)及內(nèi)容[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潘春輝;從戒律守持看唐宋時期敦煌佛教世俗化[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101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510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