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史書中的玄奘形象分析
[Abstract]:Xuanzang not only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Buddhism in Han Dynasty, but also received attention in Tibetan history books and was recorded in detail or slight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nt and other aspects, the records of Xuanzang in Tibetan historical material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and the Qing Dynasty. The Tibetan historical records of Xuanzang in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are relatively superficial, and the evaluation is also under Hatoomorosh. This is not only not deep enough to understand Xuanzang,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urce of Chinese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ibetan historical views. The Tibetan historical records of Xuanzang in Qing Dynasty are more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highly evaluated, which is a sign of the deepening of Tibetan and Chinese Buddhist communication.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xué)宗教學(xué)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xiàng)目“文化認(rèn)同視閾下的藏漢佛教交流史”(10BZJ010)
【分類號】:B949
【共引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嘉銘,琪梅旺姆;藏族茶文化概論[J];中國藏學(xué);1995年04期
2 石碩;達(dá)磨滅佛對佛教在藏區(qū)傳播趨勢的影響[J];中國藏學(xué);1996年02期
3 張亞莎;阿里日土曲嘎爾羌巖畫試析——附論巖畫與女國·蘇毗相關(guān)的問題[J];中國藏學(xué);1999年02期
4 那木吉拉;元明清時期蒙古人的摩訶葛剌神崇拜及相關(guān)文學(xué)作品研究[J];中國藏學(xué);2001年01期
5 吳明娣;明代瓷器與漢藏文化藝術(shù)交流[J];中國藏學(xué);2002年03期
6 朱麗雙;8世紀(jì)前后吐蕃勢力入西洱河地區(qū)問題研究[J];中國藏學(xué);2003年03期
7 陳慶英;《大乘要道密集》與西夏王朝的藏傳佛教[J];中國藏學(xué);2003年03期
8 張羽新;帝師考源[J];中國藏學(xué);2004年01期
9 張亞莎,龔田夫;西藏巖畫中的"塔圖形"[J];中國藏學(xué);2005年01期
10 薩爾吉;;略論《菩提道炬論》涉及的相關(guān)問題及其對西藏佛教的影響[J];中國藏學(xué);200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臻賾;;淺談川西高原地區(qū)藏傳佛教寺院分布特點(diǎn)[A];古建筑施工修繕與維護(hù)加固技術(shù)交流集錦[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8條
1 鄧前程;明代藏地施政的特殊性:古代中央王朝治理藏區(qū)的一種范式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3年
2 陳立明;藏門珞民族關(guān)系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3年
3 高澤禎;道次第蠡測[D];四川大學(xué);2005年
4 馬曉軍;甘南多元宗教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06年
5 楊惠玲;宋元時期藏區(qū)經(jīng)濟(jì)研究[D];暨南大學(xué);2006年
6 孫林;西藏中部農(nóng)區(qū)民間宗教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7 趙改萍;元明時期藏傳佛教在內(nèi)地的發(fā)展及影響[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8 姜東成;元大都城市形態(tài)與建筑群基址規(guī)模研究[D];清華大學(xué);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秋花;細(xì)節(jié)變異與地方認(rèn)同[D];蘭州大學(xué);2007年
2 劉欣榮;摩訶衍那禪思想的特點(diǎn)及其在西藏的傳播[D];西藏民族學(xué)院;2007年
3 馬俊紅;試析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中觀思想[D];西藏民族學(xué)院;2007年
4 周云水;吐蕃倫理文化研究[D];西藏民族學(xué)院;2007年
5 陸啟義;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哲學(xué)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xué);2007年
6 沈文潔;藏傳佛教宗派形成的原因、特點(diǎn)及其對西藏社會歷史的影響[D];西北民族大學(xué);2007年
7 薩仁托雅;《美爾根特門傳說》之比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xué);2005年
8 袁升祺;宗喀巴三士道之宗教倫理思想解讀[D];西北民族大學(xué);2007年
9 廖方容;淺析《造像量度經(jīng)》中的象征性因素[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10 成映珠;藏族苯教占卜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懷霞;趙懷啟;;大智大勇的佛學(xué)大師——玄奘[J];山東人大工作;2008年02期
2 何云;唐玄奘法師頂骨舍利略談[J];法音;1998年10期
3 徐玉成;臺灣玄奘三藏法師舍利奉迎團(tuán)訪問北京趙樸初會長與悟明長老等臺灣佛教界人士親切會談[J];法音;1998年10期
4 葛定華;《大唐西域記》所記第七世紀(jì)印度歷史概觀[J];河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82年01期
5 鐮田茂雄,黃玉雄;灼熾的求法[J];五臺山研究;1999年02期
6 高士濤 ,黃心川;學(xué)術(shù)通信兩則[J];佛學(xué)研究;2002年00期
7 陳華勝;;玄奘:一位拼命的留學(xué)生[J];書摘;2008年04期
8 巨贊;關(guān)于玄奘法師的《會宗論》[J];法音;1997年08期
9 馬震;;玄奘取經(jīng)與佛教精神[J];中國宗教;2006年04期
10 劉蔭柏;玄奘法師在國內(nèi)外之影響[J];海內(nèi)與海外;1995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張春波;;玄奘的“真唯識量”[A];因明研究[C];1990年
2 ;漢文、日文因明書目[A];因明新探——首屆因明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3年
3 羅p,
本文編號:25080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508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