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景教天使與佛教飛天比較辨識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5-28 09:59
【摘要】:十字架是景教典型的文化符號,天使形象也是基督教的代表性標志。洛陽景教經(jīng)幢上端左右簇擁十字架的人像圖形,究竟是佛教"飛天"還是景教"天使",長期未定。本文通過比較辨識,認為景教經(jīng)幢上兩對人物造型雖與佛教隨舞飄動的"飛天"有相似感,但可能出自洛陽當?shù)貞T于雕刻佛教藝術(shù)的工匠之手,最關(guān)鍵是景教粉本上"天使"形象走樣失真變成了類似"飛天"。筆者認為,景教傳教士不會輕易放棄神學立場改變中心形象與外在文化符號,不會套用佛教"飛天"形式去新造神祗,倘若景教符號也用佛教標簽那無疑是宗教傳播的失敗,所以天使不可能被飛天替代,"華化"不等于"佛教化"。
[Abstract]:The cross is a typical cultural symbol of Nestorianism, and the image of angels is also a representative symbol of Christianity. Whether the figure of the cross at the upper end of Luoyang Nestorianism is Buddhist "flying sky" or Nestorianism "angel"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for a long time. Through comparative identifica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although the modeling of the two pairs of characters in Nestorio is similar to the "flying sky" fluttering with Buddhism, it may come from the craftsmen who are used to carving Buddhist art in Luoyang.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 "angel" image distortion in the Nestorio fan book has become similar to "flying sk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Nestorianism missionaries will not easily give up their theological position and change the central image and external cultural symbols, and will not apply the Buddhist "flying sky" form to the new gods. If the Nestorianism symbols also use Buddhist labels, it will undoubtedly be a failure of religious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angels can not be replaced by flying sky, "Sinicization" is not equal to "Buddhism".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文物出版社;
【分類號】:B92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繼春;;唐代景教繪畫遺存的再研究[J];文博;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裕明;晚清上海德安押當票探析[J];安徽史學;2003年06期

2 彭南生;近代江南地區(qū)工商業(yè)會館、公所碑刻述論[J];安徽史學;2005年03期

3 秦翠紅;試論明清商人對職業(yè)戲班發(fā)展的積極影響[J];安徽史學;2005年05期

4 范金民;;清代前期上海的航業(yè)船商[J];安徽史學;2011年02期

5 肖海軍;;論我國商會制度的源起、演變與現(xiàn)狀[J];北方法學;2007年04期

6 張勃;漢傳佛教建筑禮拜空間源流概述[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7 侯艷;;魏晉到隋唐佛像背光創(chuàng)作流變述考[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09期

8 周執(zhí)前;;國家法律制度變遷與清代前中期工商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J];邊緣法學論壇;2008年02期

9 龍紅;王玲娟;;論中國石窟藝術(shù)的設計意匠[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馬學強;;上海古村落變遷研究——宋元以來淡井村、永泉村、龍華村的演變[J];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2008年0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學強;;上海古村落變遷研究——宋元以來淡井村、永泉村、龍華村的演變[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五輯)[C];2008年

2 何志國;;漢晉佛像研究綜述及展望[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高凱;;從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狀況看西域在漢晉時期佛教東漸中的作用[A];中外關(guān)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蔡偉堂;;佛教造像——敦煌佛教造像的君權(quán)意識[A];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shù)討論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朱華;馮紹霆;;試論清代上海地區(qū)房地產(chǎn)交易中的加嘆[A];近代中國(第八輯)[C];1998年

6 王明所;范開慶;;近代上海市郊傳統(tǒng)織布業(yè)的變遷——以南匯棉紡織土布業(yè)為例[A];近代中國(第十四輯)[C];2004年

7 何力;;清代前期關(guān)稅征管制度[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北京風俗史研究[C];2007年

8 仲高;;龜茲文化導論[A];龜茲學研究(第四輯)[C];2012年

9 孫泓;;5—14世紀景教在東北亞地區(qū)的傳播[A];中國與周邊國家關(guān)系研究[C];2009年

10 祝太文;;近代上海的浙商錢莊[A];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料專題研究[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紅梅;商會與中國法制近代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侯艷;漢譯佛經(jīng)之美術(shù)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葛英穎;漢地佛教服飾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季慶陽;唐代孝文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蔣虹;論商號及其法律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6 馮棣;巴蜀摩崖建筑文化環(huán)境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7 張樂;印度濕婆造像研究[D];西安美術(shù)學院;2011年

8 陳義海;對明清之際中西異質(zhì)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蘇州大學;2002年

9 陳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李青;古樓蘭鄯善藝術(shù)史論[D];西北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曉華;佛教景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關(guān)系之比較[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6期

2 路遠;《景教碑》移藏西安碑林經(jīng)過[J];文博;1997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殷小平;;樂為景碑撰新傳——《景教與〈景教碑〉》評介[J];考古與文物;2010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248696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48696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3220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