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格物致知”思想初探——兼談“格物致知”詮釋說的流變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ism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interpretations of the theory, namely, classical learning system, Neo-Confucianism system and mind-learning system. The explanations of each school vary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oints of the theory. In his youth, the Yin Guang mage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Neo-Confucianism, and then went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onfucianism to Buddhism. Because of his scholarly style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the style of saving the world, and the religious enthusiasm of the World Games, he went out of Confucianism to look at Confucianism. The definition of "lattice and object to know" boldly adopted the thought spark of Jiuchuan, and gave Buddhism the treatment,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people,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magnanimity had a great influence.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xué)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甘肅民族師范學(xué)院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
【分類號】:B949.9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寶信;;漫議“格物致知”學(xué)說之中外古今命運[J];廣西社會科學(xué);1993年06期
2 朱寶信;“格物致知”論抉微[J];天津社會科學(xué);1995年03期
3 劉澤亮;“格物致知”考辨[J];湖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0年02期
4 楊建華;;先秦“格物致知”論[J];汕頭大學(xué)學(xué)報;1990年02期
5 朱寶信;“格物致知”論抉微[J];哲學(xué)動態(tài);1995年09期
6 張核勝;宋明理學(xué)“格物致知”認(rèn)識論對自然科學(xué)的消極影響[J];西藏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86年03期
7 蔡鐵權(quán);;“格物致知”的傳統(tǒng)詮釋及其現(xiàn)代意蘊——一種科學(xué)與科學(xué)教育的解讀[J];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06期
8 胡家祥;;“格物致知”命題新解[J];中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3年03期
9 彭耀光;;伍觀淇《大學(xué)》古本“格物致知”解[J];齊魯文化研究;2009年00期
10 朱修春;;論清初四書學(xué)者群體“格物致知”思想的特色與意義[J];天府新論;2008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樂愛國;周翔;;從朱熹的“格物致知”到“科學(xué)”[A];朱熹與武夷山學(xué)術(shù)研討會專輯論文集[C];2004年
2 劉正平;;朱熹和陸九淵的“格物致知”說辨析[A];閩學(xué)與武夷山文化遺產(chǎn)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曾樂山;;論朱熹的“格物致知”認(rèn)識論和方法論[A];朱熹與中國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論文集[C];198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湖南大學(xué)岳麓書院 朱漢民;誰誤讀了“格物致知”?[N];光明日報;2012年
2 黃鐵軍;希格斯玻色子、格物致知與四大皆空[N];中華讀書報;2013年
3 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 祝和軍;精技近乎藝[N];光明日報;2014年
4 葉攀 張繼紅 湖北省宜昌市中醫(yī)院;“格物致知”識中藥[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5 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院長 尹繼佐;探索新機(jī)制 尋求新建樹[N];社會科學(xué)報;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7條
1 鄺寧;“格物致知”說哲學(xué)省察[D];山東大學(xué);2015年
2 楊美;朱熹與王陽明的“格物致知”論的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xué);2015年
3 王彥濤;段正元之“格物致知”論[D];蘭州大學(xué);2006年
4 王嘯;格物致知內(nèi)涵的歷史考察[D];吉林大學(xué);2006年
5 廖永安;原格物致知[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6 楊楊;《大學(xué)》與宋明理學(xué)[D];天津大學(xué);2008年
7 朱光亞;德性和知識的分野[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09年
,本文編號:24338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43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