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藝術殿堂——探訪阿布扎比大清真寺
[Abstract]:Every time they visit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local Chinese propose to visit the Grand Mosque in Abu Dhabi, the capital. When they visited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in 2013, they originally planned to visit the Grand Mosque, only to give up because of so many activities in Dubai. I finally realized my wish. Mosque etiquette and dress listen to the driver who accompanied us all the time, visit the mosqu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e don't think so. Some people say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we go in or not. Unexpectedly, he went to the door of the mosque and learned that he could enter. We arrived at noon, the white jade masonry, in the strong sunlight presents a vast white, and then looked up at the blue sky overhead, the mood suddenly opened. Perhaps this is the infinite charm that Islam gives to this building. Big
【分類號】:B96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伊斯蘭文化與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考察》出版[J];回族研究;2012年04期
2 王志遠;伊斯蘭文化的結晶——評《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J];阿拉伯世界;1996年01期
3 ;第三屆西安伊斯蘭文化研討會圓滿結束[J];中國穆斯林;1999年04期
4 賈保平;我國的伊斯蘭文化研究概述[J];回族研究;2000年02期
5 馬雁兵;伊斯蘭 提倡科學 反對迷信[J];中國穆斯林;2000年03期
6 白劍波;電腦在伊斯蘭文化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穆斯林;2000年04期
7 何乃英;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體系的形成和特性[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0年03期
8 葉玉梅;略論波斯文化對中國伊斯蘭文化的影響[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9 高占福;做學問是終身的追求——記回族伊斯蘭文化研究專家馬通先生[J];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02期
10 張海波;;對“泉州伊斯蘭歷史文化”陳列館捐贈品考釋[J];海交史研究;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建華;;西北回族伊斯蘭教育與國民教育的互動關系——以寧夏同心縣豫海鎮(zhèn)和韋州鎮(zhèn)為個案[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2 吳云貴;;略議伊斯蘭文化對民族發(fā)展的影響[A];宗教與民族(第貳輯)[C];2003年
3 丁宏;;東干族伊斯蘭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兼與回族比較研究[A];宗教與民族(第四輯)[C];2006年
4 馬明良;;伊斯蘭文化與中國穆斯林民族現(xiàn)代化進程[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馬旭東;;試論羅馬法對伊斯蘭法的影響[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6 朱琳;;伊斯蘭經(jīng)濟思想與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的契合[A];2012管理創(chuàng)新、智能科技與經(jīng)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7 沙宗平;;從劉智的“人道五典”看回族伊斯蘭倫理[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8 陳春燕;郭爽;;淺談儒學對回族伊斯蘭哲學的影響[A];中華民族復興與民族哲學發(fā)展研究——2013年中國少數(shù)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年會中國石油大學(華東)60周年校慶學術研討會文集[C];2013年
9 楊德亮;;托茂家的伊斯蘭信仰及其經(jīng)濟生產(chǎn)[A];中國回商文化(第一輯)[C];2008年
10 ;回族的由來·宗教與信仰·生活習慣[A];上海市少兒茶藝教學活動十周年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馬芳 通訊員 李俊峰;彰顯民族風情 融合多元文化[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6年
2 記者 蘇志龍;我市“兩館一中心”破土動工[N];吳忠日報;2008年
3 張志誠;走近伊斯蘭拱北[N];中國民族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米根孝;成達師范:成德達才 篤誠敏健[N];中國民族報;2009年
5 單守慶;店名里面有文化[N];中國食品報;2009年
6 記者 馬秀梅;首屆伊斯蘭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學術論壇在臨夏市舉辦[N];民族日報;2010年
7 廉樸 鄭嚴 俊仁 金芬;用學術的力量推動臨夏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N];民族日報;2010年
8 肖俊仁;稱贊臨夏發(fā)展思路建議加強核心競爭力[N];民族日報;2010年
9 通訊員 安旭;伊斯蘭傳統(tǒng)文化與企業(yè)競爭力[N];銀川晚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孫文振;馬明良:希望為民族和諧、宗教和順作貢獻[N];中國民族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馬洪偉;三亞回族社區(qū)的伊斯蘭文化與社會生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3 韓忡;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對歐洲文化的影響[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帕林達;臨夏的清真寺文化[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紅;新疆維吾爾族伊斯蘭教育及其影響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2 艾少偉;伊朗伊斯蘭文化與中伊文化交流[D];西南大學;2006年
3 張璐;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伊斯蘭文化與儒家文化發(fā)展觀在現(xiàn)代化語境中的意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馬寧;改革開放以來呼和浩特市伊斯蘭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周茂堯;伊斯蘭文化善行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6 馬鵬;西安伊斯蘭住區(qū)調(diào)查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
7 翁浩;全球文化力量在中亞的消長態(tài)勢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8 劉磊;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開放性和保守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9 司律;伊斯蘭文化與新疆農(nóng)村少數(shù)民族人力資源開發(fā)[D];石河子大學;2007年
10 玉紅;東察合臺汗國伊斯蘭化若干問題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3778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377885.html